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帅批评彭老总进门礼仪1953年,彭老总去北戴河探望疗养中的罗帅,进门时遭到批评。罗帅问了一句后重重咳嗽,彭老总赶紧倒水。罗帅为何批评彭老总?彭老总做错什么了?
罗帅与四野的不解之缘1953年,罗帅因操劳新中国事务而病倒。他是我军杰出的政工干部,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贡献。没有罗帅在东北扩军,就没有四野的百万大军。但他后来未随四野南下,而是选择留在北京工作。
政工人才短缺新中国成立后,他身兼数职,责任更重。尽管优秀将领众多,但政工人才稀缺,且多在军队工作,因此能分担他责任的人寥寥无几。
抗美援朝的压力与艰辛繁重的工作使罗帅的身体更加虚弱。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尽管彭老总承担了带兵入朝的重任,但国内同样压力巨大。后来的十大元帅都支援了在朝鲜战场上的彭老总。
政工干部的职责分工有的分析战
罗帅因过度劳累病倒罗帅身兼多职,每个职位都很重要。在高强度工作下,他的健康状况恶化。朝鲜战争结束后,他终于累倒了。实际上,罗帅的健康一直不佳,早在1942年就生过重病,难以承受繁重的工作。
罗帅的病情与抗战胜利那时正值抗战最艰难时期,他不愿离开国内去苏联治病,且苏联自身也深陷战争。无奈之下,罗帅只能坚持。直到1945年抗战即将胜利时,他才在新四军军部接受手术,随后抗战便取得了胜利。
身患重病仍坚守前线他还没来得及高兴,临沂战线就失利了。尽管刚做完手术,他仍坚持亲赴前线指挥。进军东北时,他已经患有严重肾病,但仍忍痛稳定局势。直到1946年四平保卫战后,病情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
斯大林的健康问题迫不得已,他才去莫斯科切除右肾。1947年,本计划去克里米亚疗养,但得知国民党占领延安后,他放弃疗养回国。同年,他突发心脏病,左肾也开始病变。
身体状况下滑但仍履职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无法继续在军队工作,但仍随四野大军行动。平津战役后,他在天津累倒,因身体不允许继续留队,遂回北京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勤勉敬业。
罗荣桓在北戴河的休养直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且国内工作告一段落后,他才有时间休养。经过挑选,医院选定北戴河作为疗养地。北戴河环境宜人,适合放松。尽管罗帅工作繁重,即使休养也无法完全放下工作,但北戴河仍很适合他。
罗帅对彭老总建议的困惑罗帅即使在休养时也不断工作。一天,他看到一份最近收到的会议简报,其中彭老总的某条建议让他十分生气,他不明白彭老总为何会提出这样的建议。
我军实行“双首长负责制”彭老总建议我军学习苏联,实行“军事首长负责制”,即单一最高指挥官负责。当时我军实行“双首长负责制”,每支部队由两位同级长官——军事首长和政委共同负责。
我军政治工作制度这种制度源自红军时期,经时间验证,最适合我军,自建军以来一直坚持“党指挥枪”原则。即使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短暂取消过政委职位,最终还是恢复了。
政委在军队中的作用事实证明,政委在军队中起重要作用。曾按国民党要求取消政委,改设政训处,但其在我党中的作用不大。失去政委约束后,战士们思想变得散漫。
恢复政委制度对部队而言,这种变化可能是致命的。因此,经过我党慎重讨论后,决定恢复政委制度,以防问题发生。罗荣桓没想到,彭老总会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政委作用他是否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政委就不再重要了?实际上,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政委的作用很大。刚开始时,并非每个士兵都敢与美军作战。毕竟美军是当时最强的军队,难免有人会害怕。
政委在军队中的作用这种情绪在军队中易扩散,需政委出面稳定军心,重聚信心。尽管多数战斗由军事主官指挥,政委的作用同样关键。缺乏政委,即使再优秀的军事主官也难以应对一盘散沙的局面。
罗帅怒斥彭老总彭老总提议后,罗帅很生气。几天后,彭老总来探病,罗帅直接质问他。见到彭老总时,罗帅指责他老糊涂,并质疑是否要模仿苏联,实行“军事首长负责制”。
彭总遇劲敌彭总脾气火爆,平时没人敢顶撞他。但面对罗帅的质问,他未发怒,反而询问罗帅的看法。罗帅若支持,不会如此态度。他告知彭总,绝不同意该提议。
罗帅阐述提议不合理性罗帅详细解释了提议的不合理性,并重申了之前的例子。尽管彭总知道过去的教训,但那时苏联顾问常劝他取消政委职位,声称苏联军队在没有政委的情况下仍发展良好。
彭老总放弃提议在对方游说下,彭老总动摇了,提出了一些建议。但听了罗帅的话后,他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误,认为只有适合我国的政策才是正确的,于是不再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