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禾医疗亏损收窄背后的“秃”然崛起:逆袭还是面子工程?

清扬君 2025-03-31 18:06:47

近日,植发龙头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雍禾医疗”)交出了一份看似矛盾的财报——收入微增1.5%至18亿元,净亏损却从5.47亿“瘦身”至2.27亿,毛利率更是突破60%。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场成本控制的胜利,但细究数据,真相或许比想象中更“秃”然。

植发不赚钱,养发来救场?

财报最亮眼的数据当属毛利率提升至60.1%,碾压多数消费医疗同行。但拆解业务结构,问题浮出水面:核心植发业务收入下滑1.7%至13.3亿元,客单价仅微增0.6%至2.23万元,患者数由2023年的61071人减少2.3%至2024年的59655人。反观医疗养固服务收入猛增14.8%至4.46亿元,客单价跳涨17%至5773元,成为毛利率攀升的主力推手。

这似乎暴露出雍禾医疗的尴尬现状:植发市场增长见顶,被迫转型“卖保养”。

财报显示,过去一年,雍禾医疗的植发医疗机构从75家锐减至66家。公司关闭低效门店、收缩战线,看似优化效率,实则暴露了植发业务的天花板。而养发服务的高增长,本质是“收割”植发客户的术后需求,复购率仅28.4%,能否持续仍需观察。

值得说明的是,雍禾医疗的医疗养固患者人数从2023年的78687人减少1.9%至2024年的77222人。

这一数据变化暗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在人均消费同比增长17%的“消费升级”表象下,实际上隐藏着对高端客群依赖加剧的隐忧。当养固服务逐渐从“普惠医疗”向“精英护理”转型时,尽管复购率提升至28.4%,但这种增长是否足以支撑长期发展仍存疑虑。尤其是在年轻脱发群体消费能力有限的现实背景下,这种高端化模式的市场天花板或许比预期更低,未来增长空间可能面临更大的局限性。

烧钱营销的“头”号难题

尽管亏损收窄58.6%,但雍禾医疗仍未摆脱“增收不增利”的魔咒。

财报显示,2024年,雍禾医疗的销售及营销开支高达9.02亿元,占总收入的50%**,远超同行。

更为讽刺的是,公司一边高喊“精细化营销”,一边在财报中承认“患者人数下降”——砸钱换流量的模式显然失灵。

值得玩味的是,雍禾医疗将部分亏损归因于“非金融资产减值”。

数据显示,2024年,雍禾医疗使用权资产减值达1245万元,物业及设备减值更达4.5亿元。这相当于把过去盲目扩张的“学费”一次性计提。这种财务洗澡式的操作,虽让报表“好看”,却难掩战略失误的历史包袱。

AI治脱发?画饼容易落地难

雍禾医疗在财报中大谈数字化转型,宣称用AI打造“智能毛检仪”“智能画线”,甚至引入大语言模型。但现实很骨感:研发开支仅2125万元,同比下滑27%,占收入比不足1.2%。相比之下,销售费用是研发投入的42倍。

更值得警惕的是,雍禾医疗现金流持续承压:2024年末现金减少1.15亿至4.88亿元,投资活动净流出5.33亿。若真如其所言要“深耕数智化”,这点研发投入的资金恐怕连买服务器都不够。所谓的科技故事,更像是安抚资本市场的烟雾弹。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效率提升更多体现在获客成本的短期优化,而非对核心医疗技术的深度赋能。当行业内卷加剧导致获客成本重新攀升,这种“技术降本”能否持续,仍需打上问号。

当植发进入“拼刺刀”时代

中国毛发健康市场虽被预测将破千亿,但竞争已白热化。雍禾医疗分健发门店数从88家收缩至74家,而竞争对手碧莲盛、大麦等却加速圈地。

更致命的是,美团等电商平台开始用“植发团购券”打价格战,客单价跌破万元。当植发从“高端医疗”沦为“快消品”,雍禾医疗的高毛利神话恐难维系。

管理层在财报中反复强调“女性市场”“不剃发技术”,但这恰恰暴露了战略焦虑——男性客群增长乏力,只能“向女性要增长”。然而,女性植发对自然度要求更高,技术门槛陡升,雍禾医疗的242人医生团队能否撑起这场转型?数据不说谎:女性科室独立运营后,相关收入细节却避而不谈。

扩张后遗症

2024年,雍禾医疗商誉减值1.03亿元,占总资产的5.9%。这不仅是对过往激进并购的财务修正,更是对行业整合逻辑的一次拷问。在医美行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扩张”模式下,如何避免资产端的“虚胖”,或许是雍禾未来必须直面的课题。

清扬君点评:

亏损收窄的“假发套”下,雍禾的“秃”然焦虑愈发明显。这份财报就像一张“植发效果对比图”——前台展示区光鲜亮丽,术后恢复区却藏着红肿。当植发行业进入“拼多多时代”,9块9的团购券遍地开花,雍禾医疗报表即便短期戴上了浓密的“假发套”,然而,这套烧钱换流量的玩法还能撑起多高的发际线?

更讽刺的是,雍禾一边将研发经费砍掉近三成,一边在PPT里大秀AI黑科技;女性科室开业锣鼓喧天,关键数据却集体“谢顶”。当“每根头发都被标上股价”,而“每项数据都经过精心修剪”,投资者迟早会看清:再昂贵的植发,也掩盖不了现金流在“退潮”的事实。毕竟,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财报的“素颜”才是真正的试金石。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风险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0 阅读:1

清扬君

简介:日化财经资深评论员、行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