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从年后玉米上涨以来,后续的每一次上涨都被认为是大涨,但很遗憾,都没能再创辉煌。
再后来就是美国发起了关税战,于是新一轮的扰动。
但是现在来看,关税战引起的骚动也渐渐平息了。
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玉米不是豆粕,豆粕波动大是因为豆粕主要依赖于进口大豆,所以关税对进口大豆的影响相对较大。
而玉米呢,玉米的波动主要依赖于国内供需,进口玉米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已经大幅降低。
所以,当市场看明白这个逻辑以后,自然也就动不起来了。
于是,玉米在经历了一番折腾之后,再次回归国内市场,确切地说,是回归到国内供需市场。

其实这个事已经反复说过很多次了,今天就再细致地说一下。
决定国内玉米行情的就3件事:
一是供需,二是政策,三是情绪。
首先说供需。
玉米的供需也说过很多次,整体看今年玉米供需偏紧,原因是去年玉米减产以及水分粮居多,玉米总体质量有所下降。
这就导致品质玉米供应减少,供应有所下降。
而需求呢,养殖业今年不太好,总体预期行情要弱于去年,但是饲料需求也不光是看养殖行情,还要看存栏,说白了猪活着就要吃饲料的。
所以生猪存栏倒是并不低,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066万头,环比增长0.1%,同比则增长0.6%,是正常保有量的105.9%,处于黄色区域。
所以饲料刚需仍然有支撑,但是需要时间,跟猪价行情淡旺季有很大关系。
再说深加工。

深加工去年就表现不错,到今年随着玉米价格重心上移以后,深加工利润明显缩窄了,甚至部分地区已经亏损。
所以深加工采购玉米的动力就很小,但也并不是没有机会,也是需要时间。
其次说政策。
政策端对玉米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底要托住,但顶也要限住,也就是说,玉米比往年价格重心要上移,但是不会疯涨。
为什么要上移,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一是国内外大环境决定的。
比如现在美国搞关税战,其实是早有预料的,所以中国早就开始布局了,这也就奠定了今年玉米的一个主基调,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年都没过完呢,中储粮就已经开始发布增储的消息了。
二是我们之前也分析过,国内小麦供应宽松,一直压制着小麦价格,而最低小麦收购价上调以后,小麦压力其实更加增大了。
那么过剩的供应必然要进行消耗,怎么消耗呢?
饲用替代是最好的出路,所以这也是今年玉米政策宽松的一个原因。

第三再说情绪。
情绪并不能改变供需,但是却能改变玉米的行情节奏。
如果按供需来看的话,四五月份的玉米限制比较多,也很难走出太大的行情来。
为什么?
因为这时候供应不紧,而且需求不旺,再加上临近小麦收获上市,替代预期增加,基本没什么太大的推动力。
而现在呢,受关税扰动的情绪也降温了,所以玉米折腾了一番后,重新回归到了供需层面。
这是好事。
因为这意味着,情绪已变得理性,不会对市场节奏过分抑制或扭曲,是有利于玉米整体行情发展的。
所以我们依然认为,四五月的玉米难有太大的行情,更多是以震荡为主,玉米的行情仍需等待。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