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大投行摩根士丹利出了一份有关中国的展望报告:《持久的通缩之争 a protracted deflation Battle》,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展望
报告指出,中国面临着根深蒂固的通缩,消费刺激不足和即将到来的美国关税威胁,预计2025/2026年GDP增长率将放缓至约4%,名义GDP增长将进一步减速至3%。
美国关税对出口影响较大、对资本冲击影响较小。摩根士丹利预计,美国将在2025年对我国商品提高有效关税率15个百分点,2026年再提高10个百分点。第一批关税加征,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生效,相比之下,2018-2019年增加1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2025年关税对出口的影响可能与2018-2019年相似。而对情绪和资本支出的间接影响,可能较轻。这得益于近年来供应链的成熟。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将进行温和且以工业为中心的第二轮刺激,第一轮刺激帮助缓解了通缩下行螺旋,预计第二轮刺激将使财政赤字扩张1.4个百分点,并发行长期特别国债2万亿。其中三分之一用于支持消费、社会保障和住房库存消化,其余用于基础设施与制造业资本支出,财政扩张将辅以适度的货币宽松。
摩根士丹利预计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下降至1.1%,目前为1.5%。人民银行还会选择更加温和的人民币贬值,以缓冲关税影响,通缩压力将持续。
第三轮经济刺激,可能因社会动态演变而触发。潜在的关税和以工业为中心的第二轮刺激,可能会使通缩持续。如果摩根士丹利的社会动态指标在2025年第二季度出现双重下滑,可能会为更果断的消费和社会保障福利政策支持打开道路。影响报告观点的因素,倾向于下行。
下行因素可能来自于① 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实施10%的普遍关税,这将减少我国的外部需求,增加出口重新定向的难度,并削弱全球企业信心。② 追求高增长目标,并进行大量投资,这可能带来低乘数效应,并加大通缩压力。
影响报告观点的上行因素包括①未来1-2年内,实施更为果断的以消费为中心的刺激,软增长持续通缩适度刺激。
1,关税影响:>大于2018-2019年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长将因关税和持续通缩而放慢至4%。假设2025年,美国对中国的有效关税,增加15个百分点。2026年再增加10个百分点。相比2018-2019年11个有效关税的增加、出口6%的实际增长,相比2024年的9%制造业资本支出、6%的名义增长。出口将从主要驱动因素变为拖累,这将部分被国内宽松政策所抵消,政策宽松又会导致基础设施资本支出和公共消费的增强,摩根士丹利看到,私人消费增长缓慢,与总体GDP一致。
因为以投资为中心的政策组合意味着受政策支持领域的增长,可能会对其他行业形成挤出效应,实际GDP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至2026年的3.9%。
摩根士丹利提到较低的增长起点,额外的关税批次和出口放缓,对收入和消费的持续传导。另一方面,自2021年以来,首次住房投资收缩幅度减小可能提供部分抵消,通缩在2025-2026年持续。
考虑到已经根深蒂固的通缩起点,美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可能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延长当前的通缩周期。摩根士丹利预计,GDP平减指数将在2025年保持-0.9%,在2026年保持在-1%。因此,名义GDP增长将在2025-2026年平均为3%,
对出口的关税影响,大于2018-2019年,对市场信心和资本支出的间接影响减弱。2024年强劲出口,由于库存拖累减小,全球科技上升周期,资本货物出口供应链去风险化,以及因扩大旅游免签而带来的旅游出口上升,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实际出口在2024年可能接近10%。
考虑到对国内工资收入和制造业资本支出的溢出效应,在2024年1-3季度,GDP增长的4.8%中,外部需求可能占到了一半。出口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放缓,美国可能最早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宣布对我国的关税计划,实际实施可能在2025年第二季度末,并在接下来的2年内分阶段进行,按贸易加权计算,预计2025年美国对我国商品的有效关税将增加15个百分点,并在2026年继续增加10个百分点。
相比于2018-2019年的11个百分点的有效关税增加,虽然此次关税冲击更大,但摩根士丹利看到2个缓解因素:①通过重新定向和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相关的供应链更长且更具韧性。②现行关税相对于2018年,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减少。
摩根士丹利预计,我国商品和服务的出口增长将在2025年放缓至6%,2026年放缓至4%,均低于2024年的9%。其中,以美元计价的名义商品出口增长可能从2024年的4.5%,减速到2025/2026年的不足1%。
因此,进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将在2025年下降0.9个百分点、2026年继续下降0.2个百分点。结合溢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实际拖累可能更大。
2,人民币或贬值7%
我国是否会允许人民币大幅贬值,以减轻关税影响?
摩根士丹利认为,我国人民银行可能会选择较少激进的人民币贬值来减轻关税的影响,而不会像2018-2019年那样,当时人民币兑美元在首次征收关税之日,2018年1月23日至2019年9月5日,贬值11.6%,基本上抵消了美国对我国关税的绝大多数增量。这一次,摩根士丹利认为,我国人民银行可能会减少,激进的贬值来减轻关税的影响。原因有2:
①过去7年的供应链重组,减少了我国对美国的直接贸易暴露;②我国经济基本面的较弱起点、中美利率差异,以及中美汇率相比2018年更低。这意味着,人民币的急剧贬值可能会引发自我实现的资本外流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5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将达到7.6%,到2026年底达到7.75。相比较当前水平,有将近7%的贬值。
鉴于美国最早可能在2025年第一季度提前宣布完整的关税计划,并在2025年第二季度至2026年分阶段实施以上关税计划。对市场情绪的影响,可能导致在接下来的1-2个季度内提前贬值。我国人民银行可能会根据需要,减缓人民币贬值的节奏,更多的使用反周期因素,进行人民币定价或加强资本管控。
3,房地产2026年方可企稳
房地产投资,2025年以2024年相似的速度收缩,2026年改善。库存过剩,仍然是主要阻力。最新一轮的宽松政策,导致主要城市的销售反弹。但摩根士丹利认为,这种改善将是短暂的。因为住房市场面临的基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包括高企的库存、相对于高房价凸显低廉的租金、以及一些开发商持续存在的信用风险。这些因素表明,房价预期尚未稳定。
随着潜在购房者继续观望不前,预计2025年新房销售将下降10%、库存回购初期可能温和。摩根士丹利一直认为,如果实施住房库存回购和购房放松措施,应该能够促进市场更快清理库存、支持开发商流动性、恢复购房者信心,并在一定周期内改善住房投资。然而,迄今为止,库存清理政策仍然强调市场机制,未能解决激励兼容性问题,地方国有企业希望以相对于当前市场价格大幅折价的成本收购,但开发商似乎没有动力接受大幅折价。
摩根士丹利预计,将通过以下步骤加大库存回购倡议:①重点关注国企与地方融资平台的库存;提供利息补贴缓解激励不兼容问题。
由于自2021年以来,新开工项目疲软,房地产投资预计将继续下降。在住房销售未企稳的情况下,摩根士丹利认为,新开工项目2025年将继续下降15%。结合自2021年以来,新开工项目的下滑,施工面积可能进一步收缩。摩根士丹利预计,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将在2025年可能收缩8.5%(2024年为10%)。摩根士丹利认为,新开工项目将在2026年逐步稳定,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可能明显改善至-4%。
4,制造业支出放缓,但仍具有韧性
基础设施投资更强,更为理性,但更具韧性的制造业投资。尽管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通缩,但由于政策支持强劲,包括设备升级、绿色转型,例如非铁金属冶炼、压制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制造业资本支出,自年初至今保持了强劲的增长,达到9.2%,高于2023年6.5%。预计2025年,将持续保持此类支持。
相比之下,关键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长正趋于正常化,例如电气设备年初至今下降2%,低于2023年的32%,汽车年初至今增长6%,低于2023年的19%。摩根士丹利预计,制造业资本支出增长,将在2025年放缓至6%,低于2024年9%。制造能力的净增加,将小于总体增长代表的水平。原因在于设备升级计划中,一些资产被逐步淘汰,但在关税影响下,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且进一步限制生产者价格指数的上升。
5,基础设施投资将更强
摩根士丹利预计,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降噪2025年进一步增强,预计达到10.7%,高于2024年的9%。按照行业划分,主要支撑可能来自于地方政府曾经的公用事业管理,预计在经历了2023年-2024年地方债务压力降压之后,公用事业管理将受益于债务置换计划。同时,电网和关键交通项目的投资,将保持强劲。关键项目,可能从即将到来的十五五中提前启动。
第二轮刺激,将引入适度的财政扩张,但仍以工业为中心(供给端改革),显著的政策转变降为第一轮政策刺激提供下行保护。
摩根士丹利维持观点,自9月以来的政策转变是显著的,因为BJ重新调整经济政策,以应对通缩,确保稳定。由于地方政府受到严格的债务控制,公共支出疲软,地方政府过度干扰,如追溯20年征税、针对企业家的密集调查以收取罚。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些是经济的主要通缩力量。5年期10万亿的债务置换计划是当前稳定局势的当务之急。除了节省利息成本之外,地方政府更能够确保人员工资支付,并履行对私人企业部门的应付款项,消除部分到期本金债务的偿还需求。
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将扩大1.4个百分点。以支持适度的第二轮刺激需求。我国的财政吃在在2024年了0.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大幅收缩,超过了政府债券配额的轻微扩张,对于2025年,除了推出债务置换计划,以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去杠杆压力外,摩根士丹利预计,2025年政府赤字将扩张1.4个百分点。换句话说,约2万亿的新刺激金额。
资金来源包括①官方赤字为3.7%,相比较2024年的3%;②发行2万亿特别长期国债,相比较2024年1万亿;③地方政府专项配额扩大约5000亿;以及人民银行贷款工具的增加使用。这将有利于抵消土地销售下滑的影响。
尽管政策组合可能仍以工业为中心,在财政刺激方案中,摩根士丹利认为,仅有1/3用于消费、社会保障和住房库存消化。其余将用于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资本支出。尽管政策重点,转向抗击通缩,但摩根士丹利认为BJ需要时间才能改变已经存在的思维方式。即①政府杠杆应转化为投资而不是消费;②政府不应该对私营企业过度杠化产生的资产负债表压力负责;
6,财政扩张应通过适度的货币宽松来实现
目前,由于持续的通缩,我国的实际利率较高。这表明,需要更多的实际利率削减。然而,明年的政策利率削减空间,可能受到银行净利差下降,以及美国关税可能加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限制,因此,摩根士丹利预计,7天逆回购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下降40个基点至1.1%,随后2026年第二季度前,保持长时间暂停。
摩根士丹利认为,中央银行可能诉诸更多工具或准财政工具,来适应财政宽松。例如,流动性管理工具存款准备金率,二级市场国债购买,人民银行再贷款等等。摩根士丹利预计,人民银行将在2024年底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5-50个基点,并在2025年再降低25-50个基点。
7,再平衡战略必不可少
目前,政策制定者在债务重组方面,取得了60-80%的进展,主要通过债务置换计划。然而,尽管在消费方面,有一些增量支持,经济平衡的努力仍然相当有限。
摩根士丹利认为,我国需要增加社会福利支出,重点关注住房、教育、医疗,并向家庭实现转移支付。同时,需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以重塑地方政府激励机制合理化,并合理化产业产能扩张。在没有足够再平衡的情况下,持续的结构性失衡,将意味着生产者价格将会持续通缩。即使财政与货币宽松,房地产市场稳定,暂时让经济复苏。
8,第三轮消费刺激
摩根士丹利认为,2024年9月的政策转向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稳定风险的上升。这一风险,在经济通缩螺旋下加剧。这一点,在摩根士丹利的专有社会指标中有所体现。该指标,可能在接下来1-2个季度内稳定。
受到第一轮刺激(以化债为中心),以缓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支持,但从2025年开始,随着美国关税的提高,它可能再次下滑。该指标的双重下滑,将增加以消费为中心的第三轮刺激的可能性。
可能包括①为个人社会保障缴费2-3年的免除;②全面的社会福利改革需要长期的财政承诺;而由于人口的快速老龄化,实施难度较大,因此政府可能会采取短期内更具有周期性的社会福利支出。摩根士丹利认为,50%的免除可能会为家庭可支配收入带来2-3万亿的提升,全面的生育支持计划,这将包括直接的生育补贴、增加托儿服务供应、加强女性劳动保护等等。
③加快城中村改造安置中的现金安置比例。政策制定者已于10月中旬,宣布进行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并通过政策贷款和特别债券提供现金安置。摩根士丹利估计,这大概需要2-3万亿人民币总资金。如果这一政策提前实施,将有助于加速住房库存消化,并促进与住房相关的消费,例如家居与家电。
9,影响报告展望的风险因素
2025/2026年增长展望的风险因素倾向于下行,国内宏观政策与地缘政治是两个关键的变量。报告展望了下行情境: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征收10%的关税,此外对中国征收50-60%的关税,在这种假设情境下,对中国GDP的实际影响可能超过2018-2019年的情况。在贸易方面,美国对世界其他地区普遍征收10%的关税,意味着对全球需要更为广泛的影响。
同时,也会增加我国供应商通过供应链重组减轻关税影响的难度。对企业信心和资本渠道的影响将会更加显著。因为关税可能会刺激企业在美国选择本土化生产,而不是近岸或者友岸生产。这将意味着全球企业面临更大的干扰,增加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风险。
BJ可能会加大财政刺激,但经济再平衡的努力仍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日益贬值的货币将限制人民银行宽松的空间。因为担心自我实现的资本外流,这意味着财政政策在反周期宽松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更有意义的是,中央政府的杠杆支持是有必要的,支持社会福利、消费和住房存款消化,以弥补因出口收缩造成的需求不足,并遏制企业盈利增长的下行风险。
然而,尽管总财政刺激方案在明年增加至4-5万亿,但考虑到BJ需要时间来改变思维方式,并建立新需求刺激的指示机制,政策组合仍以基础设施和资本支出为中心,因此摩根士丹利认为,2025年中国实际GDP的增长降至3.6%,2026年降至3.4%。名义GDP将在根深蒂固的通缩中,显著减少。预计2025年为2.5%,2026年为1.8%。
报告展望的上行情境中,我国将在2025年果断实施10万亿,以需求为中心的财政刺激,目标领域包括①社会福利支持;②部分免除社会保障缴费;③生育补贴;④更加广泛的养老金覆盖;⑤降低农民工的保险费用;⑥国有企业住房库存回购。在这种情况下,2025年GDP增速将达到5.0%、2026年将达到5.2%。
小结
最近,国外大行对中国的经济预测挺多的。比如高盛预测中国GDP增速从2024年的4.9%,下滑到4.5%。瑞银预测2025年中国实际GDP增速放缓至4.0%,名义GDP增速放缓至3.8%;巴克莱预测2025年中国GDP增速放缓至4%。而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在一众投行中也更加悲观。
仔细看起来,根子就两条。第一,认为中国在美国贸易战的冲击之下,今年支撑经济的出口会大幅收缩,导致经济下滑;第二,中国没有出台直接刺激政策,而只是化债托底的同时,出台一些供给侧的刺激,大家期待中的那种直接发钱的刺激政策没有出现。
看完这份报告,好像中国不出经济刺激政策,经济将完蛋了。可是反过头来想,如果真这么简单,那倒是好了。中国现在的社会现状,就是过去基建过度建设,导致的债务压力过大,又面临欧美打压导致产业升级不顺利。简单来说,就是工资增长低于债务增长,所以进入了一个去杠杆的阶段。
这个时候,核心还是要提高供给能力,有了高端制造能力,有了高工资,谁消费不用刺激,而不是在收入不行的情况下,强行刺激消费,不过是饮鸩止渴而已。
大家也不要被欧美的气势汹汹所吓倒,不要被尚能忍受的痛苦所沮丧。只要中国制造业持续提高技术水准,保持国际竞争力,一切妖魔鬼怪,都将是历史的小丑。此刻,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集中资源办大事。今天的下蹲,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崛起。
我还是重申我的观点,中国的确处在一个40年以来的大周期调整中,那些指望随便刺激一下就能扭转的天真想法还是不要有,不要过于乐观,房地产的下行还需要时间去缓解。
但,以半导体、新能源、智能汽车为代表的新产业,也正在慢慢取代房地产,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成本、效率、人才、资源,都不缺,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了。保持长期的同时,对短期保持谨慎,优选结构性优势行情。
我觉得十年之内中国的高科技人工智能会有一次质变到量变。中国的高科技会有一次大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