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到爱妾帐中休息,一觉睡到天大亮,醒来后却把爱妾直接斩杀

简史说 2024-11-13 13:27:28

文|简史说

编辑|简史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如此大气磅礴的诗,出自三国时期,逐鹿天下的曹操之手。

孙盛曾在《异同杂语》中称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曹操有治世的才能,可为乱世一统的枭雄。

曹操,字孟德,历史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小心谨慎,攻打徐州,布防后方……

曹操一路上位,是他实力的体现,也是他步步为营的结果,他的成功离不开他猜测多疑的性格,喜怒无常、难以琢磨的行为。

据说曹操在爱妾房中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床,立刻变脸,挥剑将爱妾斩杀,这其中难道有什么隐情?还是曹操生性残暴,喜欢滥杀无辜?

曹操误杀父亲挚友——吕伯奢

曹操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氏,但是家族落到曹嵩手中时,已是落魄不堪,曹嵩只能投奔宦官曹腾,成为曹腾的养子。

曹操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讨厌别人称他为“宦官之后”,为此常常与人打架斗殴,也落了个不学无术的名声。

曹操年幼时放浪不羁,有些许侠气在身上,也喜欢四处结交朋友,在汉末黄巾时,他呼吁讨伐董卓,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稳,赢得不少名气。

年轻气盛的曹操握着自己的七星宝剑就要暗杀董卓,一腔热血,不懂算计,结果被房中的铜镜“出卖”,董卓大怒,一路追杀曹操。

根基不稳的曹操追随者寥寥,董卓权势滔天,逃亡的路上曹操狼狈不堪,最后只能躲在父亲挚友——吕伯奢的家中。

吕伯奢年迈已高,听到曹操自报家门,又有为天下人除暴政的决心,他不顾外面的追杀令,将曹操领到自己家中藏好,躲过几轮官兵的搜查。

曹操奔波多日,实在太累,卧地而眠,恍惚中,他听见“嚯嚯嚯”的磨刀声,梦中,董卓正提着到砍刀朝他砍去,曹操梦醒。

曹操惊出一身冷汗,短暂的休息没能让他的状态好转,他迷迷糊糊的推开房门,看见吕伯奢的儿子正在院子里磨刀。

曹操心慌不已,隐隐约约的他还听见吕伯奢的儿媳正在说着杀什么,曹操更加确定自己心中的判断:吕伯奢一家要拿他的人头去悬赏。

曹操决定先下手为强,他提着自己的剑,迅速的朝吕伯奢的儿子刺去,赤手难敌长剑,吕伯奢的儿子很快躺在血泊里。

曹操杀红了眼,吕伯奢一家,除了外出的吕伯奢,皆没能幸免于难,血洗吕家的曹操来到厨房,看到绑在长凳上的猪,知道自己错怪了吕伯奢一家,吕家是想杀猪招待曹操。

开弓哪有回头箭,曹操只能硬着头皮离开,去寻找新的谋生之路,谁料曹操在离开的途中遇到了买酒回家的吕伯奢。

吕伯奢见曹操要离开,好言挽留,但曹操怕吕伯奢回家知道真相,以后会报复自己,于是趁吕伯奢不注意,将长剑刺入他的身体……

曹操纵横乱世,疑心太重,在知道自己错怪吕家时,也没有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而是心狠手辣的永绝后患。

曹操的疑心帮他铲除了很多心思不轨之人,但是也让他尝到不少苦头,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江面雾朦朦,草船借箭取成功

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曾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周瑜是才子,但是奈何心胸太狭隘,容不下小小的诸葛亮。

周瑜在军中对诸葛亮放狠话,限他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要知道,水上作战,箭是不可替代的武器,各军中都在积极造箭,但谁能三天造十万支呢?

诸葛亮知道周瑜是想给他一个下马威,折损他在军中的颜面,让军中的众将领知道,谁才是军中的军师。

“神算子”诸葛亮和曹操打过这么多交道,非常了解曹操的为人,也摸清了一些曹操做事的风格,于是,周瑜这一招,他接了。

诸葛亮算出,两日后河面会起大雾,这几个时辰的大雾曹操定会严格把守,恐有敌军偷袭,这正是“借箭”的好时候。

曹营果然等到了偷袭,雾面上隐隐约约的出现了大量的船只,曹操逮到机会,即刻下令往湖面上的船只上射。

顷刻间,箭如雨点般朝湖面上的小船射来,箭将小船扎的犹如一只只刺猬,隔岸的诸葛亮摇着羽扇,抚须长笑。

十万支箭是周瑜给诸葛亮下的套,草船借箭是诸葛亮给曹操下的套,一环套一环,最后损失最大的还是曹操。

《三国志·吴主传》中不曾对“草船借箭”有详细描述,但是曹操的疑心病确是由来已久,想必箭射吴船并非空穴来风。

杨修自作聪明,惹来杀身之祸

曹操知道,军事上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扭转如今紧张的局势,当初的“草船借箭”就是最沉重的教训,所以他很害怕别人猜出他的心思。

曹操对大臣要求十分严苛,身边的人都很害怕他,他曾说自己“梦中喜杀人”,大臣们并不当真,只是当句玩笑话。

一次,曹操半夜睡觉,蹬掉被子,守夜的侍从帮他把被子重新盖好,谁知就是这一举动,竟然给这个侍从带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摇摇晃晃,刀起人头落,可怜的侍从就这样死了,从此曹操睡觉时,再也没人敢靠近半步。

曹植的幕僚——杨修猜到曹操为何“梦中喜杀人”,原因是曹操曾经趁董卓睡觉时,想要刺杀董卓,最后事情败漏,给他留下了不少阴影。

曹操如今位高权重,他害怕自己就如当年的董卓,会有图谋不轨之人想要从后面刺杀他,所以才不喜欢睡觉时有人靠近。

杨修是个聪明绝顶的人,他很会揣测别人的心思,特别啊是曹操的想法,他还曾多次帮助曹植通过了曹操的考验。

杨修不懂收敛,惹来曹操怀疑,但是曹操也是惜人才的主儿,他没有立刻治杨修的罪,而是将他留在身边。

但是杨修算错一卦,在曹植和曹丕中,他选择力挺曹植,多次为曹植出谋划策,曹植因为得了杨修的鼎力相助,日渐高傲,最后惹来曹操不满,将魏太子之位给了曹丕。

后来曹操了解到杨修参与了继位者的争夺中,胡乱猜测自己的想法,并在背后妄自议论自己,曹操怒火中烧。

建安二十四年,杨修为自己的“自大”买单,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处死了杨修。

杨修是才华横溢的,但是他不懂得隐藏锋芒,要知道乱世中,光有才华是不够的,还要跟对人,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跟在曹操这样疑心极重身边,就不可胡乱揣测。

神医华佗难医“心病”

曹操对事总是比别人想的长远,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年迈时,常常会出现头疼欲裂的情况。

曹操部下有想邀功者,为曹操推荐了华佗,这位曾为关羽刮骨疗毒的神医,在曹操多次请求下决定出山为曹操看病。

年事已高的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提出了“开颅治病”,换句话说,就是切开曹操的上头颅,才能治疗这头风病。

曹操一听要开颅,便怀疑华佗是受了他人指使,定是要害自己,开颅不就等于杀了自己,他还从未听说过开颅治病的。

曹操当即下令将华佗关押起来,严刑拷打,供出他背后的指使者,不然就将华佗拷打至死,推荐华佗的那位将军也被斩首。

每逢夜晚,曹操只要想到还有人要致自己于死地,他就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这也就更加重他的病情。

曹操没办法,只能暂时将华佗从大牢里放出来,给曹操开些缓解疼痛的方子,华佗知道曹操的头风病已经深入骨髓了,不是一般药物就能治疗好的。

华佗开了方子后,便以家中妻子年迈为由,向曹操告假回家,曹操还要靠华佗的药治病,不好不依华佗的意思,于是放华佗回家了。

华佗回家后,曹操多次派人去请华佗回去看病,华佗认为曹操的病无法根除,他的医术有限,希望曹操另请高明。

曹操想起华佗曾要开自己的头颅,如今又概不复命,定时与他人串通好的,于是他派兵前往捉拿华佗,以“欺君之罪和不从征罪”将华佗再次关押大牢。

在此期间,曹操多次对华佗严加拷打,逼他供出同谋,华佗只说自己医者父母心,并未有害人的想法,拒不认罪,最后华佗被拷打致死。

华佗死后,曹操的病情越来越重,没多久,曹操在洛阳死于头风病,错过了开颅治疗的最好时机,也算死于自己的“疑心病”。

只可惜华佗一生的医术,没能完好的保留,就这样死于狱中,后来曹操的儿子曹植患病,可惜世上已无华佗,年纪轻轻的曹植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三更未起床,曹操怒杀小妾

大事上,曹操从来都是小心谨慎,排兵布阵、进兵退兵都把控的很好,小事上,他也十分严格,稍有不慎,他就会大怒。

一日行军中,曹操来到爱妾的房中休息,期间曹操对爱妾宠爱有加,展现出平时没有的温柔,爱妾也频频惹曹操欢笑,二人氛围融洽。

将要入眠时,曹操叮嘱爱妾,明天早上三更时就要叫醒自己,明天有一个重要的军事会议要讨论,爱妾点点头。

期间,曹操因为头疼,辗转半宿都睡不好,直到后半夜,他才浅浅睡去,爱妾守在他身边,一会儿为他递水,一会为他擦汗。

曹操没睡多大一会儿,天就蒙蒙亮,到了三更时,曹操的呼噜声刚响起,可见睡的正酣,爱妾不忍心叫醒他。

其实爱妾也是有私心的,曹操接连数日的征战,常常讨论战情到深夜,很少能够见到他的面,如今曹操好不容易来了,她不想这么早的喊醒曹操。

再者说,曹操的爱妾这么多,如果曹操能在她的帐篷里呆的时间久一些,这绝对能成为其他妾室嫉妒的对象,以后在妾室中也能站稳脚跟。

这位自以为是的爱妾就这样趴在曹操的身边睡下,嘴上还洋溢着洋洋得意的笑,这一觉,曹操睡到天大亮。

曹操醒后,爱妾佯装刚睡醒,不紧不慢的侍奉在曹操身侧,帮曹操整理军好军装,并伺候曹操洗漱。

曹操全程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爱妾以为自己在曹操心中的与众不同,如果再有个一儿半女,自己的后半生定是不用愁了。

爱妾这边还做着春秋大梦,谁知曹操没用早膳就离开了爱妾的帐篷,走时,还对门口的侍卫低声交代了几句。

曹操走后,侍卫就提刀将爱妾斩死在帐篷内,爱妾死前还不明所以,瞪大了双眼,像是遇到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原来,曹操只是因为爱妾没有在早上三更时喊醒自己,擅作主张的让他睡到天亮,导致曹操错过一个军事会议。

曹操眼里容不下沙子,也容不下擅自为自己做主的人,不管这个人是何等身份,他讨厌别人揣测自己的想法。

曹操的爱妾自作主张,换来了曹操无情的斩杀,在曹操的世界里,不需要人真正的懂他,也没人能够懂他,无端的揣测只会招来曹操的怀恨。

结语:

曹操是个胸有谋略之人,也是个任人唯才的霸主,但是他的谋略不能被窃取,惹到曹操猜忌的人一般不会有好下场。

曹操拿下了半壁江山,却没有像世人料想的那样登基称帝,他曾说:“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矣!”

也许是为了不走寻常路,也许是怕世人读懂他,曹操做了不少出人意料地事情,或许正是如此,他才能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一统江山,逐鹿中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如曹操诗句里说到的,他有满腔热血,即使人已暮年,他仍不改雄心壮志。

曹操一生荣辱参半,世人对他的看法也褒贬不一,他雄心壮志是真,他狡猾多疑也是真,这也许就是英雄该承受的非议吧。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