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安徽篇下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2-20 17:37:57

(黄山、阜阳、宿州、滁州、六安、宣州、池州、亳州)

黄山市,唐天宝年间设太平县。1983年改黄山市,因在黄山之北,故名。1987年屯溪市并入,市府迁驻屯溪。据《方舆胜览》:黄山“在太平县南三十里。旧经:黄帝栖真之地。”又称为新安、歙州、徽州。

屯溪区,名源于水名,“屯”字据《广雅》解释为“聚也”,诸溪聚合,谓之屯溪。又称昱城。

黄山区,以黄山得名。

徽州区,以古徽州为名。

歙县,秦置歙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县南有歙浦,因为名。”《新安志》:“或曰歙者翕也,谓山水翕聚也”。因境内高山环抱,峰峦起伏,河流纵横,萦回曲折,故以为名。又称徽州府、歙州。

休宁县,东汉末置休阳县。晋改海宁县。隋改休宁县。休宁,乃合休阳、海宁为名。

黟(yī)县,秦置黟县。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祁门县,唐永泰二年(766年)置祁门县。据《续文献通考》:唐永泰初,方清伪置阊门县,后因其垒置县,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

———————————————————————————————————————

阜阳市,清置阜阳县。1975年设市。小山为阜,县在山南,故曰阜阳。又称颍州、汝阴、顺昌。

颍州区,以古颍州得名。颍州东魏置,治长社,在今河南长葛县西一里,后移治颍阴,改称郑州,即今河南许昌市治,北周又改为许州。唐朝的时候重新设置,改名为汝阴郡,到了宋初的时候称为颍州,升为顺昌府。金得为颍州,治汝阴。到今天属安徽阜阳市管辖。

颍泉区,因处在颍河、泉河之间而得名。

颍东区,因处在颍州以东而得名。

颍上县,隋大业二年(606年)设颖上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地枕颖水上游为名。”

界首市,1948年设界首市。1953年撤,并置界首县。因西与河南省交界,而安徽省自此始,所以名界首。县因界首集而得名。1989年设市。又称慎城。

临泉县,1935年设临泉县。以临颍河支流泉河之上,故名。

阜南县,1950年由阜阳县南部地区析置阜南县,因在阜阳之南,故名。

太和县,金章宗泰和年间改陈留县为泰和县,以年号命名。元改为太和县。又称细阳、鹿上、邢丘、廪丘。

———————————————————————————————————————

宿州市,唐置宿州。据《史记》:“殇公秋立,封孙文子林父于宿。”据《元和郡县志》:宿州“取古宿国为名”。1979年设市。又称蕲城、云都、宿城。

埇桥区,系由原县级宿州演变而来。区境位于古汴河南岸,古称埇桥镇。

萧县,春秋时为萧国地。秦置萧县。以古萧国为名。又称龙城、萧城。

砀山县,秦置砀县,隋置砀山县。据《水经注》:“应劭曰,县有砀山,山在东,出文石。秦立砀郡,盖取山之名也。又称下邑。

灵璧县,宋元祐元二年(938年)以零璧镇置零壁县。据《名胜志》:“以县产磐石,珍之如壁,故名。”宋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灵壁县。

泗县,北周设泗州。因泗水得名。1912年改泗县。又称泗州、虹县。

———————————————————————————————————————

滁州市,隋开皇初置滁州。因滁水为名。1912年改县,1989年设市。又称涂中、清流、新昌、永阳。

琅琊区,因琅琊山得名。

南谯区,因三国魏曾侨置南谯州得名。

天长市,唐天宝七年(748年)置天长县。据《太平寰宇记》:“唐玄宗开元中以诞辰为长秋节,逐改为天长县。”《舆地纪胜》:“按《会稽志》云,玄宗初以诞节为千秋节,后改天长地久节。”天长县以天长节为名。1993年设市。又称千秋、石梁、永福。

明光市,1932年置嘉山县。以境内有嘉山,故名。1994年改设明光市,寓意吉祥。又称嘉山、睢陵。

全椒县,全椒县古名椒邑,初建于西汉,县名由古国演变而来。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汉在故椒邑置县设治,故名“全椒县”。又称椒陵、山桑。

来安县,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改来安县.据《太平寰宇记》:“来安水在县东三里,源出马岑山,东流至来安村为名。”又称建阳、永阳、顿邱。

凤阳县,《明一统志》记载,凤阳因在凤凰山之阳,故名。又称钟离、濠州、凤阳府。

定远县,南朝梁置定远县。据《太平寰宇记》:“梁天监三年,土人祭丰据东城,自魏归。武帝嘉之,改曰丰城,立为定远郡,又改为广安郡定远县。”县之得名以此。又称曲阳、东城、临濠、荫陵。

六安市,奉置六县。西汉置六安国,东汉置六安县。以古六国为名。六安之名始于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国,历史悠久。因舜封陶于皋,故后世称六安为皋城。1979年设市。又称皋城、皖西。

金安区,设立于1999年9月,属六安市主城区。

裕安区,1999年9月2日,设立裕安区。

叶集区,明弘治至万历年间,始有叶姓商贾定居形成集镇,初名叶家店。清乾隆二年,叶家店已逐步兴盛,遂取代开顺街(今金寨县城)为巡检司治,定名为叶家集。

霍邱县,南朝梁置霍邱戌。隋开皇十九年(599年)置霍邱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志云:周成王时,霍叔迁于此,县因以名。

霍山县,在合肥市西南。南朝梁置霍州,又置岳安县。隋改岳安县为霍山县。按《安徽通志》:霍山在“霍山县西北五里,县以此名”。按,霍山“在县西北”误。据《读史方舆纪要》:霍山在“县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

金寨县,1949年设金寨县,以县治金家寨为名。

舒城县,春秋时为群舒地,汉置龙舒县。唐改舒城县,据《旧唐书·地理志》:“取古龙舒县为名。”又称龙舒、舒县、庐江郡、舒州、舒鸠。

———————————————————————————————————————

宣州市,晋置宣城郡。隋置宣城县,为宣州治。1987年改为宣州市。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宣城地区和县级宣州市,设立地级宣城市。又称爰[yuán]陵、宛陵、宣州。

宣州区,以古宣城得名。

郎溪县,1914年置郎溪县。据《桐川志》:“建平县前有郎溪,以居民郎姓得名。其地为郎埠镇。”“郎埠”,又作“郎步”。又称建平。

广德县,东汉中平二年(185年)置广德县。据《旧唐书·地理志》:“至德二年九月,(绥安县)改为广德,以县界广德故城为名”。

宁国市,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置宁国县。取安宁定国之意。又称宁阳、宁川、宁城。

泾县,汉置泾县。据《后汉书·明帝纪》:泾县“有泾水,出芜湖,因水立名。”又称猷(yóu)州。

绩溪县,唐大历元年(766年)置绩溪县。据《元和郡县志》:“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因以为名。”

旌德县,唐永泰中置旌德县。据《元和郡县志》:旌德县“本太平之地,以县界阔远,永泰初‘土贼’王方据险作叛,诏讨平之,奏分太平置旌德县”。据《太平寰宇记》:“冀其邑人从此被化,故以旌德为县名。”

——————————————————————————————————————

池州市,五代置贵池县。贵池水在县西而得名。1988年设市。又称贵池、秋浦。

贵池区,以古贵池得名。

青阳县,唐置青阳县。据《元和郡县志》:“以在青山之阳为名”。

石台县,梁大同二年置石棣县。据《元和郡县志》:“石埭在县西北一百三十里,有两横石壅江,有如埭焉,因为名”。据《太平寰宇记》:“因贵池原有两小石埭堰溪水,遂以为名。”又称石埭县。

东至县,地处长江南岸。1959年由东流、至德二县合并,取二县首字为名。又称尧城、至德、建德。

———————————————————————————————————————

亳州,后周置毫州。据《续通典》,“遥取古南毫之名以名州”。1912年改县。据《后汉书》:“簿,汤所都”。杜豫曰:“蒙城西北有簿城,中有汤彖”。以古簿地而得名。“簿”与“亳”同音。1986年设市。又称焦邑、谯城、谯县、亳县。

谯城区,以古谯城得名。

蒙城县,唐天宝元年年)置蒙城县。据《太平寰宇记》:“南蒙城、北蒙城并在县北八十里,相去四十步,皆自后魏孝文太和七年为之”。唐因以名县。又称山桑、涡阳、淝水县。

涡阳县,北魏置涡阳县。据《水经注》:涡水“又东南迳涡阳城北”。可见涡阳在设县之初即在涡水之南。应名涡阴,取名“涡阳”名实不符。又称道源县、肥水县。

利辛县,1964年置利辛县。因县治在利辛集,故名。又称黄湖、文州。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9 阅读: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