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广东篇中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3-05 17:33:58

(湛江、肇庆、江门、茂名、惠州)

湛江市,因史上曾属椹(shèn)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又称港城,广州湾、白瓦特城。

赤坎区,原为海旁坎头,土壤为砖红壤,裸露面为赤色粘土,故名赤坎。法国租占广州湾初,把整个广州湾划为分二市(麻斜市、西营市)三区(赤坎区、坡头区、淡水区)进行治理。赤坎区名由此而来。

霞山区,由霞山村得名,又称西营。

坡头区,以驻地坡头镇命名因地处一山坡高处而得名。

麻章区,《雷州府志》记载,“麻章”因多有剑麻及章鱼而得名。

廉江市,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濂江县,属招义郡。《读史方舆纪要》卷104谓九州江唐时为龙化水,有支流南廉水,“唐廉江县以此水名”。

吴川市,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置吴川县(治设吴阳),因县东有吴川水而得名,隶属扬州高州、高凉郡。

雷州市,唐朝初年,雷州半岛的行政区划属南合州。贞观元年,南合州更名为东合州。贞观八年(627年),东合州改名为雷州,州治为海康,上属岭南道,这是雷州有名之始。因境内雷山雷水得名,又说因当地崇拜雷神得名。又称海康。

遂溪县,据《雷州府志》记载:“遂溪”是取“溪水合流,民利遂之”之意。

徐闻县,据康熙年间《徐闻县志》载:“徐闻迫海,涛声震荡,曰是安得徐徐而闻乎?此徐闻所由名也”。梁模《广东壮语地名初探》(载广东省《地名工作通讯》总第37期)认为,徐闻为古僮人的集居地,应为壮语地名。“徐”壮语意为村,“闻”即汶字音(今两广的广大地方仍称泉水为汶水),故“徐闻”意为泉水村。

———————————————————————————————————————

肇庆市,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又赐名肇庆府,为肇庆名之始,意为“始兴庆祥”的发祥之地。《舆地纪胜》卷96:“徽宗封端王,以潜邸陞兴庆军节度,广东运判燕瑛奏兴庆军元系端州,寅缘陛下潜邸,欲望亲洒宸翰,赐以美名。遂赐名肇庆府。”又称端州。

端州区,1988年肇庆市升为省辖市,置端州区,端州之名始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端州治此。

鼎湖区,因鼎湖山得名。

高要区,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建县,以羚羊峡(古称高要峡)居高险要之势而得名,初隶交州苍梧郡。《读史方舆纪要》卷101:高峡山“府东三十里。高百余仞,周十里,与烂柯山对峙。江流至此,夹束而出。一名高要峡(今羚羊峡),汉以此名县”。

四会市,因县境有四水会流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卷157:“四会者,东有古津水、浈江,西有建水,北有龙江,四水俱臻,因以为名。”

广宁县,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秋。析四会县永集乡的太平、永义两都,清泰乡的大圃都及重山乡的柑榄都,共4都11图,置广宁县,取“广泛安宁”之意。《读史方舆纪要》卷101:“嘉靖三十七年平大罗山贼(按,此为封建统治者对大罗山瑶民起义的侮称),因析置广宁县”,取“地广而永宁”之意。

怀集县,《郡县释名》:“《天文志》云,怀集以水名怀溪也。”

封开县,开建县,南朝宋元嘉中置开建县,以开江为名。

德庆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康州为绍升为府,颂其以德致庆,名为德庆府,德庆之名自此始得,隶属广南东路。又称康州。

———————————————————————————————————————

江门市,因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烟墩山和江北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又称四邑、五邑。

江海区,依江临海,故名。

蓬江区,以境内蓬江得名。

新会区,新会在秦朝时属南海郡,到三国时期孙权置为平夷县,意在对当地以土著居民为主的稀疏人口实行镇抚,到晋朝改称新夷。“新会”一名最早出现在距今1500多年前的东晋,当时叫“新会郡”。又称冈州。

台山市,明朝分出新会县西南部设“新宁县”;民国三年,考虑湖南、广西也有新宁县,为了避免重名,于是因县城北有三台山这一自然地貌而改名为“台山县”。又称姜吴、新宁。

鹤山市,于雍正九年在鹤城镇设置“鹤山县”,因城北有一小山,形似仙鹤而得名。

开平市,开平原为恩平、新会、新兴三县交汇地带,大部分地域本属恩平,其北部低山丘陵区在明朝成为造反民众的聚集之所,朝廷常常为此发兵镇压,曾在此设立“开平屯”,取“开通敉[mǐ]平”之意,派军队驻扎,一边屯田垦荒,一边维持治安。

恩平市,最早设县是在三国时期的吴国,始称“思平县”,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48肇庆府《古迹》:“思、恩字形相似,唐改齐安为恩平,是复晋、宋故名,而字画稍讹耳。”

———————————————————————————————————————

茂名市,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置茂名县,为纪念古道士潘茂名而得名。《太平寰宇记》卷161:茂名县“以道士潘茂姓名为县名”。另据《新唐书·地理志》:茂名县“以茂名水为名”。

茂南区,以茂名县南部命名。

电白区,梁大通二年(528年)再析高凉郡置电白郡,以其地多电闪、雷鸣而得名。《舆地纪胜》卷118:“雷州之北,高州之南数郡,亦多雷声,似在寻常之外。”

高州市,之名源于高凉郡。《太平寰宇记》卷161引《投荒录》云:“高凉郡土厚而山环绕,高而稍凉,故以为名。”又称潘州、高凉。

化州市,化州古称石龙,相传有龙潜于罗江之中,变化无穷,北宋太平天国五年改称化州。又称罗州、南石州、辩州、陵水郡、勋州。

信宜市,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怀德、潭峨、特亮3县,并入信义县(属窦州),因地南近信山,北接招义山而得名。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因避宋太宗赵光义讳,信义改称信宜。又称玉都。

———————————————————————————————————————

惠州市,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改为祯州,宋天禧五年(1021年)以避仁宗讳,改祯州为惠州,此为惠州名称之始。由祯改惠,义相近,皆为美好吉祥之词。

惠城区,以惠州市简称命名。

惠阳区,惠州又称惠阳。

博罗县,《后汉书·郡国志》注:“有罗浮山,自会稽浮往博(罗)山,故置博罗县。”但《宋书·州郡志》称:“二汉皆作‘傅’字,《晋太康地志》作‘博’。”

龙门县,县治设于西林部七星岗,地势险要,为水陆交通要冲,被称为上龙门,故而得名龙门县。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42广州府《古迹》“上龙门镇”条云:县“以龙门镇为名”。

惠东县,因在惠阳县之东,故名。

———————————————————————————————————————

梅州市,清光绪《嘉应州志》卷4:“宋改敬州为梅州,本以山水得名。”又称嘉应府/嘉应州、循州、敬州、齐昌府。

梅江区,以梅江得名。

梅县区,始建城于秦朝,2013年10月梅州市梅县撤县设区。又称程乡县。

兴宁市,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和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雷公墩。

大埔县,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46潮州府《古迹》:大埔县“治大埔村,因以为名”。

丰顺县,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46潮州府《古迹》:丰顺县“治丰顺镇,因以为名”。乾隆三年,准析海阳丰政都,大埔县清远都白芒社和嘉应州程乡县万安都的径心、环清、建桥三堡等田粮户设置新县。钦定县名丰顺。又称岭东、新阳、揭岭、凤里等。

五华县,1914年改名五华县,因县治北枕五华山故名。又称长乐县。

平远县,因其界于武平、安远之间,故名“平远”,亦含平定远方之义,隶属江西赣州府。《读史方舆纪要》卷103:“县以接壤于武平、安远,因名。”

蕉岭县,1914年,因避免与河南省的镇平县相混淆,改名为蕉岭县,“城跨蕉岭之上,县以岭名”。因县治北有小山名蕉岭得名。又称蕉阳、桂岭、镇平县。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1 阅读:2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