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月,有太多故事可以诉说。
今天分享的这位,是难得在荒凉的乱世,经历跌宕起伏却宠辱自如,最终携一人到白头的幸运者。
潘素
乍一看老照片里的潘素,仿若是一名优雅的大家闺秀,即使没有美颜技术加持,她依然体态纤长,气如兰芝,颜如玉。
实在很难把这样的她和风尘女子联系起来。
家道中落,宠辱不惊潘素出生于苏州的望族,祖上是前清著名状元宰相潘世恩。母亲沈桂香很注重对潘素才情的培养,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聘请了教习,所以琴棋书画潘素都略通一二。
可惜好景不长,潘素的父亲是纨绔子弟,没多久就家道中落。生母在潘素13岁的时候病逝了,继母看她弹得一手好琵琶,就把她送去上海卖笑场所。
潘素弹琵琶
至此,从一个被人伺候的望族小姐,沦为伺候人的风尘女子。地位天差地别,无论内心境况如何,潘素到底是表现的宠辱不惊,没有寻死觅活,就这一份气度,着实难得。
孙曜东在口述历史的时候提到,潘素别号“潘妃”,曾在上海西藏路汕头路路口“张帜迎客”。在五方杂处、无奇不有的上海滩大红大紫。
红火的时候天天有人到她家“摆谱儿”,吃“花酒”,客人们正在打牌或者吃酒,她照样可以出堂差,且应接不暇。
我们现在一说妓,就很鄙视,其实那些只能算暗娼。在以前,为妓也是一门技术活,要想夺得一方花魁,她必须得有文化。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她得对的上,娱乐时候的说拉弹唱她也得拿的出手。
宋徽宗私自出宫见的李师师,就是这样才貌俱佳的名妓。到了五四运动的时候,还有妓女组成的游行队伍,支持学生运动。可以说,她们中有一批人是相当有文化,有思想的魅力女性。
鸦片战争以后,很多老外进来,他们对中国的这些文化不懂,唱个小曲儿他也听不明白。妓这一行当就越发肤浅,也没啥好说的。
遇到对的他,成为更好的自己后人对民国四公子有这么个说法:选老公要找张伯驹;找情人找袁克文;觅知己找张学良;做朋友溥侗当仁不让。
张伯驹
潘素凭借着自己的独特气质,吸引到的就是最佳老公张伯驹。张伯驹当时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盐业银行的董事,有权有钱有颜,不过为了潘素,他逐渐安置遣散了之前的1妻2妾。
二人在潘素的故乡苏州结婚时,张伯驹37岁,潘素20岁。
嫁了高富帅的潘素并没有恃宠而骄,像同时期的一些太太那样终日打牌攀比,或者沾染上大烟。她和张伯驹的日常就是赏文物,品戏曲,吟诗作对。
潘素作品
潘素若是画画,张伯驹就在一旁提字。逐渐,张伯驹发现潘素在画画这方面很有天赋,就找了一大批名师教她。一开始潘素学的是花卉,朱德菁、汪孟舒、陶心如、祁景西、张孟嘉等名师都教过她,后来她又对青绿山水画有了兴趣。
对于作画,潘素说她很快乐。“几十年来,时无冬夏,处无南北,总是手不离笔,案不空纸,不知疲倦,终日沉浸在写生创作之中。”
认真过日子的人,时间亦会给予命运之礼。晚年潘素所作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意境高远。
1955年周恩来在参观全国美术展览时,对其所画《漓江春晴》评曰:“此画颇有新气象。”
张大千第一次看到潘素的作品,非常惊讶,他的原话是:“神韵高古,直逼唐人……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
1958年,潘素的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作为礼物送给英国首相。她临摹的《游春图》,后来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的时候,被赠予日本天皇……
细水长流的婚姻中要互相成全潘素在画作上的成就离不了张伯驹,而面对张伯驹酷爱收藏这个无底洞,潘素也是无条件的支持。
《游春图》是隋朝画家展子虔的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当时大清败落,《游春图》也从皇家遗落至民间,到装裱名匠马霁川手里。张伯驹知道了就赶紧告知故宫,故宫呢也派人去收购,奈何马霁川开价就是800两黄金,当时故宫归北洋政府管,也没什么钱,只能铩羽而归。
游春图
好的东西大家都看在眼里,而为了能多赚点钱,马霁川还打算把游春图卖给出价更高的洋人。这可把张伯驹急坏了,你卖给中国人,好歹文物都是在国内的。卖给洋人,那到了国外就是别人国家的了。张伯驹家境是不错,但也没那么多钱啊,这一幅画开价实在太高。
思忖一下,张伯驹就和潘素商量,把当时他们住着的占地15亩的李莲英旧宅卖了。现在一说要卖房子,家里都得鸡飞狗跳一下,但当时只是为了买一幅画,潘素竟然答应了,为了凑齐张伯驹买画的费用,她还卖了自己不少金银首饰。
我们现在无论父母孩子之间,还是夫妻之间,总是爱说:“我是为了你好。”
可是,我们真的是为了他好?我们真的了解对方想要什么吗?这样的“好”多数不过是带着伪善的面具,达到一己私欲而已。
张伯驹钟爱书画,愿为国家的文物散尽家产,潘素心里明白,她体谅丈夫的用心,就一路相陪。这样的爱,试问有几人能做到?
老年的潘素与张伯驹
洁白如素,是我本色张伯驹曾说:“予所收藏,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
1956年起,潘素和张伯驹夫妇陆续将苦心收藏30年之久的书画名迹无偿捐献国家,其中陆机的《平复帖》、展子虔的《游春图》、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黄庭坚的《草书卷》、李白的《上阳台帖》等古代书画极品都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有人说故宫博物院顶级书画,近一半乃张伯驹和潘素夫妇所捐。故宫馆藏丰富的背后,是潘素陪着张伯驹从富贵到清贫的一生,也是一个妻子对丈夫散尽家财的理解与爱意。
传闻潘素张伯驹新婚洞房时,见夫人卸去礼服,一身洁白素衣。
张问:大喜之日,何着素装?
素答:洁白如素,是我的本色。
1982年,张伯驹由感冒引起了肺炎,在医院的集体病房里离开了人间。
10年后潘素亦随之而去。
烟云过,风骨存。
资料来源:《永远的潘慧素》、《浮世万象》、《往事并不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