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这三种人,福气满满,富贵逼人

楚然谈情感 2025-02-07 15:50:38

文/情感文化小陈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人之间是互通的,天有日月,人分阴阳;天有五行,人有五脏。

同样的,人的善恶行为,直接会被“天”之感应,从而就会有相应的福祸。

而这三种人,则福气满满,富贵逼人。

一、祖先积善的人

《易经》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道家的《太上感应篇》里包含了大量的“天道承负”思想,简单来说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人世间的承负,把后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

祖先有过失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

孔子称赞舜是大孝之人,说:“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孔子的后代更是福气满满。

清朝的乾隆皇帝有一个女儿,有颗痣,寓意着不吉祥,这个女儿必须要找个有福的大户人家下嫁,才能命运顺遂。

乾隆发愁了,谁家会比我们家还有福啊?

有个大臣建议,孔家,皇帝只是一个朝代,而孔家世世代代兴旺。

乾隆一想有道理,就找人提亲,把女儿嫁到了孔家。

乾隆下江南,七次去祭拜孔子。

孔家真是有福气啊!

自古以来,凡是厚道、积善的人家,他的后代,往往都会兴旺发达。

即使没有很大的出息,也能够平安度日,不至于招惹一些凶 灾。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天不会偏袒任何人,却从不亏待善良的人家。

二、与世无争的人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反,损不足以奉有余。”——《道德经》

与世无争的人懂得知足常乐,不追求过度的物质欲望,而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这种人不与人争斗,更不会陷入无谓的争执和烦恼。

这种福报,会让此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从容和自在。

《道德经》中讲:“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结婚后,一起到英国牛津求学,租住在一位金先生的家里,住的是一间双人卧房兼起居室。

这位金先生家提供一日四餐——早餐、午餐、下午茶和晚餐。一开始金先生家提供的伙食还不错,但渐渐地就越来越糟糕,钱钟书也因此经常吃不饱饭。

见此情况,杨绛就把自己的一半食物省下来,留给钱钟书吃。

她心里很清楚:这样长久下去的话,肯定不行。但她并没有去找金先生抱怨,或是与其争论,而是想着另租别处。

对此,钱钟书不以为然,劝她别去找。

但她还是遵从自己的想法,试着去找,最终找到了一个满意的住处,一间卧室和一间起居室。

钱钟书看了房子后,也很满意。

从此,她和钱钟书搬离金先生家,开始学做饭,日子过得很开心。

她说:“很快活,好像自己打出了一片天地。”

面对生活中的不满意,杨绛并未与对方计算得失,也未与对方争论,而是从自身出发,努力去做出改变,最终换来了自在、舒心的生活。

生活中少抱怨,少计较,不与人争得失,实则是大智慧,也是大福报。

三、不瞎忙,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杨绛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都集中到某个人身上。”

得到了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道德经》中有言:“无为而无不为。”

不进行无谓的行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生活中,最快的消耗一个人的方式,就是让他不断地盲目忙碌。

老子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因为无尽的欲望而最终一无所有。

年轻时为了名利而忽视健康,年老时才意识到健康才是幸福的根本。

工作时为了事业而忽略家庭,到了晚年才懂得亲情的珍贵。

林语堂说:“生活的智慧,在于逐渐澄清、滤除那些不重要的杂质。”

古语有云:“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断肠。”

其实,真正有福气的人,永远都是不瞎忙,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元丰二年,苏轼初到杭州,写下诗句: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彼时的他,刚从“乌台诗 案”中走出,被贬到黄州。

人生跌至低谷,回首往事,难免百感交集。

想想,连自己都觉得好笑,一生为谋生糊口而奔忙,为何到头来却落到如此困顿的处境?

但这也只是转瞬即逝的念头。

在接受无奈的现状之后,他没有继续唉声叹气,而是决定张开双臂拥抱在黄州的新生活。

所以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他写道: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既来之,则安之。

我这个被贬谪的人,就好好做个水曹郞吧。

苏轼说到做到。

因为缺少俸禄,难以维持生计,他从大学士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夫,带着一家人,在黄州东门外的一处坡地上开荒建房,“东坡先生”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黄州三年,苏轼和家人的生活全靠自给自足。苏轼每天除草种麦,畜养牛羊,修井挖水,经常下厨的他还练就了一手好菜,著名的东坡肘子和东坡鱼,都于此时所创。

田野乡村,劳动耕作,自是辛苦,但伴随着挥洒的汗水,苏轼也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他的身体开始因为劳动而变得越来越矫健,对生活的感悟也变得越来越深刻,从而成就了他文学创作上的巅峰时期。

富贵逼人的人都是厉害的角色,他们没有情绪,不会为情所困,始终能够保持足够的冷静和清醒,他们心中只有目标,无惧他人的评价和眼光。

有福气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心定。他们内心富足着眼未来。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心流,心流指的是个体在专注某件事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当人们进入心流状态时,他们不希望被打扰,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在心流状态下,个体会感受到兴奋感和充实感。

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呢?

放下自己浮躁的想法,不要急于求成,要专注眼前所做的事情,享受过程,学会锻炼自己的专注力。

《道德经》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

一个真正有贵气的人,必然德行深厚,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婴儿一样,心灵纯净无暇。毒虫不会咬他,猛兽也不会伤害他。

身越从容,才越有力量!

心越冷静,福报才会越深!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知足行善,与世无争,无为而不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命才会越来越好,福才能越积越厚。

鲁迅评价老子:老子之辈,盖其枭雄。

意思是老子,天下第一!

有人说,《道德经》可以给人带来福气,真正读懂的人都是有福之人。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道德经里所讲的都是帮你我更好地理解生命、理解生活,当你我悟透了人生的真谛,自然就可以更好地面对所有一切外界事物,成就自我,活得从容自在,洒脱幸福。

2 阅读:32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