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吕布是被吹出来的战神,有点类似于李广。
李广被称为飞将(飞将军),个人武力还行,骑兵射箭之术不亚于匈奴射雕手,但是带兵打仗没啥功绩,不是全军覆没就是迷路无功而返。
《三国志 吕布传》: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
吕布擅长骑马射箭,臂力过人,被人称为“飞将”。
关于飞将这个称呼,历来是有些争议的,飞将的本意是勇猛、迅捷、有威慑力,一般是用来形容骁勇善战的将领,历史上补称为飞将的除了李广和吕布之外,还有单雄信、裴问、李克用、杨业、刘锦堂、蒋鼎文等等。
吕布擅长的是骑马射箭,他是今内蒙古包头人,这个地方在古代就是汉族与游牧民族的边境,或者说杂居地,游牧民族几乎人人擅长骑马射箭,只是水平有高有低罢了。
善骑射在当时是一个猛将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但能被称为飞将的人却不多。
《三国志 吕布传》: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吕布后来投靠袁绍,袁绍和吕布一起在常山率军攻打张燕,张燕是黑山军首领,绰号飞燕,为人剽悍,敏捷过人。
吕布有一匹好马叫赤兔,吕布经常和他的亲近将领成廉、魏越等人一起冲锋陷阵,最后大败张燕的军队。
这是整个三国时期,史书唯一一次记载吕布亲自冲锋陷阵的,有人认为这是吕布与身边几个将领冲锋陷阵攻打张燕的一万余精兵与数千骑兵,实际上不是,应该是吕布与身边亲近的将领一起率军冲锋陷阵。
这段记载前面介绍了张燕的兵力情况,后面讲到吕布率军冲锋陷阵打败张燕,怎么打的,作者也不是太清楚,反正不是吕布率领亲近将领冲散了张燕的一万多精兵与数千骑兵。
看三国,总有人把三国演义不自觉地代入进来,认为三国打仗就是将领先单挑,哪一方败了,就相当于打仗败了,然后才是士兵冲锋。
现实历史中的打仗根本不是这样,打仗大多数时候是双方列阵对抗,依靠阵型推进,没有人打仗一窝蜂冲过去,毫无章法是不对的,那是强盗打架,不是打仗。
单独几个将领冲入敌人的千军万马之中来回冲杀,历史上也存在,但极少。
《宋史·杨再兴传》:再兴以单骑入其军,擒兀术不获,手杀数百人而还。
比如这个记载,杨再兴单人单马冲入敌军军阵,想生擒金兀术却没有成功,杀了数百人成功逃回。
这里明确记载了杨再兴是一个冲击敌阵,而且手杀数百人而回,这是真正的猛将。
吕布传中记载的明显就是带兵冲击,成廉与魏越后面还有个等字,具体吕布带了哪些人,冲击了多少人,也没法记清楚,反正不是单骑匹马。
《三国志 吕布传》: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言:“诸君观布射戟小支,一发中者诸君当解去,不中可留决斗。”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
至于辕门射戟,是吕布为救援刘备引发的,袁术派纪灵率领3万余人攻打刘备,吕布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出兵救援刘备。
但吕布只带了两千步兵和两百骑兵,即使和刘备的人马加在一起,也不如纪灵多,纪灵听说吕布率军前来救援,也没敢动手攻打刘备,吕布派人请纪灵和刘备一起来相见。
吕布对纪灵说:刘备是我的兄弟。现在他被你们率军围困,所以我才赶来救他。我本性不喜欢与人互相争斗,但喜欢替别人解除纷争。”
吕布让门侯在军营门口竖起一支戟,并说:“请各位看我用箭射射戟上的小支,如果一发就射中了,那希望各位停止进攻离开这里,如果射不中,那各位就留下与刘备决一死战。
说完,就拉弓向戟射出一箭,正射中了戟上的小支。在座的将领都很吃惊,都说:将军真是天降神威啊!第二天又再次与各位将领举行宴会,然后各自罢兵回去。
这是辕门射戟的整个过程,看起来吕布只用了一场表演就化解了刘备的危机,实际上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斗争。
吕布一来,纪灵就不敢攻击刘备,虽然吕布兵少,纪灵兵多,但吕布与刘备互为犄角,能够相互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吕布并非倾巢而出来救援刘备,一旦纪灵不听吕布的劝解,那么吕布就会派兵截断纪灵的粮道,那纪灵也不敢继续纠缠。
看一下地图就会明白,刘备在小沛,袁术在淮南,吕布在下邳(今徐州),纪灵包围了刘备,其粮食还是从淮南供应而来,徐州的位置正好在小沛与淮南中间偏东方,只要吕布愿意,随时能断了纪灵的粮道。
让纪灵退兵的不是辕门射戟,辕门射戟只能算是武艺表演,吕布因为骑射技术熟悉,才能辕门射戟,跟卖油翁因为手熟,倒油时能从铜钱中间的孔穿过,而不打湿铜钱,是一样的道理。
这种武艺表演是不可能吓退纪灵的,真正吓退纪灵的就是吕布能够断纪灵的粮道。
辕门射戟并不能证明吕布武艺高强,只能证明他的射箭之术不错,但这种射术跟真正的实战是有区别的,史书没有记载吕布在实战的射术,但是记载了同时代另一个的射术高明的例子,这个人就是太史慈。
《三国志 太史慈传》:明晨复出如此,无复起者,於是下鞭马直突围中驰去。比贼觉知,慈行已过,又射杀数人,皆应弦而倒,故无敢追者。
太史慈的射箭之术应该是三国时期最强的,有过两次实战,一次是太史慈从都昌突围时,先是用射箭迷惑别人,然后突然突围,等到敌军觉察,他已突围离开,且射死了好几个人,都是中箭倒地,所以没有赶追赶他的人。
太史慈可是单枪匹马从城中一个人突围出来的,有很多人追他,都是被他射箭射死了,这是需要相当的实力。
《三国志 太史慈传》: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尝从策讨麻保贼,贼於屯里缘楼上行詈,以手持楼棼,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
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须发很漂亮,手臂很长善于射箭,且弦不虚发。曾跟随孙策征讨麻保的贼寇。贼兵在军营里缘楼上大骂,手扶着楼的横梁,太史慈引弓搭箭,一箭穿透那人的手并钉在梁上,包围的上万名兵士无人不称好。他的箭法精妙到如此地步。
史书都在称赞太史慈的射箭之术精妙到如此地步,而且箭不虚发,百发百中,太史慈的手臂又非常长,天生就是射箭好手,单论射箭之术,太史慈明显高于吕布的辕门射戟,但太史慈并没有飞将的称号。
陈寿评价吕布是:吕布有咆哮老虎那样的勇猛,却没有超群智慧的谋略。也就是有勇无谋。
荀攸直接评价吕布为:吕布勇而无谋。
同时期的关羽、张飞则被评价为万人敌、熊虎之将、勇冠三军,这些评价明显高于吕布,万人敌这个称呼在关羽之前只有项羽被形容过万人敌,这个含金量不低的。
《晋书·苻生传》:骁勇多权略,攻必取,战必胜,关、张之流,万人之敌者,则前将军、新兴王飞(苻飞),建切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
关羽、张飞在南北朝时期成为形容词,被用来形容武将的勇猛,这段话的意思是:
勇猛矫健且擅长权变谋略,进攻必定攻取,战斗必定胜利。像关羽、张飞这类勇将,堪称万人敌的猛者,则有前将军、新兴王苻飞,建切将军邓羌,立忠将军彭越,安远将军范俱难,建武将军徐盛。
可没人拿吕布来形容武将的勇猛,同时代的吕布的勇猛应该是比不上关羽、张飞的,否则万人敌也不是关张的专用形容词了,至于辕门射戟,只是武艺的表演而已,谈不上多厉害,只有三国演义把吕布当成战神,史书只形容吕布勇猛,并未说他是战神,甚至连万人敌也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