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情感专家烟雨懿蝶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谈及家庭教育时,曾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莫言称这三种家庭更容易养出优秀的孩子,看看你家是哪一种呢?
一、乐观、积极的家庭,是孩子坚强的后盾小时候的我,跌倒就爬起来,因为我的父母告诉我,遇到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面对而选择逃避。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最打动人心的,是主角克里斯不管身处何种逆境,都不会放弃希望。
哪怕生活贫困到需要住救济站,他也从不会向孩子哭穷、抱怨,还总是给孩子传递积极乐观的能量,告诉孩子要永远保持勇气:“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
两次荣获诺贝尔文学提名奖的林语堂曾感慨:“在造成今日的我之各种感染力中,要以我父亲为最。”
如果不是当年父亲坚持卖掉房子也要供他读书,就没有他后来的文学成就。
最难得的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林父总能把生活中的苦变成有趣的故事讲给他听。
父亲常笑着对他说:“不要伤心眼前,未来没有来临之前,你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
父亲的远见卓识,幽默乐观,如一盏明灯,始终照亮他前行的路。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房子、存款,也不是权势地位,而是父母的大格局、积极乐观的品质。
胡适
二、情绪稳定的家庭,是孩子一生之幸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提到过:“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很快,如果他情绪低落、精神紧张,学习的信心和效率就会明显减弱,即使请来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教育他们,也是徒劳无功。”
思想家胡适先生曾经在自传中回忆起母亲冯顺弟,就提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先生认为,自己如今的成就,与母亲的好脾气脱离不了干系。
实际上,这一点完全能从教育学的角度去分析——现代科学发现,婴幼儿时期的小孩尚且处于“未开化”的状态,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懵懂无知的,三观秉性、行为习惯等都不固定。
他们最初都是通过父母来看世界的,然后模仿并且学习父母待人接物的样子。
三、父母能做好榜样的家庭,孩子拥有好人品一位网友,分享了关于父母的故事:爸妈不是什么厉害人物,只是卖牛肉的小贩,但他家的牛肉总比别人家贵一块。
小时候,他对这样做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原来,菜市场里其他几个商贩都在牛肉里注水,一斤肉二两水,虽然便宜了一块,但能多挣不少。
他不解的问父亲,为什么咱们不注水。
父亲摸着他的头说,做人要厚道,不能昧良心。再说了,谁也不傻,你昧了良心,丧了人品,以后谁还敢找你啊。
后来,他发现菜市场里的商贩来来去去换了好几拨,但自家生意永远是最好的。
父母虽然都是普通人,不能给他优越的条件,但他们的为人和品行,却永远刻在了他的心里。
托尔斯泰曾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如果你的孩子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孩子时,就会说:“这个孩子真没家教!”
而孩子长大后出问题,也是父母种下的根源。
孩子的成功与否,与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确息息相关。
真正能让孩子成才的,是与他为人处世有关系的人品。人品的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是不能逃避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行为的养成程度上是通过模仿,这是孩子学习的根本途径之一。
做父母的要成为孩子的榜样,胜过一切的说教,让他从小生活在有爱,父母积极乐观、情绪稳定的家庭中,长大之后肯定会出人头地、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