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汤,一个汉武帝时期的酷吏。说起酷吏,我们想到的都是坏人。比如唐朝时期的周兴、来俊臣,“请君入瓮”的典故就是说的他们,他们在武周时期通过罗织罪名,屠杀达数万人,“酷吏”在古代可是“头顶生疮,脚底下流脓的角色”,坏透了。可张汤虽是以“酷吏起家”,也是因酷吏得到汉武帝重用,可他同时也是我国法学界的鼻祖,他在汉朝时期还干起了立法工作,比如后世著名的律法,《唐律》、《宋刑统》里面很多的条款,都是根据张汤制定的法令演变过来的。

说起张汤的出身,也不算太好,虽不算平民百姓,可也当不了什么大官。汉朝的选官制度不像唐朝科举,有才就会任用,汉朝可是举荐,张汤的父亲是长安县的县丞,县丞是县令的副手。当时一个县也没有几个官吏,县丞也要承担审讯犯人的工作,张汤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学到了关于法律方面的东西。话说,有一天张汤的父亲外出,自然让儿子守护家舍。等到父亲回来后,发现家中的肉丢了。父亲怀疑是张汤趁自己不在,把肉吃了,就把张汤狠狠打了一顿。张汤自然不能吃哑巴亏,于是就在厨房中一顿查找,发现家的屋角处有个老鼠洞。

当掘开老鼠洞,不仅发现洞里有一块肉,还有一只肚子圆滚滚的老鼠。张汤并没有将老鼠打死为自己出气,而是煞有介事的将老鼠绑起来审问起来。一边审问还写记录,将老鼠按律分尸处死。刚好张汤的父亲进入厨房,一看儿子写的判词和审讯记录,觉得儿子天赋异禀。以后,在审问案子时,就让儿子在旁学习。可光会审案子,还是不能出人头地。可张汤的父亲,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丞,也没能力让他做官。张汤的父亲于是费尽心思,托各种关系,让张汤在长安县的牢房里做了一个狱卒。按理说,张汤一辈子应该也这样了,最好混一个狱卒中的头目就退休了。

可张汤不是普通人,他十分有心机,他想要当大官、出人头地。机会很快就来了,武阳侯田蚡的弟弟周阳侯田胜因为犯事进了牢狱中,张汤明白这是转运的契机,别的狱卒看到有钱的犯人,就是敲诈一笔。可张汤知道田家是长安城有势力的大家族,田胜虽然犯了事入狱,可犯的也不是死罪,还会被放出去。如果我雪中送炭,好好关照他,他不就会感谢我吗?想通了的张汤,就用自己的权力,让田胜在牢房中吃好喝好睡好,都说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让田胜记住了张汤的恩情,没过多久,田胜就被自己家里捞了出去。他自然没有忘记帮助自己的张汤,介绍他到哥哥田蚡府上当了一名书吏。侯爷府上的书吏,也不算是正式官员,说白了,还是个臭打工的。

可张汤的运气也不错,他的主子田家兄弟交了好运了。田蚡有个同母异父的姐姐王娡,因为长的漂亮,入宫当了宫女,后被汉景帝看上,当了妃子。王娡给景帝生了一个儿子刘彻,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刘彻被册立为太子,王娡也成为了皇后,随着刘彻的登基,王娡也成为皇太后,姐姐成了太后了,外甥还成为皇帝,田蚡、田胜哥俩也算是鸡犬升天。田蚡更是不得了,后来还成为了丞相。张汤作为田蚡的手下,在田蚡的举荐下,进入御史台成为御史。张汤也熬成了正式官员,你要知道御史是负责监察各级官员的地方,御史虽品阶不高,可地位可不低,关键是直接任命于皇帝。

张汤进入御史台,可不仅仅是当一个普通的御史混吃等死,他在等一个机会,能攀附上皇上的机会。没过几年,机会就来了。随着窦太皇太后的去世,陈阿娇也因为没有儿子被汉武帝冷落,金屋藏娇言犹在耳,可男主人公可变了心,可见帝王家无亲情。陈阿娇因为被皇帝冷落而着急,从民间找了一个巫师进宫做法,想要通过巫术让皇帝回心转意。可不久有人就说有人想用巫术诅咒皇帝,皇帝大发雷霆,要把事情查清楚,案件就给了御史台,由于这件案情是麻烦事,这是皇帝的家事,并且陈皇后的家族是汉朝的开国功臣,陈皇后的母亲是大长公主刘嫖。没人敢查这个案子,毕竟稍不留意就落着个满门抄斩。

这个时候张汤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案子不好办,张汤为什么上杆子送死?因为当时张汤的靠山田蚡病死,张汤想要往上爬,只能去讨皇上欢心。张汤在这件案情上,深入追查党羽,甚至严刑逼供,屠杀贵族近300人,最后陈皇后被废。汉武帝认为他很能干,晋升为太中大夫。其中他跟赵禹共同制定法律,对任选官吏十分严苛,根本不会出现走后门的人。不久,赵禹升迁为中尉;张汤为廷尉。

可廷尉不是张汤的终点,当时有人向皇帝告发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的谋逆。可他们都是皇亲国戚,还是手握地方大权的地方诸侯,没有人敢办,最后汉武帝交给了张汤。张汤在办理案件时,不仅刨根问底还大搞株连,最后,两位王爷被迫自杀,还牵连出3万人被杀,其中不乏高官。汉武帝高兴,升张汤为御史大夫。有人会说了,他把皇亲都杀了,你还不处罚他?当时汉武帝正处于削藩,西汉自汉高祖分封刘氏诸王,王爷们掌握一地的军政、财政大权,随着时间的增长,王爷们有了跟朝廷作对的实力。比如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所以汉武帝早期实行“削藩、推恩令”,降低地方对朝廷的威胁,所谓的两王谋反,或许也是汉武帝故意为之,就是杀鸡儆猴。

御史大夫可是三公之一,由于张汤“酷吏”的名号,朝廷上没人不怕他,就连丞相都惹不起他。可张汤不仅是“酷吏”,在治国理财方面也是好手,当时汉朝正对匈奴作战,国库自然空虚,为了收集钱财,张汤请求制造白金货币及五铢钱,垄断盐铁的生产和买卖,排挤富商大贾。从王公贵族手中拿钱,让王公贵族对张汤是恨透了。除此之外,张汤还反对跟匈奴和亲,你能想到张汤既能审理案件又能摸清皇帝的心思,怎么不受皇帝的宠信。

可酷吏没有什么好下场,张汤也是如此,张汤得罪人太多,还都是王公贵族,他们要想过好日子,必须除掉张汤。赵王刘彭祖跟丞相府的三位长史向皇帝告状,说张汤利用制定法律的便利,大量囤积金钱。刘彭祖是皇帝的亲弟弟,汉武帝有些动摇,就派赵禹去彻查这件事。赵禹早就被贵族他们收买,赵禹见到张汤说:“阁下为什么这么不小心,你得罪多少人你不知道吗”?还是希望你能认罪,我可以保全你的家人,要不就你那些审讯人的手段,你能撑住吗?张汤自然知道自己的刑具有多可怕,于是就自杀而死。

张汤死后,朝廷对张汤抄家,可是仅发现500金,还都是皇帝赏赐的。皇帝也知道张汤为人廉洁,就赐死了告状的三位长史,丞相被迫自杀,汉武帝升了张汤儿子的官职。张汤作为一介平民,在汉朝能做到三公之一,也是非常励志的。他懂得如何抓住机会,从而成功。要知道酷吏可做不到三公,甚至丞相都被弱化了,可汉武帝却能对张汤信任,可见张汤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