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堂|俪松居:携手登阜丘,叠石不能阻

张济评文化 2023-05-17 00:28:01

在未刊的日记中,袁荃猷记着“北屋门前阶下,有两棵老海棠,左右相峙,已逾百年。”说的是丈夫王世襄被公派出国时,家中老宅“芳嘉园”里的海棠树,对影婆娑。老一辈的闺秀教养,诉说心肠,往往如海浪轻拍浅滩,看似不着痕迹,却浸润彻底,一往而情深。

而当初王世襄将一对红木圆盒相赠久别的袁荃猷作“定情信物”时,亦是相思无声,默契十指相扣。这对圆盒,盒盖上嵌镶的火绘葫芦片,是王世襄亲手绘制的,盒中盛装着粒粒红豆,也真真是“个中无不有荃荃”。

王世襄、袁荃猷 伉俪合影

袁荃猷出身富贵,祖父袁大启曾任东北奉天中国银行行长,外祖父则是徐世昌的胞弟。在其童年时,即请家馆讲授国学,又从汪孟舒学习书画、古琴,复又得管平湖亲授。汪孟舒与管平湖都是“琴坛耆宿”叶诗梦的弟子,而叶诗梦亦是慈禧太后的侄子。

王世襄亦是望族子弟。高祖王庆云曾为工部尚书,伯祖王仁堪为光绪丁丑科状元,祖父王仁东曾为内阁中书,亦工诗文,父亲王继曾任张之洞幕僚,后为外交使节。其母家“南浔金氏”财力雄厚,又才气斐然。母亲金章,称陶陶女史,绘事造诣精深,大舅金北楼、二舅金东溪、三舅金南金、四舅金西厓,亦皆享有盛名。

“携手登阜丘,叠石不能阻”。敦厚儒雅的王世襄与娴淑温婉的袁荃猷彼此互生情愫,而后琴瑟和谐,除了“门当户对”的家世外,另一重要的缘由应是“性情相投”使然。得益于家学涵养,二人自小便喜“琴棋书画”,又有燕京大学的同学之谊,由此“世家公子”与“大家闺秀”相知相慕,自然胜却人间无数。“俪松居”,也多了一对“神仙眷侣”。

王世襄、袁荃猷 伉俪合影

此次,中国嘉德2023春拍,适值三十周年大庆,又将再次以“俪松居守珍”为题,共计两个专场,重现“西清王氏”一门风雅。其中,中国书画部将呈现180余件“俪松居”旧藏,囊有王庆云、王仁东、王继曾、王世襄等上款及王氏四代珍藏,另有母家“南浔金氏”及袁荃猷的艺术佳作。雅物适情,大概如是,诗书传家,文脉不息。

在《俪松居长物志·序》中,王世襄亦言“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上升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此岂不正是多年来坚守自珍,孜孜以求者。”则又可见其“玩物上志”的收藏旨趣也。

王世襄、袁荃猷 伉俪合影

1

高祖王庆云

王庆云,字贤关,号雁汀,道光己丑(九年,1829)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两广总督、工部尚书,谥曰文勤。著有《石渠余记》六卷、《奏稿》八卷、《荆花馆遗诗》一卷行世。

Lot 1061

何绍基 行书七言联

丁巳(1857年)作

131×31.5 cm. 约3.7平尺(每幅)

说明:

咸丰七年六月,王庆云由山西巡抚擢升四川总督。他身居庙堂,身怀经世济国宏略,然繁冗公务并没有消磨读书人的志趣,依旧留心掌故,满腹文章,手不释卷。此联为其自用联语,可见其文心和志向。

王庆云《荆花馆日记》P559,咸丰三年(1853,癸丑)十一月二十七日,记“不寐,得‘一枕鸡声天下事,半床螙简古人心’二语”,可知此联内容为王庆云自作诗,亦可见其文心及志向。《荆花馆日记》P1104,亦载“梦中得句:一枕鸡声天下事,半床螙简古人心。乞何子贞先生(绍基)书为楹对。”则可知其曾请何绍基撰写此楹联。

是联即王庆云由山西巡抚擢升四川总督时,何绍基以此联书赠志贺并共勉。何绍基有“晚清书法第一”美誉。曾国藩曾赞其“字则必传千古无疑矣”。

左:王庆云《荆花馆日记》P1104,右:王庆云《荆花馆日记》P559

Lot 1062

何绍祺 行书白居易诗、致王庆云书札一通

丁未(1847年)作

(1):36×97 cm. 约3.1平尺

(2):23×35 cm. 约0.7平尺

何绍祺为何绍基三弟,与王庆云亦是交谊深厚,彼此鸿雁往来,诗文唱和诸多。如王庆云《荆花馆日记》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初五日,记“雨水。送蛤蚧与何子敬(何绍祺)刺史,系诗二百六十言。”亦或道光二十七年正月初六日,记“饭后,岵瞻邀集阄诗,鸢肩秋足句:苔径足音来旧雨……百啭高枝鸟友朋。得子贞(何绍基)、子敬(何绍祺)和章,词翰兼美。”

此何绍祺《行书白居易诗》《致王庆云书札一通》,前者移录香山居士的《过郑处士》《见紫薇花忆微之》《移山樱桃》《代春赠》《红藤杖(杖出南蛮)》《题元八溪居》等诗,后者信札中提及何绍基。

Lot 1064

庆勋(清代)行书八言联

庚子(1840年)作

168×36 cm. 约5.4平尺(每幅)

签条:

文勤公款。庆勋书对。癸亥(1923年)十月,继曾重装。

说明:

庆勋,字子猷,号渔杉,汉军正白旗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庶吉士,户部主事,浙江候补知府。

是联为庆勋典试云南,过访贵阳,王庆云款待竟日,其临行之际,书赠谢其厚谊,并庆祝王庆云荣归京城。庆勋与王庆云皆是道光九年进士,亦有年谊。是作王继曾题签。

Lot 1065

彭蕴章 篆书八言联

165.5×40 cm. 约6.0平尺(每幅)

说明:

彭蕴章,字琮达,一字咏莪,长洲人。道光乙未(1835年)进士,历任鸿胪寺少卿、工部侍郎等职。工诗善书,与潘曾沂等有“吴中七子”之称,书法端正浑厚。

此为集字联,上联“树入床头,花来镜里”语出梁朝庾信《东宫行雨山铭》,下联“云连竹动,月共水明”则出自陈后主《夜庭度雁赋》,略有改动。彭蕴章与潘曾沂等有“吴中七子”之称,其与王庆云亦皆曾为都御史。

Lot 1066

朱其镇、张集馨 楷书节录陆机《文赋》、楷书节录宋人名篇

114×35 cm. 约3.6平尺(每幅)

说明:

1.朱其镇(1788-?) ,字又青,号九山,嘉兴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十五年以编修充云南副考官,由翰林官至甘肃巩秦阶道署按察使。书法出入晋唐,晚年尤嗜颜柳。

2.张集馨(1800-1879),字椒云,别号时晴斋主人,江苏仪征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供职翰林院。后得道光帝赏识,于晋、闽、陕、川、甘、豫、冀、赣等地历任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署理巡抚等职三十余年。曾在林则徐手下任事多年,并备受赏识。

朱其镇、张集馨、王庆云、倭仁等,亦皆为同年进士。据《道咸宦海见闻录》载,道光十一年(1831),张集馨、朱其镇、王庆云、倭仁、罗绕典、马沅、易长桢等十余人相约在时晴馆进行“赋课”活动,每月六集,迭为宾主。

Lot 1067

叶道芬 仿王蒙藕花溪馆图

立轴 设色洒金笺

咸丰壬子(1852年)作

80×39.5 cm. 约2.8平尺

叶道芬,字君兰,号香士,江苏嘉定人,一作江苏吴县人。曾任直隶州判。陈文述外孙,程庭鹭弟子。工画山水、人物。咸丰间,与秦炳文、俞凤翰等客京师,于松筠庵结画社。著有《墨林今话续编》《清画家诗史》。

2

祖父王仁东

王仁东,字刚侯,号旭庄。光绪丙子(二年,1876)举人,初任内阁中书,后任南通州知州、江苏候补道、江安督粮道、苏州粮道兼苏州关监督等职。亦工诗文,清末民初重要诗人,有《完巢剩稿》。

Lot 1071

俞樾 隶书“石延寿馆”

35×140 cm. 约4.4平尺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王庆云喜爱收藏旧石,并以石之性坚,有延寿之意,遂斋号“石延寿馆”,著有《石延寿馆文集》。《黄绍箕集》中,有诗“理学名臣延寿老,经生循吏古春生”,并有诗注“王文勤公所居,堂额曰:石延寿馆”,亦可证之。

《瑞安文史资料 第十七辑 黄绍箕集》

此俞樾应王仁东之请,补书此日久遗失匾额。俞樾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吴昌硕亦出自其门下。其书法古雅拙朴,有江声之风,亦尤工大字。

Lot 1072

张之洞 行书节临荀子《劝学》

30.5×104.5 cm. 约2.9平尺

签条:

张文襄书横幅。苏州公款。癸亥(1923年)十月,继曾重装。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张之洞为“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朝廷砥柱之臣。而王仁东因其兄王仁堪的姐夫为陈宝琛之故,而与张之洞友善。国家图书馆藏《龙藏寺碑》,张之洞题签,亦有王仁东观款,即可见二人彼此有书画往来。

其才华亦是横溢,十六岁时中解元,二十七岁时又中探花,可见其书法亦是极佳,盖为宦名之盛所掩也。此行书浑厚苍劲,俊迈雄秀,亦是难得,内容则节临自荀子《劝学》。张之洞亦曾作《劝学篇》,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Lot 1073

何维朴 隶书四言联

庚子(1900年)作

106.5×28.5 cm. 约2.7平尺(每幅)

说明:

王家与何氏家族可谓世交,从王庆云与何凌汉、何绍基始,已是关系莫逆。何维朴为何绍基孙,官内阁中书,协办侍读,江苏候补知府。

王家与何氏有世交之谊。何维朴字诗孙,亦曾为官,辛亥革命后,则寓居上海盘梓山房,以书画篆刻自给。其自幼秉承家学,好书翰之事,于书法、绘画、篆刻用功最勤,其中书法得家传,学其祖父何绍基,得其神似。此联“去矜惩忿,忍辱耐烦”,是君子修养的哲学,可自警,亦可育人。

Lot 1074

陶浚宣 楷书集汉镜铭

光绪己亥(1899年)作

150×23.5 cm. 约3.2平尺(每幅)

说明:

陶浚宣,晚清绍兴名士。书法名重一时,真草篆隶皆精,尤工魏书,笔力雄劲,求其书者络绎不绝。清帝师翁同龢深服其书,曾派人持书相邀,并申明“免去官礼,彼此轻衣小帽相见。”

陶浚宣,原名祖望,同治丁卯(1867)乡试仅考取副榜,遂改名浚宣。光绪丙子(1876)再应乡试,终于中举。曾出任广东广雅书院山长,系晚清绍兴名士。而王仁东亦是同年中举,故此款识言称“同年”。陶浚宣的书法亦是享有声名,其楷书以虞世南为本,魏书以《张猛龙》为主,旁搜博览,自成一家。

Lot 1077

樊增祥 行书十言联

光绪甲申(1884年)作

165×21.5 cm. 约3.1平尺(每幅)

樊增祥工诗文,是“同光体”重要诗人,有“樊美人”之称。辛亥革命后,其曾作为发起人,组织“超社”,又名“超然吟社”,而王仁东、沈瑜庆、瞿鸿机、陈三立、梁鼎芬、沈曾植等亦是社员。此其书赠王仁东行书十言联,前联语出魏晋左思的《咏史八首》,下联则出自南北朝范云《古意赠王中书诗》。

Lot 1078

王懿荣 行书钱杜七言诗

光绪庚辰(1880年)作

132×30.5 cm. 约3.6平尺

王懿荣喜好金石,亦为发现和收藏甲骨文第一人。其生性耿直,与王仁东同属“清流”。《世载堂杂忆》称,时“清流派”有“呼李鸿藻为青牛头,张佩纶、张之洞为青牛角,用以触人,陈宝琛为青牛尾,宝廷为青牛鞭,王懿荣为青牛肚,其余牛皮、牛毛甚多”之说。

Lot 1079

陈宝琛 楷书五言联

壬午(1882年)作

78×26 cm. 约1.8平尺(每幅)

此为集句联,上联语出唐代杜甫《夔府书怀四十韵》,下联则出自魏晋李陵《李陵录别诗》。陈宝琛为“末代帝师”,而王仁东之兄王仁堪亦为其妹夫,并为乡人,又同朝为臣,自然往来频仍。而陈宝琛书法亦佳,何振岱日记中,称其“八十高龄能作蝇头小楷,不让徵仲,可宝存也。”

Lot 1086

梁鼎芬 行书诗六屏

己亥(1899年)作

67.5×25.5 cm .约1.5平尺(每幅)

此梁鼎芬行书诗六屏,分别为《题江逢辰竹》《江边写心》《忆三弟武昌》《定慧寺宗室侍郎遗带》《丹阳道中》《日暮三首其一》。上文有言,梁鼎芬与王仁东同为“超社”成员, 郑孝胥日记中,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九月十三日,其宴请陈宝琛、 王允皙、 陈三立、梁鼎芬、 王仁东等。由此可见王仁东、梁鼎芬诗文交往、宴集诸多。此外,梁鼎芬亦是光绪丙子年中举,故又称同年。

Lot 1088

翁同龢(1830-1904)

楷书八言联

186×44.5 cm. 约7.4平尺(每幅)

翁同龢、黄体芳俱是“清流派”的魁席,此翁同龢恭贺王母周太夫人六十大寿所作,寓意吉祥,大意为周太夫人精气蓬勃,新芽逢春,子孙又是如凤凰、千里驹,名满天下。翁同龢的书法造诣深厚,碑帖互参,有正大气象。

Lot 1089

黄体芳 篆书二十六言联

213×25 cm. 约4.8平尺(每幅)

此亦为贺寿所作。黄体芳,字漱兰,号莼隐,浙江瑞安人。王仁堪、王仁东昆仲的老师,与宝廷、张佩纶、张之洞亦有“翰林四谏”之称。

Lot 1091

费念慈、陈衍、沈瑜庆、文廷式 楷书祝寿诗四屏

立轴 水墨洒金笺

169×34.5 cm. 约5.2平尺(每幅)

此“费念慈、陈衍、沈瑜庆、文廷式”为王仁东五十大寿所作。费念慈工诗善画,与翁同龢、汪鸣銮等为师友,又与名士吴大澂、顾逸鹤、吴昌硕等人在苏州怡园组织画社。陈衍、沈瑜庆与王仁东则有同乡之谊,文廷式为光绪十六年榜眼,与王仁东、盛昱等并为“清流”,亦深得翁同龢器重,与汪鸣銮、张謇等被称为“翁(同龢)门六子”。

Lot 1093

沈曾植、李瑞清 行书自作诗·法华阳真逸正书《瘗鹤铭》

16.5×51.5 cm. 17×51 cm.

沈曾植亦是“超社”社员,与王仁东亦皆是翁同龢所招揽的清流名士。此沈曾植行书自作诗,书法奇崛生辣。其自幼随父游宦京师,官至安徽布政使、刑部主事等。其亦是晚清儒林当之无愧的领袖,王国维赞其“是大诗人,是大学人,更是大哲人,为家孝子,为国纯臣,为世界先觉。”

而李瑞清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官至江宁提学使。有《清道人遗集》。其书法颤掣诘曲,饱有金石味,张大千亦受其书风影响殊深。

Lot 1096

吴昌硕 双色梅花

戊戌(1898年)作

137×53 cm. 约6.5平尺

此光绪二十四年(1898)吴昌硕为王仁东所作《双色梅花》,双跋,题识中“拟黄秋盦用墨”可知为拟黄易墨法所作。黄易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丁敬并称“丁黄”。画中绘白梅、墨梅,其一清冽如霜,枝桠交错,繁花盛放,另一则置于瓷瓶之中,枝条粗壮,亦是个个花开淡墨痕。

《吴昌硕印谱》中亦载,缶翁曾为王仁东治印多枚,如“此中有真意”,边款“光绪戊戌暮春,勖庄先生令刻,昌硕记。”

3

父亲王继曾,母亲金章

王继曾,字述勤。1902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学堂。后赴法国留学,入法国高等学校及巴黎政法大学。毕业回国后,任张之洞幕僚,后为外交大使。

金章,号陶陶,亦称陶陶女史,幼嗜六法,花卉、翎毛无所不工,而尤精于鱼藻。

Lot 1098

张鸣珂 行书七言联

光绪丁未(1907年)作

127.5×27 cm. 约3.1平尺(每幅)

签条:

张公束先生书赠七言楹联。陶陶手装。

张鸣珂,咸丰拔贡生。官江西德兴知县。好吟咏,工书画,曾参与公车上书。有《寒松阁词》《寒松阁谈艺琐录》等。联文中“黄崇嘏”即黄梅戏《女驸马》的原型,“管道升”为赵孟頫妻子,此二人皆是奇女子。以此相赠金章,可谓盛赞。

Lot 1099

陈宝琛 行书七言联

己未(1919年)作

129×32 cm. 约3.7平尺(每幅)

签条:

陈太傅书七言诗。乙丑(1925年)继曾装。

此为集联,上联语出苏轼《老人行》,下联出自韩维《答曼叔见谢颍桥相过之什》。陈宝琛与王氏一门,世代交谊,书此相赠。其书清雅,人谓“伯潜体”,瘦硬秀逸,修神而离迹,故能独树一帜。

Lot 1102

陈宝琛、赵世骏、王鸿兟 楷书斗方二屏

25.5×26.5 cm. 约0.6平尺(每幅)

签条:

1.赵世骏(?-1927),字声伯,江西南丰人,久居北京。陈宝琛弟子。

2.王鸿兟,原名抱一,字熙广,又字无离,号啸龙,福建闽县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历官邮传部员外郎。

此“陈宝琛、赵世骏、王鸿兟 楷书斗方二屏”,其中,陈宝琛所书内容节临自曹植《与吴季重书》,赵世骏所书为庾信《枯树赋》,王鸿兟所书似为自作诗。此外,赵世骏为陈宝琛弟子,其书法为时人所重,诸体皆精,尤擅楷书。王鸿兟则是闽县人,历官邮传部员外郎。

Lot 1104

严 复 行书五言联

68×26.5 cm. 约1.6平尺(每幅)

严复是思想巨擘,其《天演论》影响殊深,而其书法则以帖学为宗,坚守古法。陈宝琛《严君墓志铭》言“其为学一主于诚,事无大小所苟,虽小诗短札,皆精美,为世宝贵”。此上联“云鹤有奇翼”语出魏晋陶渊明《连雨独饮》,下联“神鸾调玉音”出自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七》。

Lot 1113

严 复 行书吴文英《丹凤吟》

丙辰(1916年)作

20×20 cm. 约0.4平尺

辛亥革命后,严复与沈瑜庆、王仁东、郑孝胥等在上海彼此诗文唱和,并组织“读经会”。此严复行书《丹凤吟》行楷书就,用笔含蓄,观之儒雅清新,宽博端庄,整作中笔墨丰沛,未见枯笔,笔势亦是流利,笔划也有轻重缓急之分,线条具有节奏感。

Lot 1106

郑孝胥 行书王安石诗四屏

68.5×27 cm. 约1.7平尺(每幅)

郑孝胥的书法由帖入碑,工楷、隶,尤善行楷字体,取经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此行书王安石诗四屏,骨骼挺拔,化平正为略呈倾斜之势,点画变化丰富,书艺可谓精湛。

Lot 1109

庞元济(1864-1949)

隶书七言联

129.5×20.5 cm. 约2.4平尺(每幅)

此为庞元济隶书七言联,以志贺王继曾六十初度。其精鉴赏,富收藏,有“半壁江山”、“富甲东南”之誉。所藏法书名画,辑录为《虚斋名画录》。其书法亦是端庄秀逸。

Lot 1118

管念慈 仿黄公望山水

乙酉(1885年)作

68.5×36.5 cm. 约2.3平尺

管念慈,清代画家、篆刻家。细笔山水尤为精绝。苍浑松秀,兼而有之。惟不轻作。此其拟黄公望笔所作山水,画面清雅,峰峦叠嶂,古木葱郁,意境悠远。

Lot 1119

林 纾 柳下垂钓图

甲寅(1914年)作

65.5×32 cm. 约1.9平尺

以翻译家而言,林纾有“介输西方近世文学第一人”之誉。其书画亦佳,山水初灵似衡山,继又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花鸟得师陈文台,冷逸有神韵。著有《春觉斋论画》。书则温雅流美,有书卷气,得宋人逸趣。黄濬《花随人圣庵摭忆》亦曾言:“旧京画史,予所记者,庚子后以姜颖生、林畏庐两先生为巨擘”。

4

母家:南浔金氏

金章,号陶陶,亦称陶陶女史,艺坛谓之“世间但知金陶陶以画金鱼得波涟灵动之感,实则其花卉翎毛亦楚楚有致,皆有宋元遗意。”

金城,为20世纪初北方画坛领袖,其精于绘画,善诗词,善画山水,间作花鸟。著有《北楼论画》、《藕湖诗草》。民国九年(1920)曾与陈师曾、周肇祥、徐燕荪等人筹建中国画学研究会。长子金开藩继承父志,在此基础上另立“湖社画会”。

Lot 1127

金 章 仿南田笔意

辛丑(1901年)作

68×27 cm. 约1.7平尺

金章自幼跟随兄长金城学习绘画,花鸟之外,尤擅鱼藻。1920年,其兄金城在北京组织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一时入会者颇多,包括周肇祥、陈师曾、吴镜汀、徐燕荪等,而鱼藻非其所长,乃请三妹金章担任画会的画鱼“评议”。彼时,其余“评议”,另有陈汉第、胡佩衡、溥雪斋、溥心畲、张大千、黄宾虹、萧俊贤等人。由此亦可见,金章绘事造诣之深厚。

Lot 1128

金 章 百蝶图

己酉(1909年)作

53×37 cm. 约1.8平尺

此幅“百蝶图”,其数虽未足百,而各蝶翩翩起舞,翻翅低飞,各尽其态。其设色亦是丰富,显蝶品种之多样,而工笔描绘亦是栩栩如生,观之充盈有野逸之趣,亦是满庭春芳。

Lot 1129

金 章 临金李山《风雪杉松图》

甲寅(1914年)作

31×84 cm. 约2.3平尺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李山《风雪杉松图》,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此为金章临仿之作,近乎以逼俏的笔墨,将北国苍松耸峙,雪峰遥立的寒凝之气跃然于纸,而另绘的溪流、屋舍、庭院等,则在萧瑟之外,又寓之生气烟火。

参考:金·李山《风雪松杉图》(现藏弗利尔美术馆)

另有其余金章经典画作,不乏有早期出版,更显其之难得。篇幅所限,不一而足。

Lot 1133

金 章 梅雀锦鸡图

丁巳(1917年)作

160×68 cm. 约9.8平尺

签条:

金陶陶画梅雀锦鸡中堂。

出版:

《湖社月刊》第11-12册,总287页(此帧为金女士得意之作,布局设色取法宋人,章法井然,一笔不苟,曩年曾在上海中日绘画展览陈列,中外人士同声赞美,诚精品也),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Lot 1136

金 章 蕉荫耄耋图、芭蕉白鹦鹉

(1): 112.5×50.5 cm.约5.1平尺

(2):110×53 cm. 约5.2平尺

出版:

《湖社月刊》第22册,总355页(金陶陶女士耄耋图),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Lot 1141

金 章 紫藤金鱼图

丁卯(1927年)作

81.5×40 cm. 约2.9平尺

签条:

吴兴金陶陶画紫藤金鱼。丁卯(1927年)五月装。

出版:

1.《中日绘画展览会特号》,《时报图画周刊》201期,第1页,1924年。

2.《艺林月刊》第23期(《王金章女士绘紫藤文鱼》第八次成绩展览出品),第15页,1931年。

Lot 1144

金章 荷花游鱼

(1): 40×51.5 cm. 约1.9平尺

(2): 32×51 cm. 约1.5平尺

出版:

《艺林月刊》第八十四期(《金陶陶女士荇塘鱼戏》),第4页,1936年。

Lot 1159

金 城、金 章 山水花卉四帧

扇面 设色纸本、设色金笺

尺寸不一

此金城、金章兄妹作山水花卉四帧,其中金城作山居图,其与陈师曾同为京派绘画的领军人物,惜过早离世。著有《藕庐诗草》、《北楼论画》、《画学讲义》。为承继金城遗志,在其入室弟子陈缘督(字梅湖)的提议下,由金城长子金开藩继承父志,会同其父的其他弟子惠孝同(字拓湖) 、赵梦朱(字明湖) 、陈少梅(字升湖)等,因金城旧号“藕湖”,其弟子亦均以“湖”字为号,故取名“湖社画会”。

Lot 1162

金 城 松壑鸣泉

戊申(1908年)作

54×34.5 cm. 约1.7平尺

由于西学东渐,金城一直主张从中国画中寻找改良之法,此“松壑鸣泉图”设色清雅,行笔奔放,既得传统文人画的典雅,也不似“四王”之沉闷,空间感甚足,有自然之美。

Lot 1123

金 城 春溪双燕图

79.5×25 cm. 约1.8平尺

签条:

金北楼春溪双燕。甲子(1924年)春,述勤装。

中国画学研究会成立之初,金城即言“提倡风雅,保存国粹,精研古法,博采新知”,此要义于其笔触间提现淋漓尽致。是作“春溪双燕”,绘坡岸旁屋舍,老树新芽绽放,坡石青绿设色,右侧一独木桥延伸画面,留白作溪流,双燕并飞,孕育着希望,亦有和和美美之意。

Lot 1125

金 城 红叶秋山

辛亥(1911年)作

79.5×31.5 cm. 约2.3平尺

此件“红叶秋山”,设色丰富,施以石青、石绿、胭红、明黄、淡墨等诸色,将秋日深山中枫叶娇红、银杏泛黄、松柏常青、槭树粉黛的美景细腻刻画,亦令人萌生原来秋季不止于萧瑟,亦可漫山斑斓之感。

Lot 1124

金 城 仿古山水四屏

丁巳(1917年)作

53×28 cm. 约1.3平尺(每幅)

此金城仿赵孟頫、高克恭、吴镇、王蒙的山水四屏。在清末民初之际,画坛上关于中国画“新旧之争”不乏,“四王”更是为众矢之的,而金城不批判、不守旧,持以“法于古法,化于造化”,以旧图新,颇似明末清初王时敏“以复古为更新”的画论。

5

王世襄、袁荃猷

王世襄,字畅安,福建福州人。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其亦有“第一玩主”美名。

袁荃猷,曾从汪孟舒、管平湖学习国画及古琴,于1947年与张伯驹、管平湖、王世襄等一同发起组织北平琴学社。

Lot 1167

溥伒 花鸟山水书签

丙申(1956年)作

15.4×4.7 cm.(每幅)

‍启功先生曾回忆:“每年当翠锦园的西府海棠盛开时,溥伒常邀当时著名文人、画雅集他的松风草堂,诗词唱和,握管书画,其盛况极令人羡慕和向往。”由此可知,溥伒与文人交往甚频。此外,民国时期溥伒当过辅仁大学美术系主任兼教授,并与张伯驹、管平湖、王世襄等人发起古琴会。其山水、花鸟、人物、鞍马亦均具风采,兼善画兰,风神飘逸,在画坛上堪称一绝。

Lot 1169

启 功、陈从周 行书节录周犊山文稿·墨竹

18.5×51 cm. 约0.8平尺

启功,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其书法,以帖学为根基,却能摆脱“二王”束缚,又结合瘦金体“至瘦而不失其肉”的特点,有自我面貌,其书法辨识度亦高。陈从周,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著有《说园》等。

启功、王世襄 合影

Lot 1170

黄 胄、启 功 墨梅图

96×40.5 cm. 约3.5平尺

黄胄师从赵望云,擅于画新疆人物、动物,人民生活与风景之美。其立足于传统笔墨的技法及情趣,后又超越了传统之羁绊,坚持鲜明风格,可称是国内最早突破蒋徐体系的人物画家,亦开拓了中国绘画新形式,开创了现当代绘画之新面貌。此作“墨梅”,写意绘之,笔墨淋漓,清香四溢,启功和诗。

Lot 1172

汪孟舒 芳园唱和

乙酉(1945年)作

24.5×83 cm. 约1.8平尺

汪孟舒,名希董,号廷策,以字行。江苏吴县人。自幼就与兄长入塾读书,其家学传统与日后在琴学上的造诣密不可分。虽是工学出身,但一生致力于琴学。早年师从叶诗梦学琴,琴艺高超,在当时名闻一方。张伯驹、潘素夫妇及王世襄夫人袁荃猷皆从其习琴。1947年与张伯驹、溥伒、管平湖、王世襄等发起成立“北平琴学社”,在张伯驹家定期雅集。1953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音研所聘为特约研究员。

此次“俪松居守珍”中,亦将罕见呈现袁荃猷的绘画,囊有鱼藻、山水等,笔墨清雅,亦得古意,可知其于传统文化,浸淫亦深。

Lot 1175

袁荃猷 溪山秋霁图

140×52 cm. 约6.6平尺

Lot 1176

袁荃猷 仿万木奇峰图

100×42 cm. 约3.8平尺

Lot 1177

袁荃猷 仿古山水集锦

19×51.5 cm. 约0.9平尺(每幅)

说明:

共二十二开,选刊六开。

Lot 1178

袁荃猷 仿古山水

61×31.5 cm. 约1.7平尺

6

王氏四代珍藏

王氏一门风雅,往来无白丁,与各时期文人、名流等交游诸多,又喜好收藏,累经四代,珍藏佳作亦多。

Lot 1185

陈 淳 兰竹书法合卷

字:34×137.5 cm. 约4.2平尺

画:33×545 cm. 约16.0平尺

说明:

外盒附有文物退赔签,定为二级,标有“佳”字。

陈淳的花鸟画自辟蹊径,形成独特的画法,文徵明曾叹谓:“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清人方薰《山静居画论》亦曾言:“白石翁蔬果羽毛得元人法,气韵深厚,笔力沉着。白阳笔致超逸,虽以石田为师法而能自成其妙。青藤笔力有余,刻意入古,未免有放纵处。然三家之外,余子落落矣。”此皆可证陈淳花鸟画绘事精湛,尤胜文徵明。

而花鸟画史上,陈淳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将小写意花鸟发展至大写意,享誉至深。后世受二人影响者,可谓比比皆是,如石涛、吴昌硕、齐白石等。其中,陈淳于花鸟画的承继与革新,有承前启后之功。王穉登《吴郡丹青志》即曾赞言:“陈太学名淳,字道复,后名道复,更字复父。天才秀发,下笔超异,画山水师米南宫、王叔明、黄子久,不为效颦学步,而萧散闲逸之趣,宛然在目。尤妙写生,一花半叶,淡墨欹豪,而疏斜历乱,偏其反而咄咄逼真,倾动群类。”董其昌也慨言:“白阳陈先生深得写生之趣,当代第一名手不虚也。”

此外,据题识“右初唐五言绝句数首,甲辰(1544年)春日书。道复。”可知本卷为陈淳去世当年所作,本卷作于1544年春日,同年十月其便与世长辞。陈淳的书法,造诣极深,楷篆隶行草诸体皆擅,与文徵明、祝允明、王宠有吴中“四大书家”之称。王世贞有言“枝山书法,白阳书品,墨中飞将军也,当其狂怪怒张,纵横变幻,令观者辟易。”其书法得益文徵明甚多,楷书有文氏端庄平和之状,又其性放浪不羁,衰年变法,草书笔势也近于祝允明灵动与天真浪漫。同时,其取法诸家,行书有杨凝式苦涩跌宕之感,亦不乏米芾之秀逸纵横。

Lot 1186

陆治 墨花卷

壬子(1552年)作

29.7×663 cm. 约17.7平尺

明代时期,以沈周、文徵明、陈淳等为砥柱的“吴门画派”真正辟启文人之“水墨写意花鸟”。此后“吴门画派”渐趋鼎盛,后学接踵,或勾花点叶,或兼工带写,可谓枝叶纷披,笔墨纵逸。

尤是陆治,其曾从祝允明、文徵明学书画。山水喜仿宋人,而时出己意,用焦墨皴擦。花鸟工笔写意俱有生趣,点笔秀丽。敷色精研,能得黄筌遗意而兼有徐熙风格,为明代中后期花鸟画三大家之一。有《包山遗稿》传世。王世贞曾赞其“胜国以来写花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之后无如陈道复、陆叔平……”

是作墨花卷,作于1552年,画面绘墨花多种,富有自然生趣,亦贴近物象本身,而写实勾勒下,不施设色,愈得清逸雅秀意味,仰侧生情,清气四溢。

Lot 1191

张廷玉 行书七言联

134×30.5 cm. 约3.7平尺(每幅)

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康熙时历官内阁学士、吏部侍郎。世宗继位,擢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任《圣祖实录》副总裁,纂修缮写实录及起居注,又任《明史》总裁。是联书法沉稳内敛,端庄清雅,具有庙堂之气。

Lot 1193

刘墉、瑛宝 书画合璧

字:19×12 cm.×2 约0.2平尺(每幅)

画:19×12 cm.×2 约0.2平尺(每幅)

刘墉的书法以颜真卿、苏轼的浑厚拙重,成为“帖学”首屈一指的大家,与清后期“碑学审美”亦相契合,对保持帖学一脉书风,其功甚大,并开始有“学碑”的尝试,意识超前。瑛宝,大学士永贵长子,曾官笔帖式,工山水花鸟人物,尤善指头画,与刘墉为文字交。

Lot 1201

奕訢(1833-1898)

楷书七言联

129×31.5 cm.约3.7平尺(每幅)

恭亲王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作为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其亦是当时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是作钤印“御赐为国藩辅、皇六子和硕恭亲王”即曾八千余万成交的“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

参考:董沧门刻恭亲王龙凤田黄对章,8524 万元港元成交,佳士得香港2016春拍

Lot 1203

陈鸿寿 隶书“苏龛”

嘉庆乙丑(1805年)作

34×123.5 cm. 约3.8平尺

说明:

上款人“接山”梁宝绳(约1759—?),字匠诲,号接山。浙江钱塘人。父为梁诗正次子梁敦书(1725-1786)。为官正直,治理有方。尝从梁同书教导,长于鉴古。好友陈鸿寿为其刻“苕园外史”“苕花馆印”等诸多印章。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梁宝绳,字接山,号苕园外史,其为梁同书侄子。据《西泠后四家印谱》,可知其与陈鸿寿的最早交游纪年当为嘉庆二年。陈鸿寿曾为梁宝绳刻“苕园外史”“梁宝绳印”“苕花馆印”“铸橘亭”“读未见书”等印。

Lot 1213

祁寯藻 行书八言联

104×19.8 cm. 约1.9平尺(每幅)

祁寯藻为四朝重臣,三代帝师,曾官至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其辅政为官达四十六年之久,先后兼任道光皇帝的上书房总师傅、咸丰皇帝的太子太保、同治皇帝的弘德殿授读,是当时晋人在朝中居官最高最久者。《清代翰林传略》称其为“一代书宗”。亦有“一时之最,人共宝之”和“楷书称首”的赞誉,其主盟清代道咸诗坛、书坛长达几十年,为士林所瞻望。

Lot 1216

吴让之 篆书“为我佳处留茅庵”

18.5×103.5 cm. 约1.7平尺

说明:

上款人“保庵”或为丁至和(1811-?),字保庵,一作葆庵,号萍绿词人,江苏江都人。贡生。漫游大江南北,为人幕宾。六十岁后,受聘参修《扬州府志》。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吴让之与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并称为晚清篆刻四大家。其亦受碑书影响,推崇金石气,其书诸体皆擅,而篆隶功力尤深,尤是其圆劲流美的小篆更为时人所重。吴昌硕亦曾言“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也可见其受推重。此斋额语出苏轼《自金山放船至焦山》,寓意甚有隐逸之幽。

吴让之与泰州文人多有交谊,之后又长期寓居扬州。上款人“保庵”或为丁至和,一作葆庵,号萍绿词人,江苏江都人,受聘参修《扬州府志》。著有《萍绿词》。而据《词话丛编》可知,丁至和初幕游大江南北,在江淮东台、泰州一带,与文人诗文唱和不断。因此其与吴让之有交谊,似亦是情理之中。

Lot 1217

冯桂芬 行书六言联

108×20 cm. 约1.9平尺(每幅)

冯桂芬,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师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进士,授编修,咸丰初在籍办团练,同治初,入李鸿章幕府。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Lot 1226

康有为 请庄士敦代奏游说经过札

23.5×14 cm.×6 约0.3平尺(每幅)

说明:

庄士敦(1874-1938),毕业于牛津大学的苏格兰人,“志道”为其别字。张勋复辟失败后,遗老们仍抱着复燃的希望,将侧重转向了溥仪。于是李鸿章四子李经迈向清室载涛举荐了庄氏,教授溥仪英文。1924年正月十二日,距张勋复辟失败已六年,康有为依然奔走各地,游说各省军人,臣服宣统,共赞帝制,此函请庄士敦代奏的书札即是他为复辟“甘效犬马之劳”的实证。

←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

自戊戌变法后,康有为俨然士林领袖。即使失败,其流亡海外,蹈日本而哭庭,走英伦而号救,后再赴加拿大,创保皇会,以图借助华侨成勤王之举。而满清覆亡后,其又为复辟而四处奔走。此信写于1924年正月十二日,此时距张勋复辟失败已六年,而康有为仍不放弃,各地游说,是札请庄士敦代奏游说经过,亦可证之。康有为书法亦佳,其所倡“魏碑十美”,影响深远。

Lot 1227

奚冈、张问陶、徐元霖、顾麟士

行书诗、杏花春雨江南、山水二帧

尺寸不一

此拍品囊及奚冈、张问陶、徐元霖、顾麟士等作行书诗以及杏花春雨江南、山水二帧。其中,奚冈与丁敬、黄易、蒋仁并称“西泠四家”,是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张问陶,工诗,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其亦善书,所作放逸险劲,近米芾。画亦佳,风格近徐渭。著有《船山诗集》。徐元霖,曾为陈宝琛幕宾。光绪十九年(1893)为江西试用知府。工篆书,好摹写钟鼎文字。善画山水,笔力沉厚,墨气浓郁,别具一格。又长于摹古,所临王翚、王鉴,笔笔精到。晚年奉佛,日以写经为课。顾麟士,擅画山水,亦精鉴别,秉承先志,广事搜求,使“过云楼”所藏书画更为丰富。有《过云楼书画记》详为述录。涵濡功深故笔多逸气,尤长临古。

另有其余诸多珍藏,不一而足。

Lot 1228

余集(1738-1823)兰草·行书五言诗

字:17.5×51 cm. 画:17.5×50.5 cm.

Lot 1229

汪鸿(?—1805、清代)、汪承霈

仿恽寿平画意·三体书法

画:17.5×53.5 cm. 字:15.5×47.5 cm.

Lot 1235

陈宝琛、康同璧、秦仲文 行书七言诗、墨梅

说明:

陈宝琛七言诗载于《沧趣楼诗集》卷八,名为《秦子质来津奔问因同入都》。上款人秦子质(1845-1935),名炳直,号习冠,湖南湘潭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官京曹十余年,后署福州知府,官广东陆路提督。

Lot 1238

金城、王雪涛、溥伒 山水、花卉二帧

轴:54×26.5 cm. 约1.3平尺

芯:55.5×27.5 cm. 约1.4平尺

Lot 1239

金城、徐操、管平湖等湖社成员(近代) 群芳竞秀

171.5×46.5 cm. 约7.2平尺

0 阅读:1

张济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