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第一人”步鑫生:曾比马云还红的他,成败皆因此

沈一枝 2025-01-15 16:02:14

改革本来没有路,是一块块铺路出来的,我步鑫生也是其中一块。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步鑫生这个名字实在陌生。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步鑫生的知名程度不亚于现在的马云。

曾经,作为浙江海盐衬衫总厂的厂长,步鑫生首先打破大锅饭,砸了铁饭碗,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破厂,办成全省最大的衬衫企业。

《人民日报》曾多次报道他的事迹,说他用一把剪刀剪开了中国企业开革开放的帷幕。当时,全国都掀起了向步鑫生学习的热潮。(有数据统计,步鑫生曾是《人民日报》创刊后报道第二多的非政治人物,第一名是雷锋。)

尽管步鑫生的一生几度沉浮,但他的改革举动却真实地影响了一批企业家:“国企承包第一人”马胜利宣称:“我是学了步鑫生的事迹才搞起改革的。”鲁冠球和宗庆后都曾以和步鑫生交谈为荣,慕名去拜访他。冯根生则说:“步鑫生最大的贡献,是告诉大家这里有地雷,那里有漩涡,绕过去。”

2018年,步鑫生获得改革先锋奖章,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百位“改革先锋”之一。(获得奖章的百人中,有两弹一星元勋,也有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还有马云、马化腾等现在知名企业家,袁隆平、屠呦呦等科技工作者……)

1984年,步鑫生接受美国《时代周刊》记者采访

改革先锋的锋芒

出生于1934年的步鑫生,从小将保尔·柯察金作为自己的偶像。他觉得保尔身上“勇敢、倔强,拥有顽强的毅力”这些特质都和自己很像,连他妈妈也这样认为。而正是这些特质使得步鑫生一飞冲天,也令他折戟沉沙。

步鑫生初次接手海盐衬衫厂时,全厂固定资产仅为2万元,年利润5000元。厂子里员工毫无积极性、库房里还堆着几十万件衬衫的库存、老工人的退休金也发不出去……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步鑫生施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抓生产效率,推行“联产计酬制”。根据实际产量计算工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抓产品质量,提出“谁砸我的牌子,我砸谁的晚饭”。工人如果做坏一件衬衫,得赔2件的钱。

改革不合理的劳保和用工制度。当时“泡病假单”盛行,很多人请了病假照样拿工资还一分不少,做工积极性倦怠。步鑫生规定请病假每天只发4毛钱生活费,对平时表现好的员工可以额外补助,对懒惰员工则毫不犹豫地辞退。

变革营销方式,创立自己的牌子,花巨资打广告。每年举办订货会,租下豪华小汽车,邀请全国各地百货商店的负责人到海盐来,吃住行都由厂子全包……

此外,步鑫生还找人写了厂歌,设计了厂徽,统一厂服,优化厂区环境等等,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凝聚力。

如此改革的效果是显著的,到了1982年,海盐衬衫厂已经年产衬衫130万件,固定资产增加到了113万元。1983年,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028.58万元,光上缴国家的税款就有49.5万元。海盐衬衫总厂已然成为浙江省最大的专业衬衫厂。

当然,在那个摸着石头过河的年代搞企业改革,一切尤为不易。步鑫生不留情面的铁血手腕影响了别人的利益,自然得罪了不少人。

毕竟吃惯了大锅饭,混日子成了习惯,怎么会安于这样的管理模式,有员工曾当面质问步鑫生,国家发的工资,管你什么事。也有女职员写信告到妇联,控诉步鑫生病假劳保制度的不合理。甚至还有人写信扬言要弄死他……

而我们现在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举措,在政企不分的年代施行起来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步鑫生要求接待客户得用三菜一汤的标准,这在当时是远超接待标准的。

有次他沏了杯绿茶接待来视察的领导,却遭到对方大拍桌子质问:“买茶的钱从哪儿来的?”茶钱其实是步鑫生把不用的边角料处理了,额外为厂子增加的收入。

无论外面的阻力有多大,步鑫生自己心里有一杆秤,他曾说,现在厂长很好当,我什么都不用管,每天吃吃喝喝,等到工厂倒闭了,组织部一纸调令,我又到其他地方当官去了,我什么损失都没有。可是我不愿意当这样的厂长,因为我放不下自己肩膀上的责任,我放不下对这个工厂和工人的责任。

对于改革后不可控的未来,步鑫生也想得开:“大不了回家做裁缝。”

折戟沉沙

步鑫生最火的时候,前来拜访和采访他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有关部门规定,只有厅局级以上的参观者才能见到步鑫生本人,其他人只能听录音报告。

1984年,步鑫生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也是在这一年,他开始跌落神坛。

那一年,西装市场非常红火,海盐县的一位领导看到商机,要求步鑫生上马一条3万套西装的生产线。虽然有疑虑,但步鑫生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也就答应了下来。结果后期西装生产线报到了省里,负责的领导直接要求加大生产规模,变成了30万套,3年后还要追加到80万套。

当时衬衫厂的资产虽有120多万,但这样的西装生产线投资却得要600多万。无奈各方因素综合之下,步鑫生也只能“硬上”。盲目扩张是一条不归路,后来步鑫生回忆说,6000多平方米的西装大楼开建后,厂子已经是负资产,而建好后,负债已经高达80万美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连过于自信的步鑫生自己也想不到,这边西装大楼还没建好,那边就遇上了国内消费市场的周期性萧条,西装也卖不动了。

1986年,介于市场的不景气,有关部门希望及时止损要求下马西装生产线。步鑫生这时候的倔脾气上来了,他要求再坚持2年,相信熬过周期后,他能重新占领市场。为此,双方发生争执。同年9月,步鑫生被送往浙江大学“深造学习”,县里派人代理厂长。

1987年,步鑫生又被要求回到支离破碎的衬衫厂,重新打理厂里事宜。那时候他立下“军令状”:给我3年时间,我要使海盐衬衫总厂恢复生机,重新起飞。

但没想到,一年不到,步鑫生再次被免职。而这一次,他也再次登上了《人民日报》的头版,标题为:“粗暴专横、讳疾忌医,步鑫生被免职 债台高筑的海盐衬衫总厂正招聘经营者”。

曾经的企业偶像荣誉不再,步鑫生神话破灭了。

1988年,春节刚过,步鑫生就远走他乡。年过半百,异地打拼,本就不易。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吧,这个有着顽强毅力的小老头偏还喜欢选择接手那些效益不好的厂子。

漂泊多年,步鑫生虽然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只是难与曾经的辉煌比肩了。

英雄背影

2001年,67岁的步鑫生被查出患了癌症,切除了脾脏和一个肾。

2013年,癌细胞扩散到了全身。癌症治愈的成功率本就极低,连当时的医生都说,像步鑫生这样的病例,医院一共接收过3000多例,最长的存活时间未能超过11个月。况且步鑫生年纪也大了,何必徒增治疗的痛苦。但是步鑫生仍坚持做了腰椎手术,摘除肿瘤。

2014年,步鑫生已经80岁了,陆续又摘除了颈椎、肩椎的肿瘤,还做了伽玛刀。

步鑫生说他自己的性格就是越是压迫,越要反抗:“我改革几十年,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经历过,癌症这关闯不过?我就是不信!”或许也是凭借着这样的意志力,他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回望步鑫生的一生,他的沉浮确因性子里的勇敢、倔强和顽强的毅力。

晚年回忆往事时,步鑫生曾说:

“改革道路总是崎岖曲折,甚至充满风险,但总要有人走在前面,是时代选择了我。那是一段永不磨灭的过去,中国现在和将来的改革之路也永不会停止。”

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越加富足,现在良好的大环境,是离不开这些改革先驱者的努力的。我们都憧憬祖国更美好的明天,而在不断发展的道路上,是该有些像步鑫生这样勇敢的先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