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文化小陈
世间无常,万事变幻莫测,你我无时无刻都在面对很多挑战。
可能是功名利禄的you惑,可能是荣辱得失的变化,没有人能逃过这一番历练。
然而,庄子却说:“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环境始终都在变化,但只要心不受力,人就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心不受力,才能达到强者无敌的这三种境界。
一、强者不因名利而动心。庄子说:“不与物交,淡之至也。”
不因身外之物而动心,这是恬淡的极致表现。
《庄子·杂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孔子问颜回:“你家境贫寒,身份卑微,为什么不考取功名做官呢?”
颜回回答:“种地能让我活下去,弹琴能使我高兴,学习能使我快乐,所以我为何还要做官呢?”
孔子因此感叹:“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
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爱名声高位,追求权力富贵。
得不到时,人便忧心忡忡,终日执于一念;得到了,却还不知足想要更多,内心永远躁动不安。
可人间走一遭,名利终究是华梦一场。
忘记身外之物,你我才能不受you惑,永远遵从自己的本心。
君子之志,从来不在名利场上。
因为他知道,人活着除了物质的享受,更重要的还是内心的丰盈。
二、强者不因是非而累心。庄子认为,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活得很累,多半是因为受到身边的是非而感到心累。
《庄子·外篇》中,有一个叫士成绮的人。他仰慕老子,但当他见到老子以后,发现老子不修边幅,家里也是乱糟糟的。又觉得老子不过如此,于是大声骂老子欺名盗世,有辱读书人的名声,但是老子充耳不闻,根本不当回事。
后来,士成绮自我反省以后,又主动向老子认错,老子依旧心无波澜。
老子说:“你骂我是什么,都没有关系,因为我还是我,外界的是是非非,并不能影响我,更不能改变我。我又何必跟你计较。”
人很多时候,就是太过在意是非对错和荣辱得失,如果你在意这些东西,就会活得很累,因为你不是为自己而活。
所以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做人要: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做人只要问心无愧,做事只要光明磊落,何必在乎别人口中的是是非非!
三、强者不因无常而劳心。人生百年,荣华富贵都有数,得失难以估量。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你我的担忧在所难免。
可庄子却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夫固将自化。”
这世上所有生命的成长,本来就是在不断变化的,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做什么。
《庄子·田子方》中,孙叔敖曾三次出任宰相,可他脸上却从不见任何欢喜之意。
他也曾被三次罢官,但也从不见有任何忧愁。
好友肩吾问他:“三次上任,三次罢黜,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孙叔敖回答:“吾以其来不可却也,其去不可止也,吾以为得失之非我也,而无忧色而已矣。”
该到来的不必推辞,该离去的也挽回不了,得失不是我所能控制的,明白了这一点,自然不会过于纠结和内耗。
庄子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你我生命中的所有经历,不管是美好还是糟糕的,转瞬之间都会变成过去。
如果你我时时忧心忡忡,事事挂在心头,那就如同给自己的内心套上枷锁,让自己难以解脱。
不如把心放宽一点,接纳世事无常,淡看人世间的起起落落。
允许一切发生,你才能遇见更多的可能。
让一切为己所用,你才能变得更加强大,无惧起伏跌宕的一生。
小陈寄语《庄子·应帝王》中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强者的最高境界,他的心境就像镜子一样。
心境高深的人,本性从容,心无挂碍,故能自由地穿梭世间,不因外界所动,不被外物所伤。
你我若想达到如此心境,也应当以此标准修炼自己。
像庄子一样,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缠于物,不伤于世,如此最好。
那么世间纵有万般挫折,也不足以在你的世界里掀起风浪。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有人陷入烦恼,我一般会建议他读读《庄子》。
李白在赐金还乡的失意中,看了它之后畅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苏轼在被贬黄州的抑郁寡欢中,读罢更是直言:“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此文便是庄子的传世名篇《逍遥游》,让苏轼、李白两位文学界的泰斗,读后心生赞叹。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一提到庄大佬的这篇文章,就让我不解其意,连连摇头。
时隔二十年后重读,才发现它包罗万象,内藏人生大道。
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从《庄子》中领悟生命真谛,解开心灵枷锁,舒缓心灵之疲累。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说:“庄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是一个天才,他的思想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普遍真理。”
千百年来,庄子的思想,一直领先于世界,时至今时,仍然让人啧啧称奇。
汲取庄子的智慧,你我也可以像他一样,远离浮躁和功利,静守清欢与美好。在艰难复杂的生活中,化身成一只翱翔于九万里高空的雄鹰,去追寻人生最曼妙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