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掖贤:赵一曼之子陈掖贤是谁?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他之所以特别,是因为他的母亲——著名的抗日英雄赵一曼。赵一曼的事迹令人敬佩,她的丈夫,即陈掖贤的父亲,也是位革命烈士。
陈掖贤的遗言谜团陈掖贤本应为革命家族自豪,成为优秀的青年,却突然自杀,并留下遗言:“你奶奶是奶奶,你是你”。他为何这么说?背后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他的家族历史和成长经历又是怎样的?让我们继续探究。
赵一曼的早年生活赵一曼,1905年生于四川宜宾,原名李坤泰,曾用化名参加抗日。她出身地主家庭,父亲自学中医行医乡里,母亲操持家务,育有八子女,赵一曼排行第七。
赵一曼:封建家庭走出的反叛者赵一曼出身封建地主家庭,但性格独立,思想先进,反对农村的封建文化,敢于反抗陋习。八岁时,她进入家中的私塾读书,喜爱读书写字,成绩优异。十岁时,面对裹脚的封建习俗,她坚决反抗,拒绝裹脚。
赵一曼反对裹脚赵一曼的父母强行绑住她的脚,但她激烈反抗,用柴刀砍断缠足布,以死相逼。父母见状妥协,允许她不裹脚。因此,她是村里唯一未在适龄时裹脚的女孩。
赵一曼的革命启蒙13岁时,赵一曼的父亲去世,家庭陷入困境。她常去县城书摊阅读,尤其喜爱革命刊物,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萌生了革命意愿。
赵一曼的马克思主义道路赵一曼的大姐夫郑佑之是宜宾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共宜宾首任书记。受郑佑之影响,赵一曼接触并信仰马克思主义,阅读了《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进步刊物,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
赵一曼的妇女解放活动1925年,在姐夫介绍下,赵一曼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参与革命。她组织了妇女解放同盟会,并在《妇女周报》上发表《被兄嫂剥夺了求学权利的我》,引起强烈反响,激发了多地的妇女解放运动。
赵一曼的早期革命活动1926年,赵一曼进入宜宾女子中学,继续宣传反帝反封建和妇女解放思想,赢得众多女同学支持,声望颇高。经组织考验,她成为正式党员,并参与五卅运动,因此被学校开除,转而就读另一所中学。
赵一曼的抗日岁月1928年,赵一曼与陈达邦结婚,次年生下儿子宁儿。产后,她立即返回东北参加抗日,将儿子托付给大伯。在抗日战争中,赵一曼英勇奋战在前线。
赵一曼英勇就义在一次掩护行动中,赵一曼腿部中弹,被日军捕获。日军知道她身份重要,连夜审讯试图获取情报,但赵一曼宁死不屈,即使遭受酷刑也未透露任何信息。最终,日军无奈将她送往哈尔滨医院救治。
赵一曼英勇就义赵一曼在医院尝试求救,最终在护士和警卫帮助下逃脱。但不久她又被日军捕获,遭到残忍杀害,终年31岁。
赵一曼英勇就义行刑时,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感动众人。毛主席得知赵一曼的事迹后,极为敬佩,称她为“英雄豪杰”。临终前,她给儿子留下遗书,表达对儿子的愧疚与牵挂,希望他健康成长,明白她的牺牲是为了国家。
赵一曼儿子陈掖贤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后,拍摄了以赵一曼为主角的电影《赵一曼》。影片播出后,使更多人了解并深受感动于她的爱国精神。赵一曼的儿子“宁儿”长大后改名陈掖贤,对母亲记忆模糊,直到后来才知她是抗日英雄。他非常敬仰母亲,并在手臂上刻下她的名字,以她为榜样。
陈掖贤的家国情怀与职业选择陈掖贤拒绝了作为烈士后代领取抚恤金,认为这是母亲用生命换来的,他不配接受。他认为母亲为国牺牲的价值无法用金钱衡量。陈掖贤聪明且成绩优异,考入大学。毕业后,他一度对工作方向感到迷茫,后来决定听从组织安排,前往需要他的地方。最终,他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校担任政治教师,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
优秀教师的双面生活陈掖贤在工作室工作认真,常加班,与学生关系良好,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但他生活习惯不佳,不注重卫生,且花钱无度,缺乏储蓄习惯。
陈掖贤的经济与婚姻困境1960年,陈掖贤月薪77元,已超一般工薪水平,但仍需借钱度日。他的情感生活也不顺,几次婚姻均失败,未能建立幸福家庭。
陈掖贤的生活困境1969年,北京工业学校解散,陈掖贤成为工人,生活陷入困境。他变得自卑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感到抑郁。陈掖贤与前妻复婚后,她也有精神问题,需经常住院服药,家庭经济更加紧张。
陈掖贤的悲剧1974年,陈掖贤的同事发现他多日未上班,去他家后惊见他已四五天没吃饭,奄奄一息。几年后,1982年,陈掖贤在家自杀身亡。
陈掖贤遗书教女拒绝特权陈掖贤和妻子有个女儿。自杀前,他给她写了一封信,告诫女儿不要倚仗奶奶的烈士身份谋取私利,应作为普通公民,不享受任何特权。女儿读到这封遗书,泪流满面。她理解父亲的苦衷,一生活在奶奶的光环下,不愿利用奶奶的身份谋取特权,宁愿清贫度日。
烈士后代的愧疚与低调陈掖贤仅凭烈士后代身份帮女儿调回北京,为此感到愧疚并患上严重抑郁症。女儿处理完他的后事,谨记教诲,低调做人,不再强调赵一曼后代的身份。
烈士子承母志拒绝特权谋利抗日女英雄赵一曼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生命,是真正的巾帼英雄。她的儿子得知她是烈士后,拒绝利用其身份谋取私利,生活贫困且患有抑郁症。
赵一曼家族的革命精神没人料到陈掖贤因生活困难不愿求助,最终自杀,并留遗书告诫女儿勿滥用烈士后代身份谋私利,令人动容。赵一曼一家展现了革命家庭的爱国情怀,他们忠贞爱国,不求回报,坚守革命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