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似风非风痰浊内伤非外感,阴寒凝涩:应健脾为要温肾通阳治

志邦的备忘录 2024-06-09 09:52:51

北中医李教授原创人文医学科普第322篇

大家好,我是北中医李老师。这篇科普继续分享中医对痛风的治疗经验。

我们知道,痛风是一种以下肢单、寡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骤然发生红肿热痛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代谢疾病。

上海名中医苏励教授认为,痛风之所以产生,和其他风湿痹症所不同的,是症状看似和外感风湿症状很相似,但又有自己显然的不同。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尤其是初期痛风)脾胃失健运,因此湿浊内生,进而湿浊痰瘀留滞经络,痹阻关节,气血流动不畅,不通则痛。

再加上痛风发病急,疼痛难忍,且还有不治自愈的自限性,来得及去的也快,甚至风一吹都疼痛难忍,症状“似风但本质上不是风”,不像其他风湿痹症一样,是外感风邪所致,主要是内生湿浊、痰湿、浊瘀导致的。

具体来说,痛风急性发作,大多关节疼痛难忍如虎噬、如蚁啃。到了慢性期,痛风关节会肿痛不已,迁延难愈。随着痰湿在关节内蓄积凝涩,会导致关节肿大畸形、长出痛风石。

尿酸高不仅可以导致关节炎,还能损伤血管肾脏,导致肾炎或痛风肾,这就到了邪深危,成为难治性痛风,治疗效果难以预期,预后效果差。

怎么治?

痛风尿酸高,痰浊内生,治应以健脾祛湿化痰为要,这几味药少不了

痛风尿酸高,既然不是感染外泄,是痰浊内生。

按照中医的观点,脾为痰湿生化之源,脾虚水湿运化不急,蓄积体内,郁久生热化痰,痰湿内阻中焦,会加速脾胃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常,脾胃进一步亏虚。形成恶性循环,痰湿痹阻更重。

痰湿阻遏气机运行,气滞则血瘀,浊瘀流注经络,蓄积痹阻在关节,导致关节不通而疼痛不已。

严重的痰湿浊瘀附着在筋骨,深入骨髓,逐渐让关节畸形肿大,形成痛风石,促进关节损坏。

病久及肾,病久必须,痛风后期多见脾肾阳虚,浊毒内蕴,导致痛风肾或肾结石。

针对上述痛风的原因和进展,痰浊内伤脾胃,脾胃亏虚,痰浊内生。治疗就要治标求本,治法当以健脾祛湿化痰,泄浊降尿酸,辅之以活血化瘀的方法。常用到的中药有黄芪、白术来益气健脾;以茯苓、薏苡仁来化湿利水泄浊;用鸡内金、六神曲来健脾和胃;如果有血瘀,可辅之以莪术、路路通、王不流行、桃仁、红花、鸡血藤等活血化瘀。这些药物用上能健脾化湿通络,如此遣方用药,君臣佐使,效果就很好。

痛风尿酸高,阴寒凝涩,治要温肾通阳,化湿泄浊

痛风这个疾病名字,由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首次提出,并对痛风进行了系统的病机分析,还提出治疗方法,著名的就是朱丹溪上中下通用痛风方。

朱丹溪认为痛风乃热血得寒,污浊凝涩,和阴寒密切相关。这就和痛风总是在夜里阴盛发作的病机相一致。痛风猝然发作虽然红肿热痛,一派热象,实则病在阴——中医里说重阴必阳,重寒则热,所以阴中表现为阳的症状,寒重会化热,表现在关节就是红肿热痛的热象症状。

痛风反复发作,久治元阳虚衰,则阴寒之邪能凝涩关节,深入骨骱而成为慢性痛风。

针对痛风阴寒在内的病机本质,治疗就要通阳温肾,“通阳不在温,而在于利小便”,所以用好可以多用培元泄浊、补肾固精、利水化湿的药物如生黄芪、山茱萸、黄精、薏苡仁、苍术、泽泻、猪苓等。

上面这方子,生黄芪益补虚,健脾升阳,还能行滞通痹,利水消肿。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固脱。而要共为君药。

黄精益气养阴,脾肾同补。薏苡仁甘淡渗湿健脾除痹。苍术、泽泻、猪苓能燥湿健脾、同利小便。让湿邪从小便而去,还能提振肾阳,达到通阳效果。

好,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有尿酸高、痛风或其他代谢病,甚或口腔黏膜问题,可以留言,会在闲暇时间一一回复。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2020年第8期《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张冬钰等文章《苏励教授治疗痛风经验撷要》。。

1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