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记载“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 人体的五脏与五官有着密切的联系,五脏出现问题会在五官显示出来。中医可以通过观察五官:眼、耳、鼻、舌、口唇的异常现象,就能对身体的五脏进行辨证。
一、眼睛反映肝状况(看眼睛知肝病):
眼睛干涩:肝血不足,可见头晕、手足麻木、心悸失眠等症状。眼睛流泪:肝气郁结,伴情绪抑郁、胸闷、胁肋胀痛等。眼干发红:肝火旺盛,表现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口干等。眼睛发黄:肝胆湿热,伴随皮肤发黄、尿黄、恶心呕吐等。二、耳朵反映肾状况(看耳朵知肾病):
耳朵泛白、薄小:肾气不足,可见腰膝酸软、疲乏无力、耳鸣等。耳朵发黑:肾阳不足,表现腰膝冷痛、四肢不温、性功能减退等。三、鼻子反映肺状况(看鼻子知肺病):
鼻子发红:肺部燥热,伴随鼻塞流涕、咽喉肿痛、干咳等。鼻子出血:肺阴不足,可见口鼻干燥、皮肤干燥、午后潮热等。嗅觉不好:肺气不通,表现咳嗽频繁、咯痰、胸闷气短等。四、舌头反映心状况(看舌头知心病):
舌头泛白:心血不足,可见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失眠等。舌色发红:心有实火,伴随心神不安、口舌生疮、失眠等。舌下青筋:心血瘀堵,表现心悸、胸闷、胸痛、气促等。五、口唇反映脾状况(看口唇知脾病): 口唇淡白:脾胃虚弱,可见食欲不振、腹胀、疲乏无力、大便稀溏等。
总结,中医理论认为五脏与五官密切相关,通过观察五官变化可了解五脏健康状态。但需注意,中医诊断需四诊合参,建议不适时咨询专业中医师。
哇。中医真好历害的精隨。一边说着中药之秘在于量但又不知道自己如何定药量。还有脸教別人如何写药量(中医竟然连写药量和根据什么写药量都分不清。以为只要方子有药量就表示根据什么写药量。更有不去解決药量如何來而怪别人提出药量如何來,搞的中医不知道如何來那才天经地义,知道如何來才叫十恶不赦。真是人间极品)。说毒性吧。一句有毒是吃一吨拉肚子还吃一克死人分不出。说经验吧。搞得好象吃一克无毒一亿次就能证明吃二克就有毒啦。说症吧 又搞得在说病重吃二克能有效但在病轻时這二克就会无效一样。都说医者父母心。吃的越多效果越大。咋的中医的医者父母心就是喜欢看自己的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药都有效啦。还无理由限制药量不是想看病的越久越好吗。难道效果越大之下还能病好的越慢吗。这一个正常父母看见孩子生病的心态吗(中医竞然有连医者父母心指急病人之病痛都不知道。还能拿钱财为医者父母心,真是人间之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