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们说到,关税风波扰动后,玉米开始回归国内供需市场,尽管玉米依然在上涨,但是这时候的上涨已不再是关税扰动下的情绪层面的助推了,而是回归到了国内市场。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近期的大风天气影响了玉米的上量,所以在山东华北玉米上量低迷的情况下,玉米自然上涨。
但是我们昨天也分析过,这种上涨大概率不会持久,因为现在无论是深加工还是饲料企业都不具备持续提价的条件。
一是库存高企。
无论是深加工还是饲料企业,玉米库存均处于高位。
数据显示,深加工目前企业库存近60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而饲料企业库存也约为35天左右,同样也高于去年同期。

二是需求不旺。
由于下游产品需求不旺,走货较慢,且玉米价格上涨以后拉升了成本,于是深加工利润亏损,开机率降低,自然也没有动力提价再收玉米。
而饲料企业也由于养殖业不景气,以及小麦即将收获,采购玉米的意愿也不强。
这是现阶段玉米的现状,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是虽然关税对玉米的实质影响不大,但是玉米依然要面临两个调整:
第一个调整是进口玉米减少后,国内玉米市场的重新平衡。
这个平衡包括两个方面:
一个是供需。
虽然说进口玉米对国内玉米市场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也存在一定影响,主要是南方销区进口玉米减少后,需求将转向国产玉米,而由于我国玉米是北粮南运,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玉米的流向。
过去几年,在进口玉米持续超过配额的状态下,国内玉米贸易流向形成了一种平衡,但现在这个平衡要被打破,进口玉米大幅回落以后,局部地区玉米贸易将重新寻找新的平衡。
另一个则是政策。
农业是政策性行情,玉米更离不开政策的主导。

而今年来看,政策端对于玉米的利好十分明确,并且预计不止今年,在国际市场风云变幻的大背景下,政策端挺粮的决心大增。
一个需求增加,一个政策力挺,这也是玉米价格重心上移的底气。
第二个调整就是心态及情绪的调整。
近几年,情绪对行情的影响明显放大。
一方面是近两年国际市场并不稳定,先是疫情,然后是俄乌冲突,现在又是关税战,使得市场情绪波动较大。
另一方面,也是互联网普及以后,各种消息乱飞,也不乏各种炒作看涨看空,也影响了正常的行情判断。
包括比如这次,受关税影响,玉米看涨情绪再次大增。
但也要看到,这种情绪影响正在减弱,或者说随着玉米市场逐渐回归平稳,情绪扰动也变得有限。
一是玉米行情变得越来越可控。
无论是疫情还是俄乌冲突等,都是突然性事件,所以往往给粮食市场造成了突然性的冲击,但关税战并不是。

因为在2018年我们就经历过,而且随着这次特朗普再次胜选以后,这个关税战可以说是早有预料的。
而这次中国打得是有把握之战,所以关税对于玉米的扰动一定是有限的,情绪层面不宜过分放大。
二是玉米的顶底越来越明晰。
今年玉米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筑底清晰,同时顶部也比较明确,即玉米难大跌,但同样也不会像前两年那样大涨,更多是一个动态小幅上移的趋势。
所以在看玉米的涨跌的时候,也要在这个大背景下去看,才不会偏离。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