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厦门、泉州、漳州)
福建省,唐上元时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因取五州的前二州字而得名。宋置福建路。明置福建布政使司。清置福建省。福建古为闽越族居地,故简称“闽”。又称八闽、八闽大地、海西。
———————————————————————————————————————
福州市,唐开元十三年(725年)设福州都督府。据《元和郡县志》:“因州西有福山,故名。”1946年设市。又称榕城、三山、东越、左海、冶城。
鼓楼区,汉初闽越王首建冶城,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郡守在城楼置铜壶滴漏报时,郡守程师孟于城楼置铜壶滴漏报时,谓之鼓楼,“鼓楼”因此得名。
台江区,旧称南台。公元前202年,无诸-为闽越王,在大庙山建一台,题词:“登南城翘望,有台临江”,故名之。或说,闽江流经市区一段称台江,区以江名。
仓山区,因地处仓前山得名。又称南台。
晋安区,福州早在晋朝时期就划分为“晋安郡”的一个部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相当于现在的福建省,当然所辖的范围不完全等同),而现在的这条“晋安河”则是宋朝时候人工开凿的护城河,当时还没有名字:河上的“乐游桥”改名为“晋安桥”则是拜萨镇冰老先生重修古桥时所赐;直到解放后才因为桥而定出河名,最终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福州对辖区进行重新划分,又因为河名而定出区名。
马尾区,闽江下游有浮礁似骏马,礁西为马头江,礁东为马尾江,旧镇中岐位于马尾江边,马尾地名由此而来。
福清市,名取自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来会于治所”一语中的“永福” (今福建省永泰县)、“清源”(今福建省莆田市)二词。
长乐市,隋朝大业间,长乐属闽县。隋代境内为闽县地。唐武德六年(623年),从闽县析出置新宁县,县治在敦素里平川上(今古槐镇),隶属于泉州(今福州)。同年,取长安久乐之义,改名长乐县。又称长邑、长城、吴航。
闽侯县,明万历八年(1580年)怀安县并入侯官县,闽县、侯官两县并立,同属福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府废,翌年两县合并,各取首字定名为闽侯县。
连江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朝时因县境有一独流入海的小江,名为连江,先因江名。其年改名连江并沿用至今。又称金凤。
罗源县,据《罗源县志》,宋代置罗源县,因县境有一小水,名罗传,古城罗江,源出县西境,东南入海,县以此命名。又称凤川、罗川。
闽清县,据《闽清县志》,五代时闽国由梅溪县改名,梅溪为闽江支流,据说流到县城处特别清澄,因此名为闽清。据《八闽通志》:闽清县”县溪与大江汇,江水浊而溪水清,故名。又称梅。
永泰县,唐代置永泰县。据载,因其建于永泰二年印年号而得名。北宋曾改为永福县,1914年复名永泰县。又称樟城。
平潭县,汉代奉行儒教,民间称“海坛”,海中之坛,即今日“海上平潭”之意。民国正名为平潭,传说是取一巨石为名,曰“磹石”。2009年7月底,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又称海坛岛、岚岛、麒麟岛。
———————————————————————————————————————
厦门市,厦门市的行政建制始于宋朝,属泉州府同安县。明初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迁开始在岛上筑城寨,置卫所,城名“厦门”意寓“祖国大厦之门”。又称鹭岛、新城、禾岛、嘉禾里、嘉禾屿、中左所、厦门城、思明州。
思明区,根据民间传统的说法,是“先有思明,后有厦门”,厦门原称“嘉禾里”,后建“厦门城”,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蕴含“思念明朝”之意),民国初年,建制设“思明县”;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划分行政区域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把本区命名为思明区。又称厦港、开元。
海沧区,源于宋元时代。古时,有条小溪,自北而南流经当地汇入号称“圭海”(海面 有岛名圭屿,今称鸡屿)的九龙口,此溪名沧江,“海沧”即以海口和沧江各取一字为名。在明代称海沧镇。
湖里区,1980年在禾山乡湖里大队划出2.5平方千米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7年,厦门市 增设湖里区,区名取自原“湖里大队”。
集美区,集美原先属于同安县的一个小村庄,地处东溪至石浔入海处,其海湾称浔江, 浔江西岸延续到这个村庄已是末尾,村庄因此得名浔尾,后雅化成集美。
同安区,1996年11月20日,同安县改名为区,以 境内有个同安寨,取“百姓求同安共乐”之意,故名。又称银城。
翔安区,1996年11月20日,同安县改名为区,以 境内有个同安寨,取“百姓求同安共乐”之意,故名。
经济管理区,包括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
———————————————————————————————————————
泉州市,唐置泉州,得名于泉山。据《读史方舆纪要》:“山在府城东北八里,一名北山,一名清源山,周围四十里,横跨十余里,高数千仞,郡之主山也”。1951年设市。又称鲤城、刺桐城、温陵。
丰泽区,因辖区内宋时有水利设施“丰泽斗门”而取区名为“丰泽区”。“丰泽”含有“丰饶之地,恩泽于民”之意。
鲤城区,因古城形似鲤鱼得名。
洛江区,因其辖区内有国内外著名的洛阳古桥,且境内有泉州市第二大河流--洛阳江,故取区名“洛江区”。
泉港区,其辖区内的天然良港-肖厝[cuò]港系泉州新港,故取区名为“泉港区”。又称肖厝。
石狮市,石狮隋代有一风里庵,庵前石亭下屹立两只狮子,故称石狮亭。1942年因亭设石狮镇。1987年设市。又称凤里。
晋江市,唐设县。因水得名。1992年设市。晋代时,中原的士族为避战乱,南渡长江,逃入闽南,定居于今晋江两岸,即将这条河流取名为晋江,晋江地名也因之而命名。又称刺桐、瑞桐、泉安。
南安市,三国吴置东安县,晋改晋安县,陈置南安郡,隋589年置南安县。据《元和郡县志》:“因县有南安江,取以为名”。1993年设市。又称武荣。
惠安县,介泉州湾与湄州湾之间。宋(981年)置惠安县。取吉善安宁之意。
安溪县,后周955年置清溪县。据《安溪县志》:北宋置安溪县。在晋江中游,可通航,江水绕城而过,据说:“溪流清莹,顺下好驶,故曰安溪。”又称清溪。
永春县,据《永春县志》,五代时闽国所置,初名桃源县,后又改为永春县,县据晋江上游,气候四季皆宜,或永春之命名是因此缘故。
德化县,据《德化县志》,唐代析置归德场,五代时闽升为县。
金门县,历代属同安县管辖,1915年属思明县,1914年成立金门县。据《金门志》载,因在金门岛上而得名。又称仙洲、浯[wú]岛。
———————————————————————————————————————
漳州市,唐置漳州。唐代将领陈政屯兵火田时,见盘陀岭下溪水自西林出海,来自铜山的海水自海门流入,清浊汇流成章纹,很像河南家乡的清漳河,遂名为“漳江”。漳州因此得名。1951年设漳州市。又称海滨邹鲁。
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xiāng]江而得名。
龙文区,1997年元月,漳州市龙文区成立。由原龙海县改制而来。
龙海市,九龙江下游。1960年将原龙溪县和海澄县合并,设龙海县,以二县首字为名。1993年设市。
漳浦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唐垂拱年间置漳浦县,初设时县治位于漳溪之滨,故名漳浦。
南靖县,元析置龙溪、漳捕、龙岩三县地置南胜县,后改胜为靖。又称兰水、兰陵。
云霄县,原是漳州最初的州治,元设云霄驿,明为镇,1914年设云霄县,有云霄山,以高耸霄汉而名。县因山得名。
平和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明正德十四年设平和县,因王守江镇压了象湖农民起义后,为控制起义地区而设县。
华安县,1928年设华安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境有华峰岭。据《今县释名》,“民国以龙溪县之华封镇置县。
长泰县,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始置武德场,后改武胜场、武安场。南唐保大元年(944年)升场为长泰县。是以原武德、武胜、武安场名称的含义,取意歌颂“祟武常胜,德政安泰。”“常”与“长”谐音雅化,故名长泰县。另据《读史方舆纪要》:五代置长泰县,因县有长泰溪而得名。
诏安县,据《今县释名》:“奉南诏地,宋为南诏场,今有南诏驿,蛮语谓王曰诏,明嘉靖九年置县,取南诏靖安之义。
东山县,明置铜山营,1916年置东山县。据《铜山志》:“因在今东山岛上,东山岛原名铜山,据说因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称曰东山。”又称蝶岛。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点赞][点赞][点赞]
谢谢分享[祈祷]
错,金门县历代属泉州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