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青让她辩护,宋美龄请她吃饭,她是几代女人婚姻的靠山

沈一枝 2025-01-14 19:37:38

她三次被捕,两次入狱,是著名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她是上海滩声名显赫的大律师,江青受审时点名让她辩护;

重庆谈判期间,她与毛泽东畅谈时局;

她是新中国第一任司法部部长,废除包办婚姻,提倡婚姻自由。

没有强大的背景与后台,只凭自己的能力与胆识,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她的名字叫,史良。

清贫诗书之家走出的倔强丫头

常州青果巷被称为“江南名士第一巷”,吴祖光、瞿秋白、赵元任……短短数百米古巷人才辈出,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史良,也出生于此。

史良的父亲、祖父和外祖父都是读书人。她从小就听父亲讲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还有那些英雄式历史人物:

他(父亲)给我讲过屈原、文天祥、史可法、洪秀全等人的经历。这些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深深地感染了我。——史良

小家大国情怀,不知不觉的就在史良幼小的心里发了芽。

史良为前排右一

精神世界丰富,物质世界却很贫瘠。

史良有3个姐姐,1个弟弟和3个妹妹,8个孩子的吃穿用全靠父亲教书的那点微薄工资,所以家里过得很清苦。

日常就是一大缸咸菜配主食。孩子们的营养很不好,生了病也没钱医治,因此,史良的3个姐妹死的时候都很年轻。

家里经济拮据,父母很忧心,他们给史良找了户有钱人家订亲,这样女儿就吃穿不愁了。但小小的史良却很倔强,不愿意自己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得知父母把自己的生辰八字给对方后,就蒙在被窝里不吃饭,以此抗议。

没办法,父母又去把八字要回来。

到了13岁,史良终于可以上小学了。因为她的大姐开始参加工作,家里有2个生产力,父亲的经济负担减轻了。

那个时候,她上的是女校,没有男孩子帮着大包大揽,活都是女孩子自己干的。这也养成了她不依附男性,独立自主的个性。

而在父亲自小的三观教导下,史良的正义感很强。

当时学校有个不学无术的算术教员,同学们都很看不惯,史良眼里也容不下沙子,就带头闹学潮,把这个教员赶走了。为此,她被学校记了大过,不过同学们却很感激和拥护她。

从这些经历我们也能看出,史良是个做事敢担当,对事有主见,勇于主动去抗争的人。

靠强悍的专业能力立足于乱世

冯唐说,父母应该和孩子们说,不必成材。人生三个基本目标:不作恶,开心,自己养活自己。如果能达到,就是很好的一生了。

自己养活自己,并不是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在乱世,特别是女子。

那时国民经济不发达,社会就业容纳量小,大学一毕业往往就意味着失业。加上乱世黑暗,人性丑陋,这些对于一个涉世未深的女青年来说都是艰难的坎。

史良没有什么背景后台,自然是难免波折的。

刚上班没多久她就因和上司意见不合,被身为国名党官僚的上司假公徇私,以“思想问题”关进监狱。

两个多月后才因“证据不足”,被保释出来。

这一段入狱经历,让史良切身感受到了旧中国的黑暗,监狱与司法体系的不完善,也认识到了斗争是艰苦的。

她说:“我曾看见多少被陷害的有着革命意志的青年,弄得有冤无处诉,他们没有钱,没处请律师,我便感到不妨在这方面试一试,作一个不出卖灵魂的律师。”

她的面前有两条路:

1,和大多数当时的女子一样,嫁个夫婿,只顾自己的小家。

2,披荆斩棘,走一条无人走过的路。精进自己作为律师的专业能力,去涤荡这污浊的社会,哪怕头破血流。

她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2条。

运气当然有一些,更多的是史良自己执着的意志(她有一摞日记本,连续记了14年,详细记录了她用功学习的方法和心得体会)。

1923年史良考入上海政法大学,攻读法律,1931年,她终于被大律师董康所看到,进入他的律师事务所工作。

当史良将第一次处理案件得到的报酬(整整500大洋)拿回家的时候,她那操劳一生的母亲不禁热泪盈眶。是啊,孩子长大了,不仅照顾自己,也能为家里分忧了,实在是欣慰。更何况,这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对于长期拮据的家来说,久旱逢甘霖。(1933年,父亲病故后,史良就把一家人接到了上海,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

10多年后,上海地皮大王周纯卿突然暴病身亡,遗孀儿女们为争夺遗产,吵得不可开交。也是找了当时已经颇有名气的史良来做律师。

自古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桩案件竟然被料理的利落清爽,各方都很满意。

为了表示感谢,周纯卿的妻子、儿女们送给史良上海南京西路一幢三层房屋,另外又划给她七浦路里弄十余幢房屋。(后来这些房产都捐献给了国家)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廖廓。在流金淌银的大上海,随着史良代理案件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她在上海乃至全国的律师界声名鹊起,她再也不是那个任人摆弄的女青年。

史良这个名字犹如一颗新星逐渐闪耀在这个新旧交替、风云激荡的时代。

女律师铁肩担道义

1933年,有一桩案件是史良永远难以忘怀的:对时任中共中央委员邓中夏委托的营救案。

当时史良几乎已经解决了化名叫“施义”的邓中 夏的案子,但由于蒋介石的亲自插手,此案最后以失败告终,邓中夏被移地南京直接枪决。

史通过此案,结识了宋庆龄,并开始为中共地下党员作辩护律师。生逢其时,重责在肩。中共党员任白戈、贺龙亲属向元姑等就是经史良营救出狱。

但,革命的道路哪有一帆风顺的。

1936年,全国抵御外敌,停止内战的爱国情绪高涨,上海市民为了纪念九一八事变的第五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作为救国会领导之一的史良率领妇救会队伍走在最前面。

这次游行遭到了国民党武装军警的强力镇压。史良也遭到了毒打,还因肺尖被打伤而咳血。

幸运的是当时有一群工人筑起人墙隔离了军警,又把她送到法租界边沿,这才救了她的性命。

(后来,史良还遇到了其中的一位工人,她诚恳表达感谢。那老工人却认真摆着手说:不用谢,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责任!)

是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那年岁的“爱国”,随时可能抛头颅洒热血,需要足够的胆识和魄力。

同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 ,又把史良逮捕了。这次和她一起被捕还有沈钧儒、李公朴(后被暗杀)等其他几位救国会领袖,史称 “七君子事件”。

国民党对“七君子”软硬兼施,不仅高压审问,还通过杜月笙施以诱降活动:

劝我们同意一个条件,就是由法院判处我们奇人有期徒刑五年,但并不认真执行,而是解送到反省院,从反省院前门进去,后门出来。——史良

没想到七君子虽被隔绝关押,精神气却是相通的,没有一个人上当。

到了庭审的时候,史良作为受审唯一的女子,尤为淡定从容 。

一位旁听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史良衣蓝色西装 ,外翻白领 ,面团团如雪白,时时左右盼 ,且 频频向家属席上笑而频颔其首 ,发油墨 ,下作细卷,似新人者,诸人态度当以彼最从容 。”

坚持抗日的爱国者竟然被逮捕说“有罪”,这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愤慨。宋庆龄和胡愈之、何香凝、张定夫等各界人士为“七君子”发声,国际著名的哲学家杜威、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给南京政府发电报,表示严重不安。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展开全面抗日斗争。

全国抗日的局面一形成 ,更加证明了“七君子 ”提倡抗日救国运动的正确性。史良等人在被关押了大半年后,终于在7月30日被无罪释放。

史良和宋庆龄

她领先于她的时代

既有作为律师强悍的专业能力,又有救国爱国的拳拳之心,史良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宋氏三姐妹都对她很欣赏。

宋庆龄出版了个人选集第一件事就是送给史良一本,扉页写着“送史大姐纪念”。

宋美龄也常邀请史良在她家吃饭,连蒋介石也问过史良为什么不加入国民党,他可以做介绍人……

至此,史良的个人成就已然不斐。

当时社会,女性婚姻没有自主权,只凭父母之言就随意婚配、妇女不能提离婚、农村寡妇只能嫁贫雇农光棍,有些村规定妇女不能出村子,甚至很多进步男士也喜新厌旧,和家里的黄脸婆拜拜,另娶年轻漂亮的城市女性……女性的婚姻悲剧一幕幕上演。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心。

史良掌控了自己的人生,也设法为广大女性争取权益:

自己做律师期间,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妇女免费打官司

受冤被关押时在监狱里,为女犯研究案情。

史良:“这次关押,前后七个月,是我一生活动中最忙碌 的时期之一。因为我和这些女犯 朝夕相处,就很自然地成了她们 的义务律师,她们每个人的案情, 我都熟悉极了。我帮助她们每个人研究案情,告诉她们辩护的方法。在这些女犯中,有一部分不识字的。我又成了她们的义务教师,许多不识字的女犯在我离开的时 候,已经能够大体看懂报纸了。”

积极参加妇女运动,在知名杂志上为妇女发声

在国民参政会宪政期,提出不仅要在宪法“总纲”中明确规定男 女平等,并且要在“国民大会”一章写入妇女代表名额不少于15%。

新中国成立前,曾郑重向周恩来建议“要注意增加妇女代表名额”。

新中国成立后,参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

为妇女争取与男子平等劳动就业的权利、同工同酬的权利……

直至今日,中国女性仍应该感谢史良,而史良对于中国女性的贡献也远不止此。

如史良的养女所说:“她不是名门之后,也不是名人之妻,她是她自己,她所得所成皆是自我奋斗而来。她一生就是一条直线,敢做敢为,敢爱敢恨,轰轰烈烈。”

从被人随意下狱的少女,到新中国的副国级干部,她是在乱世泥土中肆意生长的参天大树,她是修己济人,胸怀国家、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

她领先于她的时代。

*推荐书籍《史良自述》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