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快讯分享:克宫强硬立场与西方回应】
当地时间3月28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了两项关键议题,再次将俄乌冲突的博弈焦点推向高潮。
1. 制裁与和平捆绑:俄方要求欧美同步解禁
佩斯科夫明确表示,俄美此前在沙特利雅得举行的闭门谈判中,俄方不仅要求美国解除对俄罗斯农业银行(Rosselkhozbank)的制裁,还首次提出“欧洲必须同步取消对俄制裁”,否则将被视为“缺乏和平诚意”。这一要求直接指向欧盟近期对俄追加的能源和金融限制措施。
根据克里姆林宫3月25日发布的声明,黑海航行安全协议能否生效,取决于西方是否满足俄方提出的条件,包括恢复俄农业银行接入SWIFT系统、解除港口服务限制等。然而,欧洲多国已在过去24小时内明确拒绝此要求,德国外长更直言“制裁是回应侵略的必要手段”。
2.乌克兰“外部治理”提议:临时政府能否破局?
佩斯科夫首次证实,普京提出在乌克兰引入“外部治理”机制,即通过建立“乌克兰临时政府”参与和谈并签署协议。

【老李锐评:筹码、算计与僵局】
1. 俄罗斯的“经济解困”与战略试探
克宫将解除制裁作为黑海协议生效的前提,本质是借军事僵局换取经济喘息。俄农业银行承担着60%的农产品出口结算,而西方制裁已导致俄能源收入同比下滑23%。佩斯科夫选择在3月28日发布会释放信号,恰逢俄国内汽油价格创13年新高之际,意在向西方传递“停战代价”。
然而,要求欧洲同步解禁实为分化欧美同盟的试探。欧盟当前对俄制裁涉及1400余个实体,若因美国压力松动,将重创其外交一致性。俄方显然希望复制“美国当局对俄绥靖”策略,但欧洲的快速拒绝表明,莫斯科低估了欧盟在能源转型后的抗压能力。
2.“外部治理”背后的合法性陷阱
“乌克兰临时政府”提议看似是停战捷径,实则暗藏地缘风险。若该机制绕开泽连斯基政权,等同于否定乌克兰现政府的合法性——这与俄方此前承认顿巴斯“独立”的逻辑如出一辙。佩斯科夫虽否认美国参与,但美国当局“以资源换和平”的倾向早已显露:3月26日美俄沙特三方声明中,美国承诺协助俄恢复化肥出口,被乌方抨击为“单方面让步”。
值得警惕的是,这一提议可能为俄在占领区推动“公投”铺路。2月12日,佩斯科夫曾强硬拒绝泽连斯基的“领土交换”方案,称“俄永远不会讨论领土议题”,而今却主动提出“外部治理”,反映出俄方试图以“非军事手段”固化战场成果。
3. 西方的分裂与乌克兰的生死牌
欧美对俄立场的分歧正在扩大。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显示,特朗普团队倾向于以放松制裁换取俄承诺停火,而欧盟则坚持“制裁与撤军挂钩”。这种分裂被俄方巧妙利用:克宫一边通过沙特会谈向美国示好,一边借能源禁令施压欧洲。
乌克兰的困境在于,其主权诉求与西方现实利益逐渐脱钩。泽连斯基虽宣称“82%民众愿战至最后”,但美暂停军援已导致乌军前线弹药短缺。若“外部治理”成为谈判选项,乌克兰恐面临“阿富汗式”命运。

俄乌冲突的本质,早已超越领土争夺,演变为全球秩序重构的缩影。克宫3月28日的表态,既是绝地反击,也是危险赌注。当“制裁”与“主权”成为交易筹码,和平的真实代价或许远超世人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