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刘文彩地主庄园开馆,周恩来急电刘文辉:速进京履新职

朱瑾瑜瑾秒 2025-03-21 18:16:21

1959年春天那会儿,四川大邑县安仁镇传出个事儿,说大地主刘文彩的大宅子要变样了,要改成一个展示地主庄园的地方,这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在地里干活的时候,农民们几个一伙,聚在一起小声嘀咕,聊着镇上那座最气派的房子。

听村里干部讲,刘文彩的大宅子要对外开放展览了,目的就是让大家亲眼瞧瞧那封建地主干的坏事。

镇上的老百姓个个兴高采烈,直呼过瘾。

在这个大家都激动不已的时候,四川政协的办公室里,有个人坐立不安,心里跟被针扎了一样难受。

他就是那时候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刘文辉,同时也是大地主刘文彩的亲生弟弟。

地主庄园即将对外开放,这事儿对刘文辉来说,影响真的挺大。

刘文辉正急得团团转呢,突然接到从北京传来的周总理给四川的加急电报,电报上说:让刘文辉赶紧到北京去,有新职务等着他呢!

周总理的一道命令,让刘文辉顺利摆脱了那个大麻烦。

说起来,刘文辉这人挺特别,他有个当大地主的亲哥,可他却能过关斩将通过政治审查,进了政协的大门。这中间,周总理的一道调令起了关键作用,但调令背后,藏着啥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下面,我来跟大家聊聊周总理那道调令背后的川藏故事。说起来,这事儿得扯到很久以前的川藏地区。那时候,情况可跟现在大不一样。周总理的一道调令,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大石头,激起了层层波澜。这道调令背后,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艰辛。想想那时候的川藏路,条件多艰苦啊,可人们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那些为川藏建设付出过努力的人们,他们的勇气和毅力,真的让人佩服。所以,当我们今天再回首那段历史,不仅要记住周总理的那道调令,更要铭记那些为川藏地区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白手起家的“富一代”】

上个世纪开头那会儿,刘家其实就在四川大邑县,是个挺平凡的农户人家。

要说谁在当地真正混得风生水起,成了响当当的人物,那还得聊聊刘文辉和刘湘这对叔侄。

1909年那会儿,刘湘完成了四川陆军速成学校的学业,顺利毕业了。

毕业后,刘湘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他先后参与了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在这些战火中迅速锻炼成长。

一个人力量有限,光靠刘湘自己,刘家这一脉也很难有大出息。

1916年那会儿,刘湘已经坐上了旅长的交椅,他堂叔刘文辉呢,也刚好从保定军校学完回来,一脚踏进了四川的地界。

尽管不在同一个军队,刘文辉却是个出类拔萃的将领,有了刘湘的支持,他很快就在军队里崭露头角。

叔侄两人花了整整12年时间努力打拼,终于在四川省,刘氏家族的地位一路飙升,达到了最高点。

1928年10月份,四川的两个大军阀,杨森看刘湘势力膨胀得太厉害,心里头不爽,就拉上了“八部同盟”一块儿,对刘湘动手了。

刘湘和刘文辉这对叔侄合作无间,各自对付了一股敌对势力,最终联手把川东地区给统一了。

打完那场大战,叔侄俩各自手握一个军的兵力,还占据了整个川东的地盘,成了响当当的地方大佬,就是人们常说的军阀。

南京那边一听到风声,立马就拍板了,让刘湘当上了川康管军队整改的头儿,刘文辉呢,就成了四川省的一把手。

到现在,四川的军事和政治主导权都被刘氏叔侄牢牢抓在手里。

一人飞黄腾达,全家都跟着沾光。靠着在军队和政府里的硬关系,刘家的其他成员也开始一个个崭露头角。

要说混得最好的,那得数刘文辉的五哥刘文彩了。

【横征暴敛的大地主刘文彩】

1921年,老六刘文辉升官了,成了川军里的一个旅长。

那时候,刘文辉在宜宾安营扎寨,他的地盘主要在四川南部。而他最亲近的哥哥刘文彩呢,也借着关系,在政府里找了个职位。

刘文彩这人相当机灵,嘴巴挺溜,天生就有做买卖的本事。

以前在大邑县那会儿,我就靠做点小买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现在有了弟弟做后盾,刘文彩变得更加肆无忌惮地开始捞钱了。

在刘文辉的地界上,刘文彩的官路走得那叫一个顺畅,想调去哪个单位就调去哪个单位。

从叙南烟酒的头儿,到管船捐的局长,再到川南禁烟查缉的大当家,还有川南捐税总局的老大,那些能赚钱的位子,我几乎都坐过一遍了。

刘文彩掌权的那些年,想尽了各种办法来增加税收。

厕所费、锄头税这些名目繁多的收费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新加的税费项目竟然有44个之多。

此外,他硬性规定,他管辖范围内的农民都得种罂粟。

对于那些不听话、不愿意耕种的人,就会征收一个特别的税,大家叫它“懒人税”。

刘文彩不断压榨,让川南的老百姓过得非常艰难。在他的重重剥削之下,川南地区的人们生活真是苦到了极点。

农民们长期受欺负,心里其实也想反抗,但刘文彩在叙南当清乡司令,手下有人有枪。那些连饭都吃不饱、衣服都穿不暖的农民,哪里是他的对手。

1927年的时候,共产党员徐经邦踏进了刘文彩控制的屏山县地界。他一到那儿,就看到农民们在各种各样的捐税重压下,拼命挣扎着想活下去,心里头真不是滋味。

接着,他自告奋勇当上了村里农会的头儿,领着6000多名乡亲,站出来反对种大烟,还抵制那个所谓的烟苗费和烟土税。

刘文彩得知消息,立马就派了手下的军警和密探出去,把徐经邦直接给干掉了。

根据统计结果,因为站出来反对刘文彩的残暴统治,我们党有差不多一百二三十名战士惨遭杀害。

【叔侄反目,偏安一隅的“西康王”】

刘文彩干的那些事儿,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不过说实话,他在四川的地位,那可真不是一般人能动摇的。

要是时间一长,说不定整个四川都会被刘家给全收了呢。

人们对权力的渴望好像永远都填不满。

在击败其他所有竞争者后,刘家叔侄俩开始闹起了矛盾。

一开始,刘湘和刘文辉两人意见不合,主要纠结的是:咱们要不要离开四川,往外扩张呢?

刘文辉心怀大志,老想着他和侄子两个人能掌控四川,把这儿当成他们的大本营。他盘算着,一个出去打天下,一个在家守基业,这样就能不断扩大他们的地盘了。

刘湘这个人吧,相对保守许多。他更偏爱四川那种悠闲自在的日子,对于去争夺地盘,他压根儿就没啥兴趣。

时间一长,他们俩的看法越来越不合,最后连对蒋介石政府的态度都有很大差别了。

刘湘是蒋介石坚定不移的追随者,但刘文辉却不是这样。

刘文辉心里头总想着扩大地盘,所以他并不买国民党老大蒋介石的账。他私下里多次跟其他几个军阀合计,想要联手对付蒋介石。

两边儿的分歧越来越大,眼看就要打起来了。

1931年的时候,刘文辉从海外买回来的军火和飞机零配件,结果被刘湘给拦截下来了。

一开始,刘文辉并不想和刘湘硬碰硬,所以他派了人去跟刘湘好好说说,希望能解决问题。但刘湘那边,不管怎么劝,就是不肯松口。

叔侄俩的梁子算是结下了,这下子,原本平静安逸的天府之国,突然间就变得紧张起来。

第二年10月1号,刘湘的军队第一个动手,挑起了二刘争夺四川的战斗。

刘文辉指挥手下拼命反抗,两边打得难解难分,局势越来越僵持不下。

要一举战胜刘文辉,刘湘琢磨出了三个办法:

找刘文辉谈判,让他放松警惕;再联合四川其他几个军阀头子,增强自己的力量;另外,给刘文辉的手下一些甜头,让他们站到我们这边。刘湘这一连串计划实施下来,刘文辉的部队连连出错,没多久就失去了主动权。

到了1933年8月15日那天,刘文辉因为人少打不过对方,只好逃到了雅安。

二刘之间的争斗整整持续了一年,最后刘湘赢得了胜利,事情就这么结束了。

刘湘把四川给整合了,成了名副其实的“川地老大”。

刘文辉只能领着他那点残兵败将,窝在四川和西藏交界那块小地方。

说到底,刘湘并不会真的对自家幺爸下狠手,他并没打算把幺爸逼上绝路。

之后,西康地区被设立为省份。刘文辉借此机会在西康省安顿下来,慢慢恢复实力,人们都称他为“西康的老大”。

【乖乖回家建庄园】

刘文彩能混得风生水起,全靠他哥哥刘文辉在背后撑腰。这么一来,他就变成了刘文辉的“金库”。

现在刘文辉吃了大败仗,刘文彩也只能老老实实、低调行事了。

刘文辉在动身前往西康之前,找他的五哥刘文彩好好聊了一聊。

西康的省会康定,那地方挺落后的,跟四川的一般小镇都没法比。

这种地方,短时间内没啥好处可捞,对刘文彩来说,明显不是做买卖的好地方。

再者,刘文辉吃了败仗,就像是老虎掉进了平阳被小狗欺负,老家那边难保不会有人动起他们这一脉的心思。

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刘文彩暂时先别急着去西康,先拿着钱回老家把房子给建起来,好好看着家业。

1932年,刘文彩带着他搜刮到的一大堆钱财,回到了老家,打算盖个豪华的大庄子,当他的地主老爷。

真没想到,刘文彩一回家,那些爱拍马屁的小地主们,为了巴结新上位的刘湘,就开始对刘文辉的家里人找各种麻烦。

刘文彩把那些捣乱的人都给收拾妥当了,接着就着手找人来规划他的大宅子。

最开始建造的,是庄园南边的房子,给家里的老人和兄弟们住。

庄园往北走,有座公馆是1942年建的,那是刘文彩特意给自己和弟弟刘文辉准备的新家。

刘氏大院从头到尾有300米长,面积超过了7万平米。

庄园里头的景色和建筑,把中式和西式元素都融合在一起了,宝贝多得数不清。

太平天国王府留下的宝贝、还有张大千等大师的画作,啥都有,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那豪华程度,简直超过了慈禧太后当年的宫殿,让人叹为观止。

刘文彩能搞出这么豪华气派的庄园,说明他搜刮的钱财真不是个小数目。

刘文彩得了庄园后,非但没收敛,反而越来越过分,老是欺负老百姓。

他使尽各种歪门邪道,硬是把农民的地给抢占了,甚至还专门做了个大斗,偷偷减少租地农民的粮食。

【审时度势,走向人民阵营】

大地主刘文彩的钱财越攒越多,可他和刘文辉的关系却越来越差。

1938年夏天的时候,西康那边守着的刘文辉,跟董必武、林伯渠这些共产党的大人物交上了朋友。

那时候,董必武他们被邀请去武汉参加国民参政会,路上经过了成都。

为了拉拢西南地区的力量一起抗日,他们悄悄跑到成都,跟刘文辉他们碰了个头。

共产党人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观点,让刘文辉深受触动。

从共产党人身上,刘文辉找回了自己昔日那宏伟的梦想。

董必武他们走后,刘文辉拉上邓锡侯、龙云这些西南的大佬们,一块儿偷偷签了个反对老蒋的协议。

1942年的时候,民盟帮忙牵了线,刘文辉就见到了周恩来。

在重庆那座大宅子里,周恩来跟刘文辉聊了聊当前的形势,他说我们党很欢迎刘文辉这些有实力的地方大佬。

同时,周恩来特别期盼西南地区的民主力量能够携起手来,一块儿对抗蒋介石的反动政权。

共产党的秘密通讯站悄悄在雅安落了脚,这样一来,刘文辉和我们党的联系就变得更为紧密了。

为了不让蒋介石发现,刘文辉悄悄地进行着所有行动,连家里人都没告诉。

到了1948年春天,刘文辉的儿子刘元彦悄悄参加了共产党的地下活动。

他壮着胆子跟老爸聊起了政治话题,结果意外得知:老爸刘文辉,其实在十年前就已经跟共产党搭上线了。

1949年春天,4月份那会儿,有上百万的解放军战士浩浩荡荡地渡过了大江。蒋介石一看这阵仗,心里头就慌了神。时间过得挺快,转眼过了七个月,重庆那边也被解放了。蒋介石一看形势不妙,连忙从重庆跑到了成都。

蒋介石眼看局势不利,决定豁出去了,他把宝全押在西南的大后方,打算在川西来个“最后一搏”。

刘文辉和邓锡侯这些西南地区的军阀大佬,突然间就变成了蒋介石眼前的红人。

蒋介石站在台上滔滔不绝,可那股子往日的威风劲儿却没了踪影。

同年12月7号那天,刘文辉又收到了消息,说是蒋介石请他下午去北较场聊一聊。

同时,邓锡侯也被叫去谈话了。

这次聊天就三个人,刘文辉马上就感觉不对劲。

蒋介石可能会趁这个机会,把他和邓锡侯给拿捏住,好拿他们俩去吓唬手下的那些军队。

刘文辉立刻决定逃跑以避开灾祸,半路上他扔下车子自己跑了。

过了两天,刘文辉联手邓锡侯和潘文华,一起在彭县公开发动了反叛。

蒋介石在川西策划的大会战全盘落空。一听到这事儿,蒋介石立马带着他儿子蒋经国,急匆匆地在夜里逃到了台湾。

【哥哥的地主庄园要展览】

当刘文辉决定弃恶从善,站到共产党这边时,他的亲兄长刘文彩却固执己见,在老家肆意妄为。

1949年的时候,中国革命看到了胜利的苗头。大坏蛋刘文彩心里开始有点害怕了。

他心中隐约有一种预感:一旦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的胜利,他的日子恐怕就难以为继了。

新中国诞生后大约二十多天,刘文彩因为心里害怕,病情越来越重,结果在路上就断了气,没能回到家。

这时候去世,对刘文彩而言,可能算是最好的收场了。

刘文彩过世后,刘文辉接手了那个地主的大庄园,成了新的主人。

现在的刘文辉,在四川人民政协里可是个重要人物,肯定不会再去住那个庄园了。安仁镇那座曾经气派十足的庄园,就这么空了下来,没人住了。

1958年那会儿,大邑这儿开始动手建地主庄园的展示馆了,同时还公开向大家收集大地主刘文彩干的坏事。

刘文辉是庄园的大当家,他一接到消息,头就开始隐隐作痛。

一方面,这个陈列馆是由政府主导建的,它主要是为了教育大众,让大家反对封建思想,同时激发爱国热情。这么个重要的地方,肯定得建起来。

另一方面,哥哥刘文彩在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就已经不在了。等陈列馆一建好,现在在四川身居高位的刘文辉,那肯定会成为大家的焦点,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刘文辉心里琢磨:“以后在四川的日子,估摸着会越来越不好过了。”

【周总理仗义执言】

刘文辉正陷在个两难的境地,这时候,远在北京的周恩来给他送来了及时雨,帮他解了围。

1959年的时候,北京那边收到了消息,说刘文彩的地主大院准备对外开放了。周恩来一听,马上就联想到了刘文辉这个人。

虽然刘文彩搜刮了不少钱财,其中不少都拿去帮了刘文辉在四川掌权。但话说回来,刘文辉在紧要关头反过来给了敌人一击,这才让西南的老百姓躲过了战火,这可是立了大功啊。

对那些做出贡献的人,咱们得好好对待,给他们应有的敬重。

地主大院要对外开放的事儿已经板上钉钉了,要想让这事儿少影响刘文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离开四川这个是非之地。

庄园还没对外开放那会儿,周总理连忙给四川发了封加急电报,让刘文辉快点来北京,准备上任新职位。

接到电报那一刻,刘文辉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原来党组织还没忘掉他。

1959年夏天7月份的时候,刘文辉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他接到了新工作,要去做林业部的头儿。

那年9月份,刘文辉离开四川俩月后,刘文彩的大地主院子就对外开放展览了。

【后记】

1976年6月24号,刘文辉在北京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他那时82岁。

刘文辉离开后,大邑那边的刘氏庄园就被国家正式接管了。

现在,那个地主庄园有了新的名字,叫做“大邑刘氏庄园博物馆”。

2001年的时候,刘氏庄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了。它就安安静静地立在四川大邑县的安仁镇上,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展示着中国近代建筑的特色。

全球趋势,汹涌澎湃。

刘氏两兄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事儿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想走得稳、走得远,就必须铁了心跟人民站一块儿。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