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山东篇下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2-14 19:13:51

(日照、临沂、莱芜、德州、聊城、滨州、菏泽)

日照市,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日照之名始见。金升日照镇为县,仍名日照。1985年升为地级市。

东港区 1992年12月7日,原日照市行政区域设立县级东港区。

岚山区,因境内有岚山而得名。

五莲县,1947年建五莲县,因境内五莲山而得名。

莒[jǔ]县,莒地多产芋,时人称“芋”为莒,并食之,故以莒为部落名。商属姑幕,周称莒国,秦置莒县,隋设莒州,1913年改州为县。

———————————————————————————————————————

莱芜市,公元前567年(甲午,鲁襄公六年,齐灵公十五年)十二月,齐侯灭莱(注:齐侯灭莱,迁莱于郳)。《水经注》引旧说云:“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升为地级市。

莱城区,莱城区是1992年11月因县级莱芜市升为地级市而设立的县级区。

钢城区,1992年11月,莱芜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钢城区。因为境内有省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莱钢,故名。

———————————————————————————————————————

临沂市,以临近沂河而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1913年撤沂州府设兰山县;1914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1994年12月设地级临沂市。又称琅琊。

兰山区,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山县而得名。1994年县级临沂市撤消设兰山区。

罗庄区,1994年设立罗庄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罗姓人在此定居成村,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

河东区,1994年12月设立县级行政区,隶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

沂南县,因在沂水县之南而得名。1939年置南沂蒙县,1940年改称沂南县。

沂水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东安县为沂水县,因沂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莒南县,1941年1月,析原莒县南部地域成县,故名莒南县。

临沭县,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县,因辖区地跨沭河,故以濒临沭河而得名。

郯(tán)城县,郯城,因郯国都邑古城而得名。秦置郯县,汉代因之。后并入临沂,元末复置。

兰陵县,据传由楚大夫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又称苍山县。

费县,费县,史称古,因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友的私邑——邑,公元前201年建县,故得名费县。又称费城,鄪国,鄪邑,费邑。

平邑县,1946年4月19日,费县改称平邑县(温河县改称费县),因县政府驻地平邑而得名。

蒙阴县,西汉初设蒙阴县,因在蒙山之阴而得名。

———————————————————————————————————————

德州,之名源于安德县,安德县之名源于德水,秦更黄河名为德水,因德水流经县内,故以为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设德州卫。1950年6月建立德州专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地区,1994年12月改设地级德州市。

德城区,明洪武七年移德州治于今城区,始名德州。民国元年改称德县。1946年6月德县解放后,置德州市。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县级德州市更名为德州市德城区。

陵城区,陵城区本名将陵县,始置于隋。故城在今山东陵城区北。宋移治长河镇,即今德州市。元升为陵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为陵城区。永乐七年(1409年)以陵城区与德州互易治所,原德州故治遂袭陵县之名。又称安德、德县。

乐陵市,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乐陵县。大阜曰陵,乐则取四民用足,国乃安乐之义也。1988年9月1日,撤县设市。

禹城市,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县为禹城县。1933年10月18日,撤销禹城县设立禹城市。

宁津县,公元1128年,因临鬲津河而得名的临津城毁于大水,迁至现址,取“安宁”之意,改名宁津县。

庆云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庆云县。城东有一卧龙岗。冈上树繁草盛,其上空常被云雾笼罩。史记天官书曰:"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是谓卿云。"卿云,古以为祥瑞之气,取其意,且卿通庆,故取名庆云。又称景云、卿云、新县。

临邑县,秦时置漯阴县。南朝宋孝建二年(455年)改称临邑县。又称卧牛城、犁城。

齐河县,金天会八年(1130年)撤齐河镇设县,始称齐河县。另,齐河县,因城临济水,济水又名齐水故名。齐河的县城叫晏城,是齐相晏婴的封地。

平原县,平原县因周围地形平坦而得名为平原邑。秦代(公元221年)以平原邑置平原县。又称恩县。

夏津县,夏津县原称县(汉置),隋大业间改县置夏津县。以华夏民族及地处古黄河大渡口而得名。

武城县,战国时属赵地,因地处赵国东部边塞,四无山阜,为防御强齐入侵,岁饬武备,修筑城防以屯兵,是谓武备之城。西汉初年,设东武城县。西晋太康年间,改称武城县。又称贝州。

———————————————————————————————————————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春秋战国曾称聊城邑(今城区西北)。秦置聊城县。北魏于县东筑城置平原镇(今城)。隋废镇,移平原郡与聊城县于此。1952年由平原省划入山东省,1997年改为地级市。

东昌府区,1998年3月设东昌府区,因明代称东昌府,境内有东昌湖故名。

临清市,卫河古称清河,临清因傍清河而得名。西汉初始置清渊县,330年改清渊县置临清县。1958年建县级市,1963年撤市复县,1983年撤县复市。又称清源,清渊,沙丘,永济。

高唐县,高唐因地处沼泽之丘而得名。汉朝置县,元、明、清升县为州,1912年复改县。

茌[chí]平县,秦置茌平县,因县境在茌山之平陆而得名。

东阿县,因济、二水沿今东平湖两岸入境,河曲形成大陵称“阿”。东阿置邑,始见《春秋》,名柯。战国改称阿,秦始称东阿,属东郡。汉置县相沿至今。

阳谷县,隋朝设县时取东阿、阳谷县界“阳谷亭”为名。

莘县,春秋为卫国莘邑,秦置阳平县,606年称莘县。

冠县,因春秋时曾在此设冠氏邑而得名。隋(586年)置冠氏县,1269年升州改称冠州,1370年降州为县,定名冠县。

聊城开发区,2013年3月,聊城经济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

滨州市,因濒临渤海而得名。隋唐五代建县制,五代后周改渤海县为滨州。以东濒渤海得名,滨州之名首见。民国改为滨县。1982年析出北镇与博兴一部分置县级滨州市,因古滨州得名。2000年改为地级市。

滨城区,2000年6月10日,设立滨州市滨城区,因辖区为滨州市城区所以命名滨城区。

沾化区,2014年9月,撤销沾化县,设立沾化区。县名取义于汉代龚遂治渤海“海滨之民”复沾圣化。

博兴县,后唐庄宗李存勖为避献祖李国昌讳,改博昌县为博兴县。

邹平县,西汉以前,夏封舜后姚姓为邹侯,在邹平之域,立邹侯国。公元前201年置邹平县。

惠民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 定州升为武定府,置惠民县为附郭,因有明代开凿的排水渠惠民沟而得名。

阳信县,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阳信县,因治所为韩信自燕伐齐屯兵驻地,又居古笃马河之阳,县名由此而得。

无棣县,春秋设无棣邑,因北界“无棣水”而得名。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置县,袭称无棣县。

———————————————————————————————————————

菏泽市,“菏泽”原系天然古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曹州升为府,设附郭县,赐名菏泽,始以菏泽作为地方名称。1949年设菏泽专区,1967年改称菏泽地区,2000年设地级菏泽市。又称曹州。

牡丹区,2000年,设立菏泽市牡丹区,以原县级菏泽市的行政区域为牡丹区的行政区域,因境内牡丹园而名。

定陶区,定陶之名缘于陶丘。《说文》“陶丘再成丘也,在济阴”,这里有丘双层,像陶灶,故名。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出海至齐,辗转至陶,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又称陶丘、陶、济阴郡。

鄄[juàn]城县,春秋时期为卫国鄄邑,秦时改鄄邑为鄄城,西汉初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鄄城而得名。又称鄄邑、古鄄。

郓城县,春秋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鲁在此驻军并筑城名郓,郓城自此而得名。

又称郓州。

巨野县,西汉始建巨野县,因古有大野泽而得名。

成武县,秦置成武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曾将县名“成”作“城”。195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为成武县。又称郜[gào] 。

单县,古称单父,春秋为鲁国单父邑,秦置单父县,汉代三次为县侯国,一次为县王国。唐末置辉州,宋置单州,明初改称单县。又称单州、湖西。

曹县,明洪武二年,曹州治因水患近盘石镇(今县城),至四年降州为县,始有曹县之名。又称曹州、北亳、磐石。

东明县,公元前140年(西汉建元元年),在此地设置“东昏县”。公元9年(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改称东明县。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1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