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在一次招待罗马尼亚外宾的宴会上,上海衡山宾馆拿出了我国陶瓷名家仿制的国宝“九龙杯”来招待罗马尼亚外宾,这套九龙杯虽然不是文物但也巧夺天工,被我国视为国宝很正常。
可等到宴会结束后工作人员却怎么也凑不齐36只九龙杯,于是急忙上报当时负责外交的周总理,周总理知晓后对九龙杯失窃的细节进行了了解和梳理。
九龙杯复原形象之一
罗马尼亚外宾访华,九龙杯失窃
1971年正是中国处在世界旋涡中心的年代,当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中国关系都十分耐人寻味,所以罗马尼亚此时的访问就显得十分情真意切,中国自然要以贵宾的礼仪来接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这些外宾来自于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的工作组,他们来华的目的是考察上海的情况,并和中方洽谈接待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访华的事宜。
七十年代罗马尼亚外宾访华
罗马尼亚外宾到达上海后周总理就为他们准备了接风宴,在接风宴上我国巧夺天工的国宝九龙杯也被拿来供外宾使用。外宾看到如此精巧的九龙杯都纷纷称奇,九龙杯看似白璧无瑕,实际内部大有乾坤,倒酒的时候其中宛如九龙翻转,而酒喝光后则又恢复原状。
是宝贝就必然会有人惦记,果然等到接风宴结束后,工作人员发现原本应该是36只的九龙杯组少了一只。
周总理会见外宾
这可急坏了在场的接待人员,他们赶紧上报了负责现场保卫工作的保卫科长刘金城,在寻找无果后刘金城也只能上报周总理,询问如何处理这件事。
周总理此时正在接待越南共产党第一书记黎笋,得知此事后便和宾馆的保卫科长刘金城说让他先给工作人员都通个气,这件事不一定是宾馆的责任,有可能是外宾那边出了问题。
于是刘金城赶紧翻看了当天电视台的录像,这一看才知道九龙杯确实是被外宾顺走了,当天酒过三巡后,那名外宾一直在看手中的九龙杯,时而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最终趁人不注意把九龙杯塞进了自己的皮包里。
刘金城和众多工作人员看到这一幕也不知道怎么解决才好,事情一下就变得麻烦起来了,从普通的失窃事件变成了涉外事件,并且偷东西的人还是罗马尼亚的外宾。
不同的九龙杯复原款
当时愿意与我国建交并保持友好的国家本就是少之又少,如果强行搜查外宾的随身物品一定会闹得很不愉快,即使是找到了也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两国之后的关系,但九龙杯的珍贵也决不允许我国放弃这枚国宝去取悦外宾。
九龙杯之所以会被称为国宝,原因之一就是其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
九龙杯复原形象
历史上的九龙杯第一次出现,是在洪武皇帝朱元璋时期。当时工匠为了讨好朱元璋,耗费毕生所学打造了一套九龙杯,朱元璋把玩一番后十分喜欢,便聚集众臣共同用九龙杯饮酒,可一些倒得满的大臣酒杯中的酒却漏了个精光,只有倒的少的大臣才能喝到杯中的酒。
朱元璋这才知道九龙杯只要倒满就会漏的一滴不剩,于是将九龙杯命名为“公道九龙杯。”但这套九龙杯至今已经失传。
玉制的九龙杯
等到清朝代替了明朝,康熙皇帝即位后,也珍藏有一对玉制九龙杯,据传是一红一绿,倒酒时杯中有九龙跃动。而酒光后龙隐去无形,康熙非常喜欢这九龙杯,所以在自己死后将红的那一枚带进了陵墓中。
至于绿色的那一枚,则被康熙皇帝赐给了当时的孝恭仁皇后,最后在皇室代代相传到了慈禧太后手中,慈禧死后这枚绿色的九龙杯就此失传。红色的在景陵被盗后也不知所踪。
清朝时期不同形态的九龙杯
新中国成立后,一位陶瓷大师花费多年研究九龙杯工艺,并且成功烧制出类似宋朝官窑的瓷器,中共上海市委交际处得知后立刻派人赶赴景德镇,请这位大师打造了这套拥有36枚的九龙杯。
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位大师在打造九龙杯不久后就去世了,这套36枚的九龙杯也成为孤品,由于制作精美至今无人可超越,也被视为国宝。
九龙杯不同的复原款
当时通过一些手段,我国已经确定失窃的九龙杯到了外宾手中,可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的话,既是我国文化瑰宝的损失,没准又要得罪外宾。周总理通过分析认为,九龙杯是我国的至宝,顺走它的外宾自然也知道九龙杯的珍贵,他也一定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寻找九龙杯,所以必然不会放在房间里,会一直带在身上。
紧接着周总理突然想到那个外宾似乎总是夹着一个皮包,九龙杯一定就藏在他的皮包里。周总理想到晚上的魔术表演灵机一动,一个智取九龙杯的计划诞生了。
他先是让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罗马尼亚外宾,晚上越南的同志正好要看中国的杂技节目和魔术表演,希望罗马尼亚的外宾也能来现场。当天晚上八点,那位外宾果然夹着皮包来到了现场。
影视剧中的周总理
目标到位后,魔术师颜金宣布节目开始,并且端起了一个盘子,上面赫然是三只九龙杯,但这都是颜金提前为这场大戏准备的赝品。而颜金则开始说:“九龙杯是我国国宝,之所以是国宝一定是有原因的,因为九龙杯有个非常神奇的功能,就是九龙杯会飞。”
看着众人疑惑的眼光,颜就举起一把手枪对着九龙杯,又说道:我想让这个九龙杯到哪,它就能到哪,说罢一枪打向一只九龙杯,那只九龙杯果然消失不见,随后颜金便说道:“九龙杯飞走了,就在下面某位嘉宾的包中。”说罢就走向了那位夹着皮包的外宾。
以前的杂技魔术表演
此时这名外宾也知道自己顺九龙杯的事露馅了,于是装作惊讶的打开皮包,失窃的九龙杯果然在皮包里。众人都以为是魔术效果,纷纷鼓掌以示赞许和惊叹,除了知情的工作人员,谁也不知道这是周总理的计谋。
关于这个魔术也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特制的枪,打完后假的九龙杯就被障眼法拿走了,也有人说台上的九龙杯是冰做的,舞台灯光还比较刺眼,一枪下去冰块四分五裂,在刻意的掩盖下也看不出来什么。
不同材质复原的九龙杯
不说这个魔术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光是从这件事上,我们就足以看出周总理了不起的外交智慧。而前人已逝,后来者居上,中国外交事业的接班人依旧延续着周总理不卑不亢的外交态度,用自己的智慧和妙语连珠奋战在不见硝烟的外交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