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首飞4年后,中国花20亿美元采购24架苏35,为何如今不见了?

雨后清新满人间 2024-12-03 14:36:16

“弯道超车”、“白菜化”,这些曾经一度在军迷圈子里热议的词,如今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可你知道吗,早年的中国空军受的窝囊气可多了去了,就连歼-20首飞后我们也不敢大张旗鼓的炫耀,而是转头与俄罗斯达成了单价高达8500万美元的苏-35采购合同。

对此有人猜测,是不是歼-20技术不够完善,所以需要苏-35充当挡箭牌?

纵使外界议论纷纷,这场中俄军购协议并未受到影响,最终我国决定以合同金额约20亿美元的天价,购买24架苏-35战机。

按理说事情进行到这个地步,苏-35应该在我国空军史上大放异彩才是,可不知怎么回事,在往后的数年时间里,苏-35就跟消失了一样。

不禁令人疑惑,我们费这么老大牛劲,就是放着吃灰的?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时间回溯到2010年前后,国际政治舞台暗流涌动。美国高调宣布“重返亚太”战略,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一时间各地区安全局势日趋紧张,各国都在加紧提升军事实力,一场看不见的军备竞赛悄然展开。

而对于中国空军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尽管当时歼-20已经实现首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空工业的雄心壮志,但距离真正形成战斗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毕竟发动机技术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的短板,制约着国产先进战机的快速发展。所以在歼-20尚未成熟的时期,中国空军迫切需要一款能够迅速提升作战能力的先进战机,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外部压力,维护国家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苏-35的出现恰逢其时。

虽然无法与五代机相媲美,但对于急需提升实力的中国空军而言,苏-35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能够有效增强中国空军的威慑力,填补歼-20服役前的空缺。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如此乐观的,因为当时许多人对引进苏-35的计划保持着怀疑。

其中苏-35的交易价格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曾有报道称,中国购买苏-35的价格远高于俄罗斯自用价格,甚至达到了1.5倍。这让人不禁质疑:中国是否当了“冤大头”?

然而,如果仔细分析各种报道,会发现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因为军火交易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除了战机本身,可能还包含了技术转让、人员培训、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附加条件。

尤其是苏-35还配备117S发动机和“雪豹-E”雷达等先进技术,这个对于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而言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所以如果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所谓的“高价”或许就有了合理的解释,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并非盲目采购,而是进行了一场精打细算的“战略投资”。

另外这里还要插上一嘴,当时我们提出采购苏-35的数量是24架,但俄罗斯却提出要我们采购48架。

很显然,这个提议被我国拒绝了,当然拒绝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并不是冤大头,苏-35再好,也只是个四代半,我们提出购买的主要目的是为歼-20研发、服役争取更多的时间,同时也为了学习技术,所以24架完全足够了。

当然这个我国的拒绝让俄罗斯很是不快,为什么这么说呢,完全是因为俄罗斯航空业缺钱啊,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五代机的量产中,所以好容易逮着个“冤大头”不得使劲薅还等什么呢!

当然,中国的采购部门也不是吃素的,想拿我们的钱去更新装备,没门!

最终,我们以20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拿下了24架苏-35的军备采购,正式开启了获取先进技术,为国产战斗机的研发提供借鉴的课题。

当然,对于俄罗斯而言,向中国出售苏-35也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其中夹杂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当时,俄罗斯经济面临困境,军工企业急需资金支持。

恰好中国有了采购苏-35的意向,俄罗斯一合计,既能缓解了资金压力,也为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中国真是俄罗斯的好朋友。

什么,你说难道俄罗斯就不怕中国把苏-35的技术吃透,从而超过他嘛?那你可枉做小人了,人家俄罗斯敢给就不怕你用,更何况在老毛子的认知里,一直都觉得中国航空是落后的,就算真的吃透了苏-35,想要追上俄罗斯的脚步也需要更多的时间啊,而那个时候俄罗斯早就研究出更先进的战机了,所以人家根本不在乎区区的四代半。

然而,俄罗斯大大低估了中国军工技术的进步速度,哪怕是继承了苏联底蕴的俄罗斯也组织不了中国军工的“弯道超车”速度。

2019年,俄罗斯举行航展,中国派代表团参加,其中主要展示了先进的无人系统、小型飞机,以及商用/民用飞机,包括歼-20、“翼龙”无人机、枭龙”、运-9E运输机模型等一系列国产先进军机惊艳亮相,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军工的巨大进步。

俄罗斯终于意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进口俄罗斯武器装备的国家,此后,俄罗斯停止了向中国推销苏-35等先进战机,或许是看清了现实,也或许是带着一丝无奈。

可苏-35在中国的命运转折并未因此听停歇,随着中国军工技术的快速发展,国产歼-16、歼-20等先进战机陆续服役并形成战斗力,苏-35在中国空军中的地位逐渐下降,最终沦为“鸡肋”。

它既不具备五代机的隐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在维护保养方面也与国产战机体系不兼容,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和成本,可直接退役显得有些浪费,毕竟这是一笔巨额投资;但继续将其作为主力战机使用,又显得有些鸡肋。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空军采取了“物尽其用”的策略。

目前苏-35主要用于执行日常巡逻、警戒任务,以及在周边海空域与其他国家战机进行对峙。

当然并不是说苏-35不好,只是说对于目前战机多到起飞的中国来说,苏-35已经不够看了,当然对于一些仍然以三代机为主力的国家而言,苏-35仍然具备一定的威慑力。

未来随着中国空军注入更多的力量,苏-35可能会正式退役,但不可否认的是苏-35为我国航空工业带去了新思路,就冲这一点,钱就没白花!

3 阅读: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