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身上有几种优秀品质是所有创业者应该具备的,这些品质同样是刘备能够成功的原因,三国三大政权之中,也只是刘备是白手起家,曹操是富二代和官二代,孙权有父兄打下的基业,刘备什么也没有,全靠自己的双手打出来的江山。
刘备的优秀品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1、坚韧不拔。
2、永不放弃。
3、目标明确。
刘备的意志力特别坚强,从来不会动摇自己的理想与目标,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退缩,你看刘备打仗经常失败,经常被打得全军覆没,孤身一人逃走。
哪怕是城池被人夺了,老婆孩子被人抢了,走投无路了,他依然依然可以厚着脸皮投降夺他城池的吕布,没有一点心理负担。
这是政治人物的厚黑,颇有当年刘邦的风格,刘备的政治嗅觉特别灵敏,一看情况不对,他跑得比谁都快,哪怕把妻子儿女丢了也没心理负担,他总能在投靠之人失败之前以各种理由重生。
刘备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永不放弃的决心,哪怕年近半百,也依然感叹自己一事无所,为了成功,他这个曹操眼中天下唯二的英雄可以不要面子三次去请一个毫无工作经验且比他小20岁的诸葛亮出山。
为了招揽人才,刘备可以放下所有体面,为了事业,刘备可以不要老婆孩子的性命,为了理想,刘备永远不会放弃,他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建立自己的事业。
最终他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像他的老祖宗刘邦和刘秀一样,统一天下,刘备只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那么从整个三国来看,刘备有没有机会统一天下,三造大汉?
其实是有机会的。
1、夺荆州
史书说刘备仁义,他不是假仁义,他是真仁义,有些事他是做不到的,比如夺荆州。
刘备投靠刘表之后,在荆州生活了七八年,大多数时间在招揽人心,却没有想夺取荆州。
曹操南下荆州时,刘备居然毫不知情,刘表病逝时,刘琮继位,投降了曹操,刘备同样毫不知情,作为为刘表镇守北境的刘备,情报工作做得太差了,完全没有夺取荆州的计划。
刘备应该趁刘表去世、刘琮投降之时,夺取荆州,当然这是需要时间规划谋略,必须在赶在曹操到达荆州之前,设法夺取荆州。
要知道刘备在荆州的威望很高,他南逃的时候,有十余万百姓宁愿放弃祖居地,也要跟随刘备南下,十余万百姓是什么概率?这是民心所向,更是赋税和兵员来源。
诸葛亮曾经劝过刘备夺了襄阳,但刘备说我不忍心,他真不忍心吗?恐怕并非如此,这么重大的事如果没有计划,是不可能实施的,诸葛亮早就在隆中对告诉刘备,要夺取荆州和益州,这是政治斗争,何来不忍心?
只能说刘备的厚黑还不够彻底,或者说他想靠绝对的仁政赢得民心太慢了,曹操都南下,哪有时间继续招揽民心?
刘备如果能够及早策划夺权,凭借威望、能力与实力,是有机会主政荆州的,但他没有参与,这是失策,如果刘备能够夺取荆州,就不存在借荆州的事,与东吴就没有那么切身的利益冲突。
2、夺益州
刘备入川之时,庞统劝刘备借机扣留刘璋,然后就能夺取益州,刘备又来讲仁义的那一套理论。
刘备没有错,庞统也没有错,但是刘备没有考虑到抢地盘要争分夺秒,能够节省时间就不要等待,及早扣留刘璋,益州不可能抵抗三年之久,刘备就能有更多的自主权。
如果刘备早听庞统的话,至少要早2年拿下益州,然后刘备就会北伐汉中张鲁,刘备打张鲁那也是没有难度的,就不会发生后来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汉中之战,跟曹操拼尽了实力,导致关羽北伐期间,不能策应关羽的行动,继而被孙权偷袭荆州。
刘备如果早一点夺取益州,很多事都 会发生改变,甚至有可能统一天下也说不定,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3、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是刘备命令关羽发动的,本来是为了策应与曹操的汉中之战,但是,当关羽威震华夏之时,整个蜀汉集团没有人发现关羽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关羽以三镇兵力能够拿下襄樊吗?根本是不可能的。
曹操会放弃襄樊吗?同样不可能。
关羽北伐襄樊,曹操不会放弃,会把曹魏所有的资源拿出来对抗关羽,关羽再能打,能对抗整个曹魏吗?
襄樊之战中,刘备虽然没能力支援关羽,但必须要看清关羽的问题,关羽把全军押到襄樊,后方能稳定吗?
关羽考虑不周,难道刘备及他的智囊团也没有考虑到吗?
襄樊之战太可惜了,这本是蜀汉的大好局面,曹操晚年在一系列重大战役上输得莫名其妙,尤其是对战刘备之时。
汉中之战,曹操输了,上庸三郡之战,曹魏一方输了,襄樊之战,还是曹魏输了,于禁七军三万余人被成建制俘虏,这是曹魏历史上的耻辱。
曹魏实力又强,谋士又多,曹操又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家与政治家,为什么晚年的仗打得一塌糊涂?这说明曹魏晚年畏手畏脚,而且内部有一些问题暴露出来。
如果刘备及时调整战略,在关羽威震华夏之后,立即退兵,那么历史也会改写。
如果刘备及时派军队进入荆州,以防备孙权偷袭,那么历史还是会改写。
如果刘备延续发动夷陵之战,积蓄力量,挑拨曹魏与东吴的关系,那么历史也有可能改写。
如果刘备不在夷陵之战犯错,那么历史同样会改写。
如果刘备有司马懿的寿命,多活十年,那么历史也有可能改写。
但是历史哪有这么多的如果,三国中实力最强,能力最强,智谋最强的曹操都不能统一天下,更何况是刘备呢?
还是司马徽有远见,一早看透了时局趋势,曰惜备得其亮而不得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