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直陈”缓过江,中原逐鹿打大仗

盼柳玩转过去 2025-01-25 05:18:23
1948年4月30日,人民解放战争在转入战略进攻的关键时刻,粟裕“斗胆直陈”,向中央提出暂缓渡江,发展战略进攻,改变中原战局的建议。中央军委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在最终南下渡江作战既定战略方针不变的前提下,同意华野三个纵队暂缓渡江。留在中原黄淮地区大量歼敌。 5月5日,中央军委致电刘、邓并华东局,指出“目前粟裕兵团(一、四、六纵)的任务,尚不是立即渡江,而是开辟渡江的道路。即在少则四个月多则八个月,该兵团加上其他三个纵队,从开封至徐州南北地区以歼灭五军等部五六个至十一二个正规旅为目标。完成准备渡江之任务”。 华野三个纵队暂不渡江的作战任务就以中央军委的命令形式定下来。“这是对重大战略决策所做的关键性的变动。它对此后南线作战的整个过程,包括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央要求歼灭十一二个旅的任务,应该是10万人之多,相当粟裕当时指挥的部队总数。中央给粟裕的作战任务是相当重的。 为了实行这一任务,中央同时采取了一项重要组织措施。就是决定调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去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工作。毛泽东对粟裕说:“陈毅同志不回华野去了,今后华野就由你来搞。”在粟裕的一再坚持下,中央同意陈毅仍保留华野司令员兼政委职务,但要马上到中原局工作,此后粟裕就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职务,担当起指挥华东野战军的重任。 中央采纳了三个纵队暂缓渡江、在中原打大仗的建议,陈毅又暂时离开华野,感到肩上担子沉重,有立军令状之感。 5月21日,中央军委又给陈毅、粟裕和刘伯承、邓小平发报,进一步明确了此次作战的任务、参战部队和指挥关系。指出:“以歼灭敌五军为夏季作战之中心目标”,“陈毅不参加此次作战”,“粟裕全权指挥一、三、四、六及十一纵作战,并指挥许(世友),谭(震林)在津浦线上之配合作战”;“各方协助粟兵团歼灭五军”。“望本此方针,部署一切”。 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作战任务,粟裕充分发挥驾驭战局的指挥艺术,展开了中原战场的逐鹿大战,以豫东战役的大胜为开端,仗越打越大,赢得了济南、淮海战役的战略决战的全胜。 ”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