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秘的歼11D战机为何始终不能服役?与歼20有何关联?

雨后清新满人间 2024-12-03 16:16:39

歼-11D,一个萦绕在中国军事爱好者心中多年的名字,一个充满未解之谜的型号,它像幽灵般存在于网络图片和论坛讨论中,却又从未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

那么,被捧上神坛的歼-11为何会惨遭“冷藏”呢?

上个世纪末,我国订购的第一批苏-27战机抵达中国境内,从此开始了“侧卫”系列战机在中国30年的服役历程。

其中歼-11A就是从苏-27的基础上国安产化组装的版本,它继承了苏-27的优点,也同样背负了它机体设计寿命变短、航电系统落后、发动机寿命短的缺陷。

这时候肯定会有人说,既然我们都重新组化了,为何不优化缺陷呢。

不会真的有人天真到以为一款武器的研发跟大白菜收割一样简单吧,放眼全球,每一款武器的研发没有个十几二十年,你想列装?简直是做梦,时至今日,哪怕是美国,也不能说拿出来就拿出来,不然的话他的B-21隐身轰炸机早就问世了。

所以千万别问为什么,问,就是当时我国还不具备可以研发超越苏-27的战机。

可当年研究不出来,并不代表明年、后年、大后年研究不出来,2002年,我国第三代重型、超音速、全天候歼击机歼-11B首飞。

可这仍然不够,因为别的国家也在紧锣密鼓的研发战机, 尤其我国空军本身就比比人起步的要晚,所以哪怕歼-11B已经是我国在国产化方面迈出的一大步,但在整体性能上,与配备了117S矢量发动机、“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载荷能力、机动性能显著提升的苏-35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尤其是歼-11B 本身由于机头减重过多,还需要加装配重块来维持平衡,这无疑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歼-11B缺乏对精确制导武器的支持,这在现代空战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短板。

那段时间我国空军可谓是举步维艰,国外先进技术制裁、国内技术瓶颈,难道中国真的就研发不出成功的三代机、四代机甚至五代机?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中国人从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与毅力,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歼-11D项目应运而生。

或许是受国外先进战机的刺激,自我国开始研发歼-11D后,关于它的传闻就没停过,军迷们争相描绘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图景,比如它将借鉴歼-20的部分先进技术,例如更先进的航电系统、复合材料应用和隐身设计理念,以全面提升其空战性能,甚至在隐身性能、态势感知能力、机动性等方面,可能都将超越苏-35,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强侧卫”等等一系列殷切期盼。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即便歼-11D真的拥有如此强大的性能,其研发和生产也必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先进航电系统、高性能雷达、新型复合材料,这些“黑科技”背后,是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漫长的研制周期。

更关键的是,歼-11D的研发,与歼-16、歼-20等项目的资源需求存在冲突,任何时候中国空军都必须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最优的战略选择。

那么歼-11D项目真的就停止了吗?

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歼-11D项目最终演变成了歼-16,这一观点并非空穴来风。

歼-16作为一款多用途战斗机,其部分设计理念和技术特征,与网络上流传的歼-11D信息高度吻合,例如,两者都强调了对空、对地、对海的多功能作战能力,都采用了先进的航电系统和雷达技术。

甚至在实际作战中,歼-16完全可以与歼-20形成高低搭配,共同完成复杂的作战任务。

在这种多层次的作战体系下,纯粹的空优战斗机,在五代机时代的的优势下地位逐渐下降,让人不得不发出“四代机再怎么改,也打不过五代机”的感慨。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发展四代半空优战斗机的意义何在?这或许是歼-11D项目最终被搁置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目前关于歼-11D项目继续投产或者下马的消息一直没有定论,网络上流传的试飞照片和零星消息,就像烟雾弹一样,让人难以捉摸。

所以与其纠结于它是否存在,不如深入分析其背后可能的逻辑:歼-11D的“反复横跳”,是否是中国空军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的动态过程。

又或者歼-11D项目并非完全下马,而是转入了技术储备阶段?

不管是哪种原因,都是中国空军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不断权衡利弊,做出理性选择的结果。

中国空军的发展战略,并非简单的追求单一机型的极致性能,而是注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作战体系。

在有限的资源下,优先发展五代机和多用途战机,是符合中国空军战略需求的理性选择。

至于歼-11D,它或许会以另一种形式,继续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资料:

论歼-11B的复产和歼-11D的命运

外媒:歼11D未配有源相控阵雷达 性能接近苏35

从苏-27到歼-16D:侧卫来华30年

1 阅读:521
评论列表
  • lod 3
    2024-12-15 00:04

    歼11-D好像是电子战机

  • 2024-12-04 19:12

    晚生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