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是济南战役主要指挥者是不争的事实

盼柳玩转过去 2025-02-18 05:21:30
粟裕作为济南战役的主要指挥者,不仅参与了济南战役的战略决策,主持制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部署,并且指挥了济南战役的全过程。可是,由于某些原因,一些战史资料和某些将军的回忆录,甚至济南战役的纪念物上,济南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换上了别人的名字,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1948年7月,豫东战役结束以后,粟裕就反复考虑华东野战军的出击方向。此前粟裕在给中央军委关于三个纵队暂缓渡江的建议中就提出,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在相机攻占济南外,主力则可进逼徐州,与刘邓会师寻求第二个歼灭战。” 7月13日,华野许(世友)谭(震林)兵团攻克了兖州。济南周围300公里的广大地区被华野控制,这样,就把举行济南战役的问题提上了议程。 7月14日,中央军委来电提出:“拟令许、谭于攻克兖州后,休息两星期,即向济南攻击,”意在分散敌人,保证华野主力安心休整。并连发七份电报,皆强调此项部署。 这个部署与粟裕的战略构想有所不同。如何执行中央指示,经过三天全面分析,思考、比较,并征求陈(士渠)唐(亮)张(震)的意见,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认为,济南战役是更大规模的城市攻坚战,敌有重兵10万,城防坚固,还有徐州方向邱清泉、李弥、黄百韬三个兵团可能的北上援助。而许谭兵团不足10万人,攻城打援势难兼顾。 如果为了分散敌人,以保证华野主力休整,则不必采取这一行动。因我现行部署已成犄角之势,达到了休整的目的。鉴于我军已掌握主动权的优势,对济南战役的筹划完全可以从容的做好充分准备再动手。 根据这样的分析粟裕和陈、唐、张联名发电报中央军委,提出全军休整一个月,然后协力攻济打援的建议。 7月23日中央军委回电,同意这个建议,指出战役由粟裕和陈、唐、张提出计划并统一指挥。 整个8月份,对于攻城打援的具体战法,中央军委与华野、许谭集团反复征求意见,在统一战役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粟裕主持制定了攻济打援的作战部署。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华野前委决定,在粟裕统一指挥下,攻城集团由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负责,打援集团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这个作战部署于8月31日上报军委。9月2日军委复电:完全同意。 济南战役是华野东西兵团重新会合后第一次大兵团集中作战,要求指挥上高度集中统一。当时陈毅已调到中原局工作,中央决定陈毅在华野的党政军职务由粟裕代理。为此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致许世友的电报中强调指出,“这次作战部署是根据军委指示决定的”,并在指令许世友,谭震林、王建安担负攻城集团责任的同时,再次重申“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济南战役按照计划进行,粟裕把他的指挥中心首先放到攻城作战上。在攻城的具体部署上,粟裕将攻城部队分成东西两个集团,粟裕坚持把攻城重点放在西面,目的是占领机场,切断王耀武的空中补给线,争取吴化文部队起义。 9月16日,14万攻城部队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发起凌厉的攻势,破外城,占商埠。经过四天激战。这个工事坚固的城垣即获得解放。 阻援打援战场上,粟裕以18万部队构筑四道防线。使徐州国民党邱清泉、黄百韬、李弥三个兵团的北援部队,遭到华野的坚决阻击,只缓慢行进了一二十华里,得知济南被攻陷之后,就缩了回去,暂时逃脱了被歼灭的命运。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