问:先生,我问一个实修问题。
为什么我最初修习的时候感应道交很强烈,后来感应很微弱?自思,也不是我道心减退,精进程度不输当初,所以不太理解。
我看某法师说,她第一次诵完108遍《楞严咒》,感觉全身毛孔放光,后来时间久了,同样遍数,却再也没有这种现象。
所以,我应该不是个例,我看她貌似也不理解。
再有,我修习念佛三昧时,感觉全身像是在充气,全身一跳一胀的,不知道啥情况?
还有,我看见自己头顶正中心,裂开一个一指宽的缝隙,我以旁观者视角看见的,只记得当时很惊恐,担心灰尘落进去脑袋会发炎,想来很蠢,但我很不解。
还有一次,非梦非现实,我长出十几个脑袋,右边冒出来的,每个脑袋都有视觉,能看到其他脑袋,很不解。
我担心自己着魔,虽然我没执着,但还是很担心,这些我得问清楚。
我以为长出很多脑袋是修习《大悲咒》的原因,后来想想不对,《大悲咒》说的是千手千眼,没说千头,不知道什么情况。
答:看似问题很多,实则都是一个问题:对感应不解,担心着魔。
一千个修行人,有一千种感应,每个人的感应都不同,前日圣像放光,昨日出现莲台,今日菩萨说法,都要逐一解释么?
解释,是为了让你放下感应,别再执着,别再住相,执着和住相才会着魔。
苏东坡有言: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万事万物、一切景象无不是自心缘影,是虚幻之象。你若认作真实,心生贪著,会着魔;若明了一切境界都是自性化现,是假的,从而不理不睬,不以为意,那么无论善境界还是恶境界,就都是好境界。
怎样才算不着相不住相?我用情侣分手来举例。
分手,就是放下,放下对方的一切,无论对方是生是死,是高兴是愁苦,都跟你无关,点滴过往皆不挂心,无恨无怨,不悲不喜,这叫真放下。
放下,不是对方不存在,对方活得好好的,只是无法入你心,入了也没用,因为心不在对方上,爱入不入,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去留无碍,名真放下。
不被对方所迷,名不着相;不在对方身上浪费时间精力,名不住相,不执相不住相的根本,皆是因为不关己心,心神不再动念。
你把上面这段话理解透彻,就能应对一切修行感应。
感应境界来了,来了就来了嘛,你没让他来;感应境界消失,消失就消失嘛,你没让他消失。既无意相迎,也无意挽留,去留皆随他意。
若能如此应对,放一百个心,你绝不会着魔。
你说对感应境界没执着,但你问过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关于修行感应,要知道这是付费提问,能说没执着么?
你得学会放下,把心安住在当下,我当下在修行,修行完了收起课本,然后睡觉,至于修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感应,随他去。
你不能修行完了,还在想刚才的感应境界,或想再出现一次,或想这个感应代表什么,或想感应能不能更进一步,这些都是贪著感应的表现,被感应黏住了,不能把心神安住在当下,活在了过去的感应境界中。
分析感应或解释梦境,都是在事相上用心,其实意义并不大,唯一的好处是,能让提问者尽快放下感应或梦境,不再挂心,这是唯一的好处。
凡人修行,须要指方立相,没有相修行无法行进,比如专念西方弥陀,取西方之相,令心坚住,久久自能令心归一,心得归一,无事不办,故此须要指方立相。
但,指方立相,还是工具,目的是借助工具让心归一,心若归一,就要去掉相,无相才是根本,无相才能无不相。
指方立相,重点不在立相,而在指方,因为要指方,不得以立个相,通过相来指方,这是可以的,但感应境界这个相,所指的是哪个方呢?里边没有方啊!
古德著述菩萨灵感事迹,目的很单纯,让观者通过感应事迹,生起信心,从而入佛门,感应事迹是药引,一心修行是主药,药引和主药互相搭配,能令观者得觉悟,走上修行正路。
如果一味盯着药引,不识主药,把感应事迹当成笔记小说来看,或在事相中辨来辨去,诸如菩萨为何放金光不放红光、为何乘白莲台不乘青莲台等等,也是没用的。
但你既然提问了,就你提出的感应问题,我们择其一二,略加解释,当成一种勉励修行就好。
最初修行,感应强烈,后来持诵,感应微弱,这是什么原因?
我见中学生第一天入学,校门口张灯结彩,红毯铺地,所有老师都在门口迎接,第一堂课上,老师会对学生说:你们都很棒,欢迎来到某某中学!
师父领进门,学徒在个人,之后老师开始忙碌的教学工作,学生投入到紧张的课业中,老师不会再去校门口迎接,不会张灯结彩铺设红毯,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老师要批评,要责骂,也不会说:你们都很棒!
入学当日,老师多用鼓励,多用尊重语,表欢迎之意,但老师不会日日放鞭炮欢迎,若是天天大张旗鼓表欢迎,跟过节似的,教学工作无法展开,学生也不得学习。
又像女子成婚,女人结婚时,婆家大摆宴席,歌舞助兴,美酒成池,腊肉成林,瓜果成山,亲朋好友随礼道贺,表尊重新娘,表举家欢迎。
但,这不是常态,不能说女人结婚之后,天天都要过酒池肉林的生活,还得早起放鞭炮披红挂彩欢迎媳妇,这像话吗?
为人妇,若按礼仪,儿媳妇次日要早起,要去给公婆请安,要去备好晨炊,要去洒扫应对,而不是躺在床上,太阳晒屁股了,还搁那儿打瞌睡,等着放鞭炮欢迎。
修习佛法也一样,初修之时,不管日后如何,诸佛及护法对你都表示欢迎,欢喜得很,有人发菩提心要成佛作祖,他们能不欢喜吗?
所以,初修之时,易获十方如来加持,护法都来帮你成就,使你对佛法提起信心,靠着这份信心,你最终得到解脱,得到大智,圆满菩提。
诸佛及护法给你信心了,接下来就要靠自己,因为是你要修行,你要成就,诸佛已经修证圆满,他们不需要修行,也无法代替你修行,只能借着你发菩提心的因缘,为你提供助力。
他们能帮你,却无法代替你,自修自度才是修行的实质,是故佛言:灭度一切众生已,实无一众生得灭度,因为一切众生都要靠自修自度才能成就,佛菩萨从旁协助,却无法替代。
有人未修习佛法前,出现各种感应(召唤他入佛门),而修习佛法后,一切感应尽皆消失(入门之后靠自己),这种事情常有啊!
如果靠感应才能修,没感应就没信心,修不下去,这是道心不坚定的表现。
其实,当你感应微弱时,佛菩萨及一切护法就在你身边,不离不弃,未曾离开过你半步,只是你看不到。
修习念佛三昧时,感觉全身在充气,属正常感应,像眉头发胀或紧蹙、闻到异香、见到圣容等,均属正常,你若过于注重正常感应,正常感应也不正常。
头顶正中心开缝隙,担心灰尘进入发炎,待你破了我执与身见,灰尘爱进哪儿进哪儿,你都不会担心。大概人有我相,我相不破,我见不除,执身为己,才是你担心的原因。
长出十几个脑袋,每个脑袋都有视觉,你去看峨眉山普贤菩萨造像,也有好几个脑袋,人们没觉得不正常,认为菩萨造像十分庄严。
观音大士千手千眼,是因为他当时发愿,若未来世,他能用《大悲咒》广利一切众生,就让他长出千手千眼,菩萨发完誓愿,顿生千手千眼,这是愿力所致,诸佛作证明。
如果菩萨当时发愿生出千头千足,也能生出来,愿力不可思议,是用来表法的。
菩萨无相,一手一眼就是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也是一手一眼,何况菩萨六根互相融通,耳根能尝,舌根能看,还要千手千眼作什么?
故知菩萨千手千眼,只是为众生表法,意思是,大士能用《大悲咒》广利未来众生,发完誓愿顿生千手千眼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菩萨生出千手千眼,是生给众生看的,他本身并不需要。
八地以上的菩萨,连报土都不需要,还要身见我相作什么?众生需要,不妨顿生千手千眼,众生不需要,菩萨即时入灭。
莫在感应中琢磨,多在修行中生活,事相无穷无尽,不出本心一理。
支持[开怀大笑]
病成这样?满嘴跑火车,应该是吃了没收拾好的河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