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权势滔天,发动政变杀死秦二世胡亥,却轻易被子婴所杀?

秋珊说文化 2025-02-27 05:43:38

公元210年,一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秦始皇病逝,庞大的大秦帝国走向了下坡路。随后发生了秦二世胡亥继位,扶苏自杀,不过三年,帝国开始崩塌。而一切的推手就是太监赵高。赵高在我国历史上名气很大,他身为宦官,却可凭一己之力让秦朝灭亡,其危害之大,细思极恐。

赵高的出身相比百姓来说,还是很高的,他出身于嬴姓赵氏,大概率是秦国或赵国王室后裔。不过运气不太好,母亲入宫成为奴婢,自己也成为秦宫中的一个小宦官。在秦始皇加冠的时候,发生了嫪毐之乱,虽叛乱最后被平定,可也让秦始皇对宦官有些防备。可赵高却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得到了秦始皇的赏识。主要是赵高会伺候人,作为下人,他了解秦始皇的喜好,通过溜须拍马和阿谀奉承,成为秦始皇的近臣。

秦始皇执政中期,赵高被任命为中车府令,掌管玉玺和皇帝的车马,还成为了秦始皇小儿子胡亥的老师,这是赵高人生的转折点。在此后数年,赵高深受秦始皇信任,直到秦始皇37年,秦始皇死在了第五次出巡中,临死前让赵高草拟拥立扶苏的遗诏,让赵高前往上郡,蒙恬代管军事。扶苏和赵高不和,赵高明白一旦扶苏继位,自己会失去现在的一切。作为胡亥的老师,他明白胡亥就是个草包,如果胡亥继位,自己说不定可以更进一步。可光靠自己还是不够,他又找到了李斯,李斯作为丞相,在朝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于是赵高劝说李斯,扶苏与你不睦,扶苏继位丞相必然是蒙恬,你的未来会怎么样?

而拥立十八公子就不一样了,此后,朝局你就说了算。三人一拍即合,篡改了遗诏。为了统治安定,策划了针对扶苏一派的大屠杀,蒙氏兄弟和扶苏被杀。秦始皇的儿子和女儿也被杀,只有子婴逃过一劫,他为什么没有被胡亥所杀,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或许是没有威胁,也或许是比较能装。胡亥继位后,赵高升为郎中令,三人成为秦朝的核心决策者。胡亥此后在后宫寻欢作乐,诏令都以赵高代为传递,不过李斯挡了赵高的路,赵高的目标是掌握秦朝。

不久之后,陈胜吴广起义爆发。赵高趁机诬陷说,李由身为三川郡守,却不抵抗,致使盗贼猖獗,况且盗贼的同伙跟李斯是同乡,赵高向胡亥报告李斯谋反。李斯于是上书为自己辩解,胡亥还是不相信的,为了扳倒李斯,赵高不断罗织罪名,李斯虽然自私,可也不希望秦朝灭亡。李斯联合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上书劝谏皇帝,应该停止修建阿房宫。减少劳役,保证国家稳定,这一上书,直接点燃了皇帝的怒火,派人将李斯、冯去疾、冯劫等人下狱,冯去疾、冯劫不堪受辱,在狱中自杀。李斯被赵高严刑逼供,李斯被折磨的体无完肤,只能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谋反。秦二世大怒,下令将李斯腰斩,灭三族。

可笑的是,赵高派人去雍丘抓拿李斯长子李由,李由死守雍丘,被起义军所杀。赵高对外公布,李由被使者就地正法。赵高继而成为丞相,而胡亥也是信任赵高,把国事全部交给赵高,自己去到后宫享乐去了。于是赵高在朝中开始排除异己,一天,赵高趁君臣朝贺的时候,派人牵来一匹鹿,声称自己进献一匹马给皇上,胡亥虽然糊涂,不过鹿还是马还是能分清楚的?赵高于是问君臣,这是鹿还是马呢?那些奉承赵高的就说是马,而朝中的忠臣还有搞不清意图的,就说是鹿。群臣的回答让胡亥有些糊涂,认为自己是不是冲撞了神灵,才会认马为鹿。于是就带来了太卜来算下,太卜是赵高的人,说:“陛下是因为没有沐浴才看错了”。于是赵高就支开胡亥,让其去上林苑沐浴了。胡亥走后,赵高就把说是鹿的大臣都杀了,留下来的就是赵高一派的人,此时赵高已经掌握秦庭,权力已经超过胡亥。

不久后,秦朝进入了危险的境地,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胡亥派章邯率领修建陵墓和宫殿的劳役去抗击起义军。起初的时候,形式很好,大有平定叛乱的趋势,可巨鹿一战,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章邯投降,二十万秦军被屠杀。起义军逼近咸阳,刘邦率领的军队从南边逼近武关,而项羽也快来到函谷关。直到如今,战报再也不能隐瞒,本来赵高为了麻痹胡亥,营造的是天下大定的局面,得知叛乱不能平定,胡亥大怒,赵高害怕胡亥迁怒自己,赵高就开始考虑如何保全自己。

此时,刘邦的使者找到赵高,承诺如果刘邦进入咸阳,就拥立赵高为关中王。赵高就动了杀掉胡亥的想法,希望能以此去跟刘邦邀功,于是就找到自己的弟弟赵成和女婿阎乐制定了杀掉胡亥的计划。让阎乐率领一千人假扮成山东的农民军,趁着夜色进入胡亥所居住的望夷宫,杀掉守卫,胡亥还在享乐中,当得知叛乱,就喊人,可是只有一个宦官来保护他。胡亥对阎乐说,我是皇帝你敢谋反,阎乐说:“如今外界农民起义四起,你个昏君,人人得而诛之”。胡亥哭喊着希望阎乐能饶自己一命,可是阎乐不许,胡亥无奈自刎。而胡亥死时,不过在位二年多。

第二天,赵高召集权臣,把玉玺戴在身上,说:“皇帝昨晚已经被农民军所杀,国不能一日无君”。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可以登基为帝,群臣冷冷的看着他,无动于衷。赵高大怒,群臣想要谋反不行?可是没有人搭理他。赵高只能退而求其次,大家既然不支持自己继位,不如拥立一个傀儡皇帝,这样国事还是自己说了算。不过当时秦朝宗室都被杀的差不多的,赵高只能拥立子婴为帝。不过为了自己以后称帝做准备,就说如今六国已经不服从秦朝的命令,而且统治的面积不如当初,就退帝位,而改称“秦王”。

按照秦国的惯例,新王登基应该先斋戒五日,等五日后在太庙继秦王之位。子婴本来就不想当秦王,他明白秦国如今是赵高的一言堂,况且秦国如今已经烂了,灭亡不过是早晚的事。可作为嬴氏宗亲,除掉赵高也是义不容辞。他知道自己只是赵高的一个傀儡,会成为以后赵高跟楚国谈判的筹码。所以不管是为自己还是为秦国,赵高都必须死。子婴跟两个儿子和身边的太监韩谈商量,他对三人说,赵高杀掉秦二世,本想自立为帝,却得到不到群臣的支持,而为了更好的控制国家,他才拥立自己也王,自己只不过是赵高跟起义军谈判的筹码,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三人商量,在斋戒结束后,假装自己装病,让赵高来看望自己,然后你们趁机杀掉赵高。

很快,斋戒的时限到了,按照子婴的设想,赵高带着玉玺来到子婴的住处,他已经沉溺在当王的设想中了,毕竟他是不会想到子婴会违抗自己,自己身为一个宦官,竟然也能称王,真正的一人之上、万人之上。不过赵高不会想到,刘邦不是真诚的跟自己合作,刘邦早就见到武关的守军,说赵高是如何背信弃义,他们不过是赵高的炮灰,还不如投降。当赵高来到子婴的门口后,子婴派人对赵高说有病,赵高都来到这里,自然不会无功而返,就进入到宫内。当他进入宫中,被韩谈埋伏的兵士所杀,赵高死后,子婴正式登基为王。赵高被夷三族,赵高不会想到当初任他处置的子婴,会反噬他。不过,子婴继位的时间太短了,虽然他继位后,努力扭转秦国的颓势,也无能为力。

子婴继位后,刘邦已经攻下武关,武关作为秦国的南门户,竟然如此容易就被攻下。子婴知道后,派军进驻蓝田,防御刘邦军队,但被刘邦击败。刘邦已经进军霸上,距离咸阳城只有一步之遥。刘邦派人劝降子婴,此时,朝堂中大部分人都主张投降刘邦,子婴无奈,只能出城投降。子婴投降后,樊哙建议杀掉子婴来赢得天下人的民心,而刘邦为了在关中地区立足,获得秦人的支持,曾想要立子婴为国相。不过不久,项羽攻破函谷关,从正面灭亡秦国,项羽坐拥40万大军,而刘邦只有10万人。只能退军霸上,项羽进入咸阳,项羽进入咸阳后,杀掉子婴及所有秦国宗室,纵容手下在秦国烧杀劫掠,整个咸阳宫被烧毁。

子婴在位不过46天,他在位期间,秦国的统治力大大降低,已经不足以支撑帝号。所以子婴也不是秦三世,只是秦王,秦国虽然灭亡于子婴手中,可灭亡却不是因为子婴的所做所为,其中胡亥和赵高应该要付主要责任。而赵高作为当时实际上秦国的最高统治者,却轻易被子婴所杀,主要是赵高杀胡亥和忠臣们已经引起秦人的仇恨,而赵高立子婴的时候,也是自己大意,赵高被杀后,他的追随者们当然不会违背民意给他报仇。

0 阅读:11

秋珊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