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京剧大师梅兰芳先后娶了王明华、福芝芳两位夫人,还与冷傲的”冬皇“孟小冬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恋情。
大夫人王明华早逝,孟小冬情伤后辗转跟了杜月笙,只有这个叫福芝芳的女人和梅兰芳最终携手到老。在公开场合,梅兰芳还曾再三感慨:“没有福芝芳,哪有梅兰芳?”
既不是原配夫人,又没有孟小冬的年轻与才气,为什么独独是这个“二夫人”笑到了最后?
世间万物,皆为因果。
偶像剧里傻白甜的爱情故事只存在于电视里。现实社会中,坚持到最后的婚姻大多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福芝芳能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当然离不开她进退有度的婚姻智慧。
婚姻里,平等是基础故事的缘由是一场意外夺去了梅兰芳一双儿女的生命,而那时他的夫人王明华又做了绝育手术。梅兰芳当时在梅家兼祧两房(他自己的父母,和他的大伯大伯母),子嗣问题成了梅家的头等大事。
大夫人已然不能生育,按照当时兼祧的习俗,梅兰芳还可以再娶一位夫人,这样子嗣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
福芝芳比梅兰芳小11岁,她是旗人,由母亲福氏独自抚养长大,后来在吴菱仙(也是梅兰芳的老师)处学“青衣”。一来二去,梅兰芳和福芝芳也就熟悉了。
福芝芳年轻,相貌也大方,她演出的《桑园会》《武家坡》《二进宫》颇受好评,希望再娶一位夫人的梅兰芳渐渐就对她起了心思。
当时“梅党”里德高望重的冯六爷还专门去看过,对福芝芳有三条断言:“长得不错,唱得不错,能生孩子。”这也恰是符合了梅兰芳、“梅党”以及梅家的需求。
1921年的一天,梅家派人去福氏那里说媒。
福氏表示:自己虽家境贫寒却是正经人家,不以女求荣来嫁女儿,她不要订金和聘礼,但提出两项条件,一是梅兰芳要按兼祧两房的规矩迎娶福芝芳,她的女儿不做二奶奶,要与王明华同等名分;二是因膝下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必须让她跟着女儿到梅家生活,将来梅兰芳要为她养老送终。
这样的条件,梅家兴然应允,毕竟除了原配王明华委屈,其他人都不亏。可以说,福芝芳得以和梅兰芳最终相守到老,这第一步是由母亲福氏为她争取到的。在梅家,福芝芳和王明华同等名分,不分大小,这是日后福芝芳得以执掌梅家的基础。
婚姻里,需要跟上对方的脚步福芝芳嫁给梅兰芳后就不再登台演戏。她个性文静,不太说话,因为家里贫寒,也没读过什么书。梅兰芳因此找了位老师教她读书识字,一学就是四年。
早上起床,福芝芳先写一个时辰的墨笔字,然后就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学起,又学了唐诗、《古文观止》,还学会了背诵《左传》中的几段。
渐渐地,阅读古文小说成为福芝芳的一个习惯,伴随了她的一生。或许正是通过读书,福芝芳不仅在日常谈吐中能不时吐露名言警句,更重要的是她的眼见和格局开阔了。
她从一个弱小的女子,逐渐拥有了执掌家室的能力。当时大夫人王明华生病,自行去天津养病。梅家实际女主人的担子就落在了福芝芳的头上。对外,她要体面的陪梅兰芳应酬,对内,她要负责一大家子琐碎的饮食起居。
在这段婚姻里,虽然福芝芳的年纪小,本身基础一般,但她通过学习和自己的领悟力,“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已然跟上了梅兰芳的脚步。
而另一方面,福芝芳也很得“梅党”的认可。因为她的言辞有度,她为梅家做出的贡献,各流派扮戏的演员和师傅,看到她都会拱手尊称一声“梅大奶奶。”
婚姻里,得有无法替代的价值婚姻里需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关于夫妻两人的,关于双方家庭的。要想不被取代,得找到自己无法替代的价值。
其实梅兰芳的大夫人王明华和二夫人福芝芳同样十分能干,(王明华还是在梅兰芳尚未发迹时就死心塌地的跟了他),但造成她们结局如此不同的关键就是子嗣问题。
因为王明华自己做了绝育,让梅家有借口再让梅兰芳娶一个。而嫁给梅兰芳后,福芝芳14年里生了9个孩子(最后存活下来的也只有4个,分别是3子1女),这是福芝芳的倚仗,也是她的王牌。
1930年,梅兰芳计划出访美国,准备带热恋的孟小冬一同前往,小礼物上也印好了孟小冬的舞台肖像。那时候福芝芳以肚子里的孩子相要挟,表示如果他们去了美国,自己立即就去堕胎。这让梅兰芳左右为难,最后谁都没带,独自去了美国。
同样,在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后,福芝芳也同样态度决绝,坚决不让披麻戴孝的孟小冬进入祠堂吊唁。而面对求情的丈夫,福芝芳厉声说:“只要她进来,我拿所有孩子还有肚里的一个,跟她拼了。”梅兰芳无可奈何之下,只得让孟小冬回去。这也导致了孟小冬对梅兰芳极其失望,最终与梅兰芳分道扬镳。
离开梅兰芳的孟小冬曾说:“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这是“没你,我也能行”的底气。
反观福芝芳,她的倚仗就是孩子们,而这却恰恰是梅兰芳不能割舍的。这是“没有我,你不行”的智慧。
对于梅兰芳来说,福芝芳就是必需品,而孟小冬是非必需品,这样两人结局自然也就清晰了。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里说: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婚姻也是一样。重视之切,则为之计一生。福芝芳后期深得梅兰芳的敬重,这实在也是福芝芳靠着自己的格局换来的。
面对大夫人王明华,她采取的不是排挤而是拉拢:在福芝芳生下第一个儿子的时候,她就让保姆拿去给没有孩子的原配王明华抚养(后来王明华又把孩子还给了福芝芳)。这一举动是一箭三雕,不仅让梅家长辈对她刮目相看、让大夫人王明华对这个情敌少了些敌意、也让梅兰芳的角色没那么尴尬。
1942年,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参加演出,没有演出就没有收入。福芝芳宁愿选择把自己珍藏的首饰偷偷拿去当掉,贴补家用,也不接受日伪的一百根金条。日子虽然清贫,但是梅兰芳的声誉是保住的。连周恩来总理在上海会见梅兰芳和福芝芳时,曾赞誉福芝芳:“芳心总是伴忠魂,你是上海滩名符其实的抗战夫人。”
吃五谷杂粮的我们,难免沾染几分俗尘烟火气,没有一个凡人是十全十美,永不犯错的。婚姻不是尘埃落定的承诺,总是会有问题冒出来。既然步入婚姻这一门槛,就该少矫情,少做梦,多筹谋,多为共同的家想一想,进退有度的处理,才能守住婚姻。
多多阅读,才有机会去寻找你人生的答案。我相信,浩瀚历史沉淀下来的人物故事,总能给予我们思想的启发。欢迎关注@图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