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省域副中心赛跑:有的一飞冲天,有的失速,有的悲催!

浩宇说趣事 2025-02-22 05:57:18

本文选取GDP百强城市中的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在2024年的GDP成绩单进行对比。

它们分别是中西部的芜湖、宜昌、襄阳、赣州、九江、洛阳、南阳、常德、岳阳、绵阳、遵义、曲靖和北方的保定。

为什么选取这13个城市?

一、它们既是省域经济副中心,又是绵阳的同类城市,具有可比性,可以相互学习借鉴。东部万亿级的,西部未进入GDP百强的城市不具备参考价值。

二、保定虽然不是中西部城市,但与绵阳富有竞争关系,代表性很强。

下面看看看这一年谁在加速,谁在失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档:6000亿级宜昌、襄阳“双星闪耀”。

宜昌

一、宜昌2024年GDP6191亿,2023年5756亿,净增435亿,全国排名第48位,跃升1位。

二、襄阳2024年GDP6102亿,2023年5842亿,净增260亿,全国排名第50位,下滑1位。

在中西部地区,湖北是打造副中心最成功的省份,既保证了武汉在中部第一城的强势地位,又形成宜昌、襄阳两大副中心的双子星座。

从整体富裕程度看,湖北也是中西部第一省。

而且宜襄两城,也是中西部存在感最强的省域副中心,双双奔上6000亿级,领衔中西部第一档。

湖北的经验,值得所有中西部省份学习。

同时,宜襄两城,也是最默契的瑜亮关系,GDP长期存在胶着状态,谁也无法说谁更胜一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湖北的高质量发展。

1992年到2003年,襄阳的经济规模大于宜昌,被认为是湖北第二城;

2004年到2014年,宜昌的经济规模又大于襄阳,被认为是湖北第二城;

2015年到2023年,襄阳的经济规模再次大于宜昌,被认为是湖北第二城;

2024年,受汽车工业的影响,襄阳没能跑赢宜昌,再次被宜昌反超。

32年来,宜襄竞争,可谓惊心动魄、荡气回肠、举国罕见。可以说,双双都是“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有人说,为什么不是GDP高达7548亿的榆林?

能源型城市的存在感,无法与有现代化产业支撑的城市作对比啊!同样,2024年实现GDP6363亿的鄂尔多斯、实现4575亿的包头都不作参考。

第二档:5000亿级洛阳、岳阳、芜湖、遵义“四大金刚”。

洛阳

三、洛阳2024年GDP5181亿,2023年5481亿,净增300亿,全国排名第55位,排名未变。

四、岳阳2024年GDP5127亿,2023年4841亿,净增286亿,全国排名第60位,排名未变。

五、芜湖2024年GDP5120亿,2023年4741亿,净增379亿,全国排名第61位,排名未变。

六、遵义2024年GDP5027亿,2023年4601亿,净增426亿,全国排名第62位,跃升1位。

跑得最快的是遵义。

这一年,遵义再次拉开与追兵绵阳的距离,夯实“西部非省会第一城”。

遵义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也与贵州大力支持遵义做大做强分不开的。

到目前为止,贵州也是西部唯一一个拥有“双中心”的省份。

芜湖虽然排位未变,但已经拉近了与岳阳和洛阳的距离。2025年,芜湖与岳阳的位次很有可能要重排。

芜湖最大的法宝就是创新!

因为创新,坐稳了安徽副中心地位。

因为创新,芜湖诞生傻子瓜子、奇瑞汽车、三只松鼠等一系列创新名片。

芜湖

芜湖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不仅自己会创新,而且只要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创新的方法,就会采用。比如,绵阳市的创新营商品牌“企业家早餐汇”,芜湖率先学习采用。

有时候,学习别人还需要勇气的喔!拼经济,勇者胜!

绵阳没有茅台五粮液那样的暴利产业带来丰厚的财收,但可以像芜湖那样拼科技创新和持续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

绵阳,会不会是下一个芜湖?

第三档:4000亿级赣州、南阳、保定、常德、绵阳、九江“六朵金花”。

赣州

七、赣州2024年GDP4940亿,2023年4606亿,净增334亿,全国排名第63位,下滑1位。

八、南阳2024年GDP4879亿,2023年4572亿,净增307亿,全国排名第65位,下滑1 位。

九、保定2024年GDP4773亿,2023年4012亿,净增761亿,全国排名第68位,跃升12位。

十、常德2024年GDP4532亿,2023年4385亿,净增147亿,全国排名第73位,下滑4位。

绵阳

十一、绵阳2024年GDP4344亿,2023年4038亿,净增306亿,全国排名第77位,排名未变。

十二、九江2024年GDP4021亿,2023年3845亿,净增176亿,全国排名第86位,下滑2位。

这个梯队的城市竞争好激烈,像赣州、南阳一年净增300多亿排名还下滑,包头、绵阳净增300多亿只能原地踏步。

最大的黑马是保定,一年净增761亿,增量比一揽子万亿级城市还要高!

这一年,保定在河北从全省第5跑到第3位,在全国像坐直升飞机似的从第80位飙升到第68位,直接从绵阳的追兵干成了绵阳的标兵。

2024年,保定为什么成为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中最大的神话?

从2025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高新企业、新能源车和3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崛起,并借助五经谱的力量一飞冲天!

保定,曾经做过300年的河北省省会,清朝著名的直隶总督,衙门就设在保定,被誉“京畿重地”。因受北京、天津虹吸,现仅为三线城市。

河北助力保定重新崛起,意义重大。

最没落的是九江,2022年GDP4026亿,全国排名第73位;2023年GDP3845亿,全国排名第84位,三年连跌13位。

还有2024年下滑4位的常德,近几年来每年GDP增量都只有100多亿,在全国排名逐年下滑。

在这个档位中,赣州、南阳、保定在2025年必然杀入5000亿阵营,晋级为省域副中心的第二梯队。

还有一个落单的第三档曲靖。

曲靖2024年GDP3677亿,2023年4048亿,负增长371亿,直接从全国第76位跌到第96位,2025年很有可能被踢出GDP百强城市。

曲靖,很有可能重蹈柳州、桂林的命运。

相关阅读:中国14座经济下滑城市,在两省区爆发,有的曾碾压绵阳十几年

13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在2024年的表现可以分5个梯队——

上表为2024GDP百强城市,表源:微信公众号《GDP国内生产总值》

上表为2023GDP百强城市,表源:微信公众号《GDP国内生产总值》

一飞冲天的是保定。

跑出超常速度的是遵义、宜昌。

正常发挥的是芜湖、洛阳、岳阳。

未达预期目标的是赣州、南阳、绵阳。

前两个很遗憾推迟一年迈入5000亿俱乐部,绵阳在2024年未进入万众期盼的4500亿大关,同样推迟一年杀入5000亿阵营。

有些失速的是常德、九江和襄阳。

最悲催的是曲靖。

保定和遵义,既有产业的优势,也与河北、贵州全省的战略息息相关,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借助五经谱的力量。

宜昌、芜湖、洛阳、岳阳既有历史积淀,也有产业崛起的出色表现。

赣州、南阳、绵阳其实没有实质性的下滑和进位,只是没有省级层面的助力,所以这一年的表现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好。

常德、九江和襄阳因产业原因失速,但襄阳瘦失的骆驼比马大,掉队的几率几乎为零。

总而言之,赢的城市在于科技创新+现代化产业+省级层面的重点支持;跑输了的城市无一不是产业单一和老化的原因,这种情况下,想让以全省的力量推一把都无从下手。

省域经济副中心,是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协调、快速发展,再造经济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国家和省级层面的政策、资源支持不可少,但自己加油干,向前冲仍然是第一推动力。

否则就会像广东的湛江、汕头那样,曾经也被赋予省域副中心的重任,但是干得不好,这个身份自己都不敢再提,提出来就是被洗刷的对象。

想起官方的一句套话:实干就是能力,落实就是水平。挺好。

0 阅读:0

浩宇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