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原志愿军首长去内蒙视察发现一流浪汉竟是牺牲多年的战友

朱瑾瑜瑾秒 2025-03-21 18:18:31

1963年那会儿,内蒙古有个挺偏远的小山村,突然来了一拨子当兵的,说是要找个人,名字叫于水林。

村长琢磨了一会儿,说:“嗯,咱们村倒是有个叫于水林的,不过他身体有残疾,估计不是你要找的那位。”

一听对方是个残疾人,翟文清眼里立马闪起了兴奋的光:“他在哪儿呢?赶紧领我去见他!”

他们抵达那儿后,发现有个破旧的小屋藏在快塌掉的马棚里。里面有个男人,少了个右臂,穿得破破烂烂,跟流浪汉似的,正忙着给马喂食呢。

翟文清远远望见那男子的脸,眼泪立马就绷不住了,哗哗地往下掉。他快步走过去,开口就道:“老于,我找了你整整十年呐!”

流浪汉猛地一怔,开口说道:“哎哟,这不是翟教练嘛,是您啊!”

他俩抱着头,哭了老半天,翟指导员这才擦着眼泪跟村民们说:“这家伙,可是国家抗美援朝的二级战斗英雄,还拿过一等功的大奖呢!”

翟文清这位指导员啊,现在已经升为了某军区的副师长。

抗美援朝的一等英雄,咋就沦落成流浪汉了呢?

于水林192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的一个穷苦家庭呱呱坠地。那时候世道乱得很,他打小就过着苦日子。军阀混战、第一次内战,还有国共联手抗日,这些他都亲眼见过。小时候的他,就看到了战争的可怕,老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受到战争的影响,再加上被战场上那些英勇事迹打动,他心里从小就种下了一颗当兵的种子,梦想着有朝一日能为国捐躯,报效祖国。这个念头一直伴随着他,直到1947年,他22岁那年。那时候,咱们国家正打着解放战争,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解放军,开启了自己的军人之路。

于水林这家伙,虽然是个战场上的新手,在训练营里头显得有些放不开。但因为他从小就在各种混乱里闯荡,还特别能吃苦,所以没多久,他就适应了军队的那一套日常,跟战友们也混得很熟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打仗本事越来越厉害了,军事上的本事也涨了不少,身体也变得更强壮。慢慢地,他就变成了一个挺棒的士兵。

抗美援朝一开打,于水林二话不说就报了名,被安排进了志愿军第45军的352团3营8连。巧了,他的指导员正是翟文清。

于水林跟着部队,在朝鲜那边足足打了四个月的仗,经历了十多场大大小小的战斗,真是战功显赫。

于水林在抗美援朝那会儿,最出彩的一战,那就是在大家伙都知道的“横城反击战”里面的表现。

1951年2月份,于水林他们那个志愿军第45军的352团3营,接到了上头的任务。说是要让他们营的战士们跑到敌人后面去打仗,就像一把尖刀直接捅进敌人的心脏里。

于水林他们接到任务,立马就动身了。可后来才发现,他们要对付的竟是一个美军机甲炮兵营。那时候的美军,装备可真是顶呱呱。那个炮兵营人数足足有上千,装甲车也有好几十台,另外还配备了两台坦克呢。

水林他们起初压根儿没想过会碰上这样的队伍,可事儿已经这样了,既然任务接下了,那就得好好照料着。

翟水清指挥大家时,决定先让队伍躲起来,然后再出击。要是硬碰硬,那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看到那些增援的部队,大伙儿心里都明白这次任务有多关键。要是没把这些后方的帮手给解决掉,主战场上肯定也得吃败仗。

美军万万没想到,我们会用这么一招。他们本以为,咱们的战士都忙着往前线赶,哪还有心思去动他们的后方。可于水林带着队伍,就悄悄躲在敌军眼皮子底下,等着他们自投罗网。敌军压根儿没防备,自然就往陷阱里钻。这时候,3营7连和9连的战士们动作快,抢先占了高地,架起枪就等着。8连呢,埋伏在道路两边,打算跟敌人正面硬碰硬。

敌人遭到袭击后,一开始乱了套,但很快就调整过来,进入战斗模式。随后,他们对我军躲藏的士兵进行了猛烈的炮轰。因为敌人的武器装备挺先进,所以在攻击时给我军士兵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导致不少战士在战斗中不幸身亡。

于水林带领的这支突击小队,本来人手就不多。一开打,好多战士都被炮弹给伤了。于水林看在眼里,心里头那个难过啊,眼睛都急红了。这样下去可不行,伤员会越来越多。要打败敌人,得想办法先把他们的坦克给搞定。

虽然他们出门时揣着两颗反坦克雷,但现在离坦克太远了,根本炸不到。要是想把敌军的坦克给干掉,非得有人豁出去,跑到跟前,把手榴弹塞进坦克的驾驶室里面才行。

瞅见敌人越来越近,于水林跟指导员主动说:“指导员,让我上吧,我去搞定那坦克,肯定能把任务拿下。”

指导员直摇头:“那不行,敌人正围着坦克守着呢,咱们冲过去的可能性太小了,这时候上简直就是自投罗网啊!”

于水林就是不肯罢休,一个劲儿地坚持,最后指导员也没办法,只好点头答应。他跟于水林说:“你必须给我完好无损地回来。”

紧接着,他大声下令:“都给我听好了,8连的兄弟们,把机关枪都架起来,给于水林清出一条道儿来!”

于水林身手利索,撒腿就跑,快速躲到一个弹坑后面,掏出事先备好的手榴弹,往美军坦克里一丢,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只听“砰”地一下,坦克瞬间被炸得稀巴烂。

这时候,美国军队开始四处张望,他们瞅见了于水林,在发现于水林躲藏的位置后,就对着他那个方向猛烈开炮。

幸亏有支援部队迅速挡在前面,于水林这才得以靠近下一个目标。

于水林拽出一个手榴弹,使劲往第二辆坦克的方向一丢。借着手榴弹爆炸时腾起的烟雾,他灵活一闪,躲开了敌人的猛烈火力,迅速靠近坦克。接着,他掏出一个专门对付坦克的手榴弹,直接塞进了坦克的履带里。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第二辆坦克的履带也被他给炸断了。坦克里的人员急忙往外逃,可刚到出口,就被等候在那儿的于水林和他的另一个手榴弹给挡住了去路。

于水林搞定了两个坦克,把它们炸得稀巴烂,顺利把任务给完成了。

战略局势突然大变,坦克被炸那一刻,熊熊火光直接把美军退路给堵死了。美军没法继续前进,只能硬着头皮,靠着装备好、跑得快来组织反击,硬撑到底。可志愿军攻势太猛,美军怎么攻都打不下来,渐渐地,队伍就开始散了。

于水林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没法说。他扛着把冲锋枪,直接冲到了战场最前头。可没想到,右臂一下子挨了好几枪,血跟开了闸似的往外冒。战友和领导都急着让他先撤下去治伤,可这时候的于水林,眼睛里只有敌人,根本顾不上自己身上的伤。

他右胳膊血流不止,根本拿不稳枪,于是硬撑着剧痛,不停地扔手榴弹。

追赶的时候,他碰到了八个单独的敌人。他大喊一声,那些人看到他满身是血,但脸上还是一副生气的样子,吓得立马就举起了手,连反抗的念头都不敢有。然后,他就看着这八个俘虏,一直等到大部队来。等到翟文清把俘虏接手过去,他才因为受伤太重,晕了过去。

到了13号早上那会儿,横城反击战总算是打完了。这场仗,咱们干掉了美军140多辆车子,20几门榴弹炮,还有10挺高射机枪。美军压根儿没想到,离前线才十几公里远,就撞上了咱们的队伍。325团跟美军干上后,美军一开始有500多人,到最后,就剩下仨活口。这场战斗,算是朝鲜战场上美军打得最惨的一次了。

横城反击战大获全胜后,于水林的生活完全变了个样。

于水林打仗勇猛,立下了大功,被授予了一等功,还被叫做二级战斗英雄。但好事坏事总一起来,他受了重伤,结果右臂再也没法用了,就这样成了残疾军人。

于水林心想,自己继续待在部队里只会成为大家的负担。为了不让军队和兄弟们因为自己而受影响,他决定不跟任何人说,悄悄地向上面申请退伍,回家乡去。

于水林迈开脚步,往老家的方向走去。等他真的回到老家那天,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打算四处漂泊一阵,后来就走到了美丽村。

村里人瞧见这位流浪汉,虽然胳膊没了,但听说他以前当过兵,整个人透着股正气。村里马棚边上有间小屋,那是以前给照看马匹的人盖的。可最近村里不景气,没钱雇人照看马了,照看马的人就走了,这小屋也就空了出来。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翟文清回到了祖国。他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位在战场上勇猛无比的战友于水林,那个家伙曾用手雷炸毁坦克,还靠一颗手榴弹就抓到了八个美国大兵。为了更多了解于水林,翟文清翻遍了部队档案,查到了他的基本信息:他是热河人,还是个共产党员。

可是一直寻寻觅觅,就是没他的影子,战友们心里头都觉得他怕是已经不在了。那场战争啊,真的太狠了,好多英雄好汉都倒在了战场上,没再回来。

从1953年到1963年这十年间,他不断派人往承德那一带跑,就为了找于水林。每次都满怀希望地等着好消息,可结果却是一次次地落空,于水林就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尽管如此,翟文清心里那股倔劲儿还是上来了,他铁了心要把这事儿查个水落石出。

每次他去那儿看看情况,都会问问当地的村民,有没有见过一个名叫于水林的人。

他这么多年一直咬牙坚持,没想到真的等来了好消息。1963年,他在内蒙古的一个小村子里,终于见到了心里一直惦记的那位老战友。

('Connection aborted.', RemoteDisconnected('Remote end closed connection without response'))

于水林咧嘴一笑,挺实在地说:“我这右臂没了,没法再为部队卖力了。我不想拖您的后腿,也不想给组织找不痛快。”

于水林在分享他的经历,听得在场的人个个眼泪直打转。

战斗英雄于水林的故事传开了,当地政府得知消息后,立马给于水林把福利待遇给办妥了。他们特意为他建了一栋新房,还积极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帮他成家立业。

于水林大喜的日子,翟文清直接把他们接到了自己的部队里来庆祝,另外还精心准备了一块专为他定制的牌匾,当作贺礼送给了他。

从那以后,翟文清一有空就去瞧瞧于水林。他还把于水林接到了部队里住,让他重新体验了一把军营的日子!

于水林去世后,翟文清自己动手给他安排了葬礼,好好送别了这位老伙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