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一个极端的利己主义者,塑造了秦朝,同时也毁了秦朝

秋珊说文化 2025-01-14 09:22:46

秦朝作为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贡献自然是不可评价的。可秦始皇一人的力量是不可以开创这么一个大帝国,在他的后面还有丞相李斯的辅佐。可李斯这个人是在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物,他为秦朝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他也间接造成秦朝的灭亡。综合来说,李斯有才不假,可这个人骨子里就是个利己主义者,秦始皇死后,为了自己权力不减,才扶持了胡亥。这种热衷于权力的人,终会被权力所噬。

李斯是楚国人,没发迹前在郡中担任小吏,有天他看到身处厕所和粮仓的老鼠有截然不同的遭遇。他感慨环境对人的影响就像老鼠一样,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李斯对权力的热衷。于是李斯拜师荀子,学习治国之术,他还有一个同门师兄韩国公子韩非。学成之后,韩非身为韩国公子,回到了韩国,可韩非虽为公子,却因口吃没有受到韩王的重用。李斯则回到了自己的母国楚国,楚王昏庸,李斯觉得楚王不值得侍奉,当时六国的国力已弱于秦国,李斯去到了西方的秦国,去谋求功名。

来到秦国后,当时秦庄襄王刚刚去世,李斯也没有什么身份,只能去相邦吕不韦门下当舍人。吕不韦很赏识李斯,就让他当了丞相府的郎官。李斯就有了见到秦王的机会,李斯对秦始皇说:“庸人往往错失时机,而成大业必须狠心”。从前秦穆公称霸,却没有东进中原,是因为诸侯实力强大,周氏的影响还很大,因此,就算有五霸,还是尊敬周天子。而秦国自秦孝公以来,历经六代,诸侯就像秦国的仆从一样,如果大王不抓住机会,等到诸侯强大之后,就不好控制了。

秦始皇觉得李斯是个人才,就派他去游说六国,瓦解六国君臣的关系,不久,秦始皇封李斯为客卿。可随着秦始皇加冠,假宦官嫪毐叛乱,被秦始皇平定,而嫪毐由于是吕不韦引荐,吕不韦也被波及,废黜相位,被贬到封地洛阳。吕不韦失势,嬴氏宗室掌握权力,正好郑国作为韩国间谍的事暴露,嬴氏宗室向秦始皇告状,以李斯为首的外客被驱逐。李斯就写了一篇《谏逐客书》列举献给秦王,其中列举了秦国自秦穆公重用百里奚、蹇叔等人才并国二十,称霸西戎。秦孝公得到商鞅,秦国才由弱变强,可以东出中原。秦惠文王得张仪,秦国开始大出于天下。秦昭襄王得到范睢,秦国才可以傲世天下。可见外客的重要性,大王不能因为一些人而对外客丧失信心。

秦始皇看到后,撤回了驱逐外客的诏书。后秦始皇读到韩非的书,觉得韩非是大才,让秦国大军包围新郑,就为了韩非入秦。韩非入秦后,秦始皇没有因为韩非的口吃而忽视他,反而被他的才能所折服。李斯和姚贾因为韩非的原因被秦王忽视,就对秦王说:“韩非是韩国公子,他心在韩国而不在秦国”,如果你不把他打入大牢,他会做出对秦国不利之事。秦王认为他们说的对,就暂时将韩非关押起来。李斯暗中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后来,秦王十分后悔,想要释放韩非,可他已经被杀了。韩非被李斯毒死的,或许是李斯是嫉妒韩非的才华,自己会被雪藏。

韩非死后,李斯成为了秦始皇的好助手,李斯圆滑且有能力,深受秦始皇宠爱。比如他在先灭赵还是先灭韩这一问题上,坚决主张灭亡弱小的韩国,起到威震诸侯的作用。减小灭国大战阻力,加快统一进程。期间,秦灭楚的过程中,曾派左丞相昌平君驻守陈郢,秦始皇派蒙恬、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楚。结果昌平君投降楚国,20万秦军深陷包围圈中,全军覆没,只剩李信、蒙恬两位大将逃出。秦王大怒,秦庭中自宣太后到秦始皇,近百年的楚系势力连根拔起。其中,不可能没有李斯的手笔,昌平君一走,丞相之位空虚,不正是李斯上位吗?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左右丞相,立李斯为丞相。李斯真正走到了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统一之后,李斯主张“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力主郡县制,废除分封制,设置“三公九卿制”等,从思想和制度上,奠定了中华大一统的基础。李斯确实有才,也说到秦始皇心里,可正是这么一个忠心的人,最后却背叛了秦始皇。

一切还得从沙丘之变说起,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开启了第六次东巡。在来到沙丘时,秦始皇突然病重,写下传位诏书,传位于长公子扶苏。可秦始皇的近侍赵高却有别样的想法,赵高跟扶苏不对付,扶苏认为赵高只是一个拍马屁的小人,赵高也知道扶苏继位,自己将没有出头之日。转而将目标看到了胡亥,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且胡亥特别依赖赵高,如果胡亥继位,整个秦朝不就赵高说了算吗?可光靠一个人是不行,他还需要得到丞相李斯的支持。当晚赵高找到李斯,劝说李斯迎胡亥上位。李斯作为始皇帝的追随者当然不想违背始皇帝的遗命,可赵高说,如果扶苏继位,肯定以蒙恬做丞相,你虽不会死,可权力也就随之没了,李斯沉默片刻,决定迎胡亥继位,为了自己的权力。

得到李斯的承诺后,三人进入始皇帝寝宫,修改诏书。并传令马上回到咸阳,期间,秦始皇的尸体发臭,赵高就假借秦始皇的命令在轿中放了大量咸鱼,用腥味掩盖尸臭。回到咸阳后,赵高假借始皇帝诏令立胡亥为新帝,赐死扶苏和蒙恬。可怜的扶苏致死还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让父亲生气。“沙丘之变”后李斯的声望达到巅峰,可这个时候李斯就拦了赵高的路,在赵高的谗言下,李斯落败,被扣上了谋逆罪的帽子,李斯被逮捕,交由赵高审理。李斯被屈打成招,承认所有的一切罪行。

李斯的结局不太好,先是黥面,然后劓,砍断左右脚,又腰斩,最后是剁成肉酱。李斯的家人结果也不好,毕竟是谋逆罪,按照秦法,李斯被“夷三族”,其子李由在于起义军的作战中战死。李斯也成为秦国历史上,死的最惨的丞相,甚至超过了被车裂的商鞅。可李斯为官数十年,就没有人为他求请吗?李斯在秦二世和赵高残杀那些忠直的大臣时冷眼相看,当轮到他的时候,谁会求请?更何况当时掌权的是赵高,谁敢求请,结果肯定会比李斯还惨。

当年,秦二世刚继位,李斯做丞相多年,经过多年的积累,政治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根本不是一个赵高和秦二世可以对抗的,可当赵高和秦二世残杀秦始皇旧臣和嬴氏宗亲的时候,李斯选择了默认。当赵高要处置正直的大臣,李斯也没有阻止,结果就是忠于赵高的大臣开始进入朝堂,赵高对天下郡的人事开始调动时,也没有提出反对,这就造成朝堂中都是忠于赵高的人,此时李斯也没有能力奈何赵高,李斯这个时候还沉溺在权力的漩涡中,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是个光杆司令,还想继续欺负赵高,结果李斯被诬告入狱。满朝都是赵高的人,谁敢给李斯求请?

在秦人眼中,李斯就是赵高的帮凶,“沙丘之变”后,他们虽然控制了咸阳,可蒙恬拥有30万长城军不容小觑。怎么对付蒙恬和扶苏,很多主意就是李斯出的,比如囚禁蒙恬,接管大军的人,都是李斯的人,那么抓到蒙恬后,如何处置蒙氏兄弟,这俩人达成一致,处死蒙恬、蒙毅。蒙氏家族自蒙骜入秦为将,历经蒙武到蒙恬、蒙毅,蒙氏家族早以进入秦国的世族。况且李斯和蒙恬是政敌,所以,当秦人把残害宗室和忠臣扣到赵高和李斯上。所以,秦人对李斯的恨不亚于赵高。

除这一方面,李斯的发家史不那么好看。李斯身为吕不韦的舍人,在吕不韦遇难时,没有受到波及。在秦国统一之前,李斯在秦国担任的是廷尉。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官职不了解,要知道廷尉这个官职,跟“酷吏”相关。汉朝时两个酷吏,景帝时的郅都和武帝时的张汤,都是廷尉出身,廷尉这个职位容易得罪人。结局不太好,唐朝武则天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启用酷吏,确实维护了统治,不过酷吏本身结果不太好,被统治者作为替罪羊以谢天下。或许始皇帝在用李斯的时候,就想让他做一个孤臣,孤臣不能结党,只能忠于皇帝,可谁知道最后李斯跟胡亥和赵高成为一党,灭亡了秦朝。

李斯长期担任廷尉,秦法又完善和严苛,李斯又是法家坚实的护道人。保不齐谁家因为事进去了,李斯肯定不能网开一面,说不定那家的权贵就恨上了李斯,秦始皇十年,随着吕不韦和郑国的事相继出现,秦国的老贵族就蛊惑秦始皇发布《逐客书》,可李斯的《谏逐客书》一篇文章改变了秦始皇的想法,老贵族怎么可能乐意,这就是李斯得罪人的开端。李斯的权力是基于秦始皇的信任,他在秦国是没有根基的,秦始皇死后,再也没有皇帝信任他,他还那么傲慢,怎么能活下去。

李斯的命运或许在他归于赵高一党时,就已经注定,李斯本身的性格缺陷也是他灭亡的重要原因。李斯为了权力可以放弃很多,他就比韩非更适合进入官场,他懂得讨皇帝的信任,所以,秦始皇在位时,他的地位就没有被人撼动。他是个利己主义者,可一旦拥有权力后,他就会迷失自我,在毁灭中灭亡。

0 阅读:22

秋珊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