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首批从功德林特赦的十名战犯生命结局都在哪一年谁去世最晚

朱瑾瑜瑾秒 2025-03-21 18:16:43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决定释放一批在押的战争罪犯,这是件在政治上很有分量的大事。那会儿,这事儿不光在国内闹得沸沸扬扬,连国外都跟着轰动了。

这件事清楚地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和咱们政府对待反革命和那些罪犯,采取的是惩罚和宽容并用,还有劳动改造加上思想教育的办法,而这法子效果相当好。现在关在里面的罪犯,大多数都有了改变,程度不同但都在进步,更有不少人真心实意地变好了。

1959年9月16号那天,彭真副委员长在第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向大家传达了毛主席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实施特赦的意见。

1959年12月4号那天,根据上面的安排,北京、抚顺、济南、西安这些地方的战犯管理地方都开了大会,宣布放走33个战犯,给了他们特赦。

这里面包括国民党战犯30人,其中有16个将军级别的,9个校级军官,还有4个党政人员,1个特务。另外,还有伪满洲国的战犯2人,伪蒙古的战犯1人,就连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当过伪满洲国皇帝的溥仪也在这个名单上。

在北京功德林被关了一段时间后得到释放的原国民党战犯包括: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周振强还有卢浚泉,一共10个人。

这十个人以前干的活儿,可能有些喜欢历史的朋友还能回想起来:

杜聿明,他是国民党东北保安长官司令部的头儿,还是徐州那边“剿总”的中将副总司令。王耀武呢,他既是国民党第二绥靖区的中将司令,还兼着山东省政府的主席。曾扩情,他是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的老大。郑庭笈,他担任的是国民党第49军的中将军长。宋希濂,这个人是国民党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的中将主任。周振强,他既是国民党浙西师管区的中将司令,还管着金华的城防。卢浚泉,他是国民党第六兵团的中将司令。陈长捷,他是国民党天津警备司令部的中将司令。杨伯涛,他则是国民党第18军的少将军长。邱行湘,这个人不简单,他是国民党青年军第206师的少将师长,还兼着洛阳警备司令的职务。

得到大赦之后,那些以前的战场上的罪犯,开启了全新的日子。

他们里头一些人被分派到全国或地方政协当文史专员,并且干得很起劲。他们写啊、收集啊、审查啊、钻研啊、校对啊,弄出了好几亿字的文史资料文稿。他们还帮忙编辑出版了像《文史资料选辑》这样的系列文史书籍,给现代历史留下了不少好东西。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推动祖国统一上也下了不少功夫。

从1959年到2000年间,杜聿明等十位得到特别宽恕的战犯,一个个相继走完了他们的人生路。咱们来数一数,这十位历史人物都是在啥时候停下了脚步,瞧瞧他们晚年都经历了啥。

杜聿明这个人啊,挺有名的。他就是那位在历史上有过一席之地的将领。说起他,大家都知道他在军事上有着不俗的表现。虽然没有过多地渲染他的个人故事,但他的事迹还是被不少人传颂。简单来说,杜聿明就是一位备受的军事人物,他的名字和贡献都被铭记着。

晚年时期,杜聿明和他的老伴曹秀清一起生活。那时候,杜聿明年纪已经很大了,但他还是经常和曹秀清一起散步、聊天。他们一起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讲述那些年的故事。曹秀清总是耐心地听着,时不时还会插上几句,两人相视而笑,感情依旧很好。在家里,杜聿明喜欢看看书、写写东西,曹秀清则在一旁忙着家务。虽然生活平淡,但他们却觉得很满足。有时候,他们还会一起下下棋,享受悠闲的晚年时光。周围的邻居都知道,杜聿明和曹秀清是一对恩爱的老夫妻,他们的感情让人羡慕。晚年的他们,依然相互扶持,共同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1961年春天3月份,杜聿明开始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他写了好几篇很有分量的文史资料。后来,他还被特别邀请成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时间来到1978年,他又被选为了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还当上了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并且是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的副组长。

1980年的时候,他写了一篇名为《给台友的二·二八纪念话》的文章,号召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一起努力,为祖国的统一出一份力。到了1981年5月,他在北京因为肾衰竭去世,那时候他77岁。

王荣光

王耀武在老百姓心里挺有名,一来是因为他是抗日英雄,被历史给记住了。二来呢,解放战争那会儿,“攻下济南城,抓住王耀武”这话传得到处都是,也让他的名声更响了。

王耀武得到特赦后,就开始在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的工作。到了1964年冬天,他又被特别邀请加入了全国政协,成为了政协委员。多亏了周总理的关心,王耀武通过介绍认识了北京82中的一位老师,名叫吴伯伦,两人后来结为夫妻,开始了新生活。在那些不太平的日子里,王耀武也受到了不少冲击和批判。结果在1968年,他因为生病去世了,那时他64岁。

1980年5月份,中央统战部门和全国政协,给王耀武、溥仪还有廖耀湘这三位,重新办了追思会,把他们的骨灰安放在了北京八宝山的那个革命公墓里。

曾广交人脉,情谊深厚。

曾扩情得到特赦后,上头允许他留在北京继续工作。但他儿子写信来说沈阳那边什么都给他准备好了,邀请他过去,于是他就去了儿子那儿。没多久,他得知留在北京的杜聿明、宋希濂、范汉杰他们都成了全国政协委员,心里那叫一个悔啊。不过后来,他和李仙洲也被特别邀请成了全国政协委员。他还写了好几本文史资料,像《黄埔同学会那些事儿》、《西安事变那点回忆》、《何梅协定前复兴社在华北的折腾》、《川陕甘边绥靖公署怎么反共的》、《成都解放那点事儿》、《蒋介石两次派我去四川的内幕》、《我这辈子》等等。到了1983年,他去世了,享年94岁。

宋熙廉这个人啊,挺有故事的。他不像那些平淡无奇的人,一生都在默默无闻中度过。宋熙廉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让人无法忽视。他的经历充满了曲折和变化,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影。无论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还是在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他都展现出了自己的坚韧和智慧。虽然我们不能详细讲述他的每一个故事,但可以确定的是,宋熙廉是一个值得被记住的人。他的名字,将永远与历史同在。

根据历史资料:1959年12月4号,宋希濂成了首批得到特别释放的战犯,离开了功德林。那天,他的黄埔同窗、新中国的开国大将陈赓特意跑到功德林去接他。宋希濂一看到陈赓,心情特别激动,开口道:“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我之前对人民做了那么多坏事,共产党却还这么宽容我。”陈赓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战场上,大家各站一边嘛。我们党的规矩是从不揪着过去不放,只要真心认错悔改,谁都能得到宽恕。”宋希濂被陈赓的体贴和激励说得眼眶都湿了。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宋希濂就被请去政协礼堂参加新年团圆饭,还当上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委员。后来,他又陆续被选为了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还有第五、六、七届的全国政协常委。

1980年的时候,宋希濂跑到美国去看望自己的子女,和他们好好聚了聚,然后就在美国安了家。他在纽约搞了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自己当上了总顾问。到了1984年2月,他又跟蔡文治、李默庵、侯镜如几个人,在华盛顿一起弄了个黄埔同学会还有家属联谊会,他当上了副会长。他们还发了个宣言,说特别希望军校的同学们和家属们都能努力参与,一起推动中国统一。同年6月份,宋希濂还跑到北京,参加了黄埔军校建校60周年的活动,又被大家选为了黄埔同学会的副会长。宋希濂可是个抗日的大英雄,他把自己这一辈子的事儿都写在了《鹰犬将军·宋希濂的自述》这本书里。可惜啊,1993年2月的时候,他在纽约去世了,享年86岁。

陈长捷这人啊,挺有故事的。说起来,他在历史上也是个人物。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来形容他,但他确实有过自己的辉煌时刻。他不像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人,而是实实在在地做过一些事情,留下了自己的印记。陈长捷的经历挺丰富的,经历过不少风风雨雨。他一直在努力,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他的性格也挺鲜明的,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会轻易被别人的意见左右,而是会坚持自己的看法。这种坚定的态度,让他在困难面前更加从容不迫。总的来说,陈长捷是个挺有分量的人物。他的故事和经历,都值得我们好好去了解和品味。

陈长捷这人,跟天津那是绑一块儿了,为啥呢?因为在平津战役里,他硬气得很,死守着天津不放,结果被解放军给逮住了。后来啊,他成了首批被特赦的,还有幸见到了周总理。总理对他啊,那是相当宽容,还鼓励了他不少。

后来,他前往上海和家人相聚,并且在上海市政协秘书处当上了专员,主要工作就是整理和编写文史资料。他亲手写了十多篇文章,加起来有三十多万字,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材料。在那个“不太平”的年代,他遭受了很大的迫害和批判。到了1968年4月,他遗憾离世。到了1979年2月,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在龙华革命公墓给他办了个追悼会,正式宣布为他恢复名誉,他的骨灰也被安置在了那里。

杨伯滔这人挺有故事的。他经历丰富,是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在历史的洪流中,他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足迹。尽管岁月流转,但他的事迹依旧被人们传颂着。杨伯滔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对待工作和生活都极其认真。他的智慧和勇气,让他在不少关键时刻都能挺身而出,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总的来说,杨伯滔是个值得铭记的名字,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杨伯涛、溥仪、王耀武、周振强(从左到右)在获得特赦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他们聚在一起商讨工作事宜)

杨伯涛是湖南人,他是侗族人。17岁那年,他选择去当兵,从一个小兵干起,一步步升到排长。后来,他又在黄埔军校第七期和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深造。在抗日战场上,他逐渐崭露头角,成了一名高级将领。

1948年,淮海战场上的双堆集战役里,杨伯涛这个国军里的18军军长,被解放军给抓住了。后来,他就去了解放军教导队继续学习。在学习那会儿,他埋头写了一本叫《美军战术研究》的书,这本书对志愿军去朝鲜打仗特别有帮助。到了1953年,解放军教导队不办了,但党和政府对他特别好,没让他上军事法庭,后来1959年他还成了第一批被特别释放的人。周总理还发话,让杨伯涛在全国政协干文史专员的活儿,主要就是整理从全国收集来的军事资料,他一年得看五百多万字的稿子呢。

新中国成立后,杨伯涛得到了党和政府的特别照顾,心情格外舒畅,老喜欢把家当作工作的地方。他不仅专心一意地搜集和整理文史资料,还一头扎进写作里,写出了《解放战争中蒋军的衰败》、《杜聿明将军的故事》、《陈诚军事集团的概述》以及《杨伯涛个人回忆》等几本书。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接连被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同时还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台湾的副主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委员,以及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的委员,一直积极投身到祖国和平统一的工作中。1994年,他号召大家出钱出力,一起修建了芷江抗日战争胜利的“受降纪念坊”,并且自己还捐了三万块钱,用来成立芷江的“中小学助学基金会”,另外还捐了一万块建起了“芷江第二幼儿园”。到了2000年,杨伯涛将军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91岁。他是功德林首批被特赦的十个人里面,最后一个走的。

郑庭笈这个人啊,挺有来头的。他可不是个简单角色,虽然名字听着挺普通,但事迹可不平凡。要是聊起他的故事,那可得说上好一阵子呢。

他曾在黄埔军校第五期学习,抗战时期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民国时期“海南三郑”和“文昌三兄弟”中的一员。1948年,他成为了国军第49军的中将军长,但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抓住。后来,他成为首批被特赦的人之一,接着担任了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的专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的监察委员,还有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顾问。1996年6月,他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邱行湘这个人啊,挺有名的。咱们聊聊他吧。邱行湘的经历可不简单,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虽然没法细说每个细节,但他的故事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各种挑战和机遇。邱行湘这个人,很有头脑,也很有决心。他面对困难时,总是能想出办法应对,不会轻易放弃。这种精神,让人挺佩服的。他的成就,也不是靠运气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总的来说,邱行湘是个值得记住的人。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有影响,就算到了现在,也能给人们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这就是我对邱行湘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8岁那年,他考进了黄埔军校第五期的步兵专业。到了35岁,就已经晋升为将军了。1946年,在东北的四平战场上,他表现出色,蒋介石都夸他是“邱老虎”。可到了1948年3月,洛阳战役打响,他作为国军青年军整编第206师的师长,还兼着洛阳警备司令的职务,结果被解放军给俘虏了。不过后来他被特赦了,还当过江苏省政协委员和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理事。

1996年12月,他在南京去世,享年89岁。

周国强这个人啊,挺有特色的。

周振强很早就去当兵了,19岁那年,也就是1923年,他加入了粤军,还当上了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卫士,后来还进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到了1949年5月,周振强已经升到了国军中将的位置,但在金华守卫时被解放军给抓了。不过,他后来被特赦放了出来,先是在北京南郊的中朝友好红星人民公社干活,后来又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当上了专员。到了八十年代,他还被特别邀请成了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的委员。可惜啊,1988年4月,他在杭州去世了,享年84岁。

卢浚泉这人挺有来头。他可不是个简单角色,在历史上的名头响当当。虽然咱们这里没有细说他的具体事迹,但一提卢浚泉,不少人都能道出几分他的故事。他经历过不少风雨,有着自己独特的经历和传奇。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提到卢浚泉这个名字,总能勾起人们的一些回忆和讨论。总之,卢浚泉是个值得记住的人物,他的事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痕迹。

卢浚泉老家在云南昭通,是个彝族人。他在1922年考上了云南讲武堂,是第十八期的学生。到了1924年,他又进了黄埔军校的轮训班,后来还留在学校当了第三期学生队的区队长和学生军的营长。打抗战那会儿,他当过师长、军长。1948年6月,蒋介石让他当国军第六兵团的司令,还兼着锦州警备司令。可到了10月,辽沈战役里他被解放军给俘虏了。后来他被特赦了,就在云南省政协秘书处工作,还写了《锦州蒋军被歼回忆》这些文稿。1978年,他还被选上了全国政协委员。可惜啊,1979年9月他在昆明去世了,享年80岁。

非常感谢大家翻看《掌心春秋》这本书,要是觉得不错,就点个“订阅”或者“”支持下吧。咱们一起来聊聊历史上的那些趣事,回味回味过去的日子…(得说一下,书里头的资料和图片都是从网上找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