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不下去时,读一读世界名著《悉达多》中的三句话,你会豁然开朗

楚然谈情感 2024-11-09 16:07:01

文/情感文化小陈

有人说:全世界的年轻人都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

心理学三大巨头之一的荣格更是赞叹:“读黑塞的书,像在暴风雨的深夜,看见灯塔。”

黑塞一生狂揽多项文学大奖,其作品也被翻译成五十三种语言,风靡全球。

有人说他是“永远属于年轻一代的作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替读者发声;有人称他的作品为“自救之书”,读完不亚于进行了一场心理治疗。

他的代表作《悉达多》自1922年首次出版,已经被翻译为三十九种语言,并畅销全球。

作为黑塞最经典的长篇小说之一,《悉达多》讲述了婆罗门之子悉达多起起落落的一生,从少年时背离父母的旨意出走,去寻找自己真正想走的路,到途中被yu望裹挟着前行,迷失自己,再到意识的觉醒,找到自我,并成为自己的摆渡人的故事。

这本书究竟有怎样的魅力,令无数人为此痴迷?

是因为,它讲述的并非只是佛陀的故事,而是你我千千万万平常人的一生。

人生海海,颠沛流离,每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寻找生活的意义。可在现实的枪林弹雨和命运的壁垒浩劫前,你我却常常会心生困顿,难掩迷惘。

如果你正被焦虑所裹挟、被迷茫所困扰,不妨跟随悉达多一起去探索。《悉达多》中的这三句话,会让你豁然开朗。

一、假如你向水中投入一颗石子,它会找到沉向水底的最快捷的路线。

在繁华的大都市,悉达多获得了名ji卡玛拉的青睐,在富商朋友的帮助下,过上了纵 情声色、纸醉金迷的生活。

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对于普通人是求而不得,但对于悉达多来说,却是如此轻而易举。

穿行于尘世万物间的悉达多,正如石子飞入水底,不必费力、无需挣扎。悉达多任凭自己像石子般沉落,只因目标自然会指引方向。

他唯一要做的,是禁止任何干扰目标的事儿,进入自己的灵hu。

想象一下,假如你向水中投入一粒石子,石子会沿着最短的路径沉入水底。然而,过多的干扰、纠结、内耗,只会影响石子的路线,甚至使石子无法抵达目标。

所以,当你想要以最快的速度达成目标,最好的方法不是纠结、陷入精神内耗中,而是顺其自然。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尽全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其他的,交给命运,命运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春种秋收、夏耘冬藏。

顺其自然,才是人生最大的捷径。

二、你眼中的你不是真正的你,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真正的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正的你。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的这句词,道出了人生如镜花水月般的虚幻与真实交织。

正如《悉达多》所言,你我所见的自己,往往只是“心镜”中反射出的影像,既非全然真实,亦非全然虚幻。

在这片虚实交织的天地间,古人早已洞察了这一真理。

《庄子·齐物论》中也有云:“方生方si,方si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的思想,恰似一股清泉,洗涤着你我对于“我”的执着,提醒你我世间万物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包括你我自认为的“我”。

镜中他人,即是我相。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的你自己”,人际交往就是一面镜子。

在《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陀的教诲,教导你我放下对一切表象的执着,包括对他人的评判与认知。

实际上,你我如何看待他人,往往映射出自己内心的世界。

正如法国哲学家萨特所言:“他人即地狱”,但换个角度看,他人亦是天堂,是你我自我成长的催化剂。

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你我得以审视自己的偏见、恐惧与渴望,从而更加接近真实的自我。

所以黑塞还说:觉醒的人只有一个目的,找到自己,成为自己。

三、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

悉达多终其一生,都想要获得解脱。

然而从决心问道的那一刻起,他就走上了一条不被理解的道路。

他想要离家出走时,遭到了父母妻子的反对。

他脱离苦行者的队伍时,被同行的僧人怒斥。

他拒绝向真正的得道之人——佛陀乔达摩皈依时,好友乔文达也震惊不已,对他产生了质疑。

再后来,悉达多进入城中,成为了大富商。他拥有了数不尽的财宝、美酒和佳人,却又把这些视为糟粕之物。

在别人的眼里,悉达多活成了一个不被理解的异类。

名门贵族、高僧、富翁,这些世人求之不得的身份,都被他一一抛弃了。

虽然无人理解时,悉达多也很痛苦,但他从未后悔过。因为他知道,按照别人的希望生活,就会活成一个提线木偶,失去了自己的灵hu。

遵从内心的选择,才能活得自由,活得坦然。

最终,悉达多留在河边,做了一个普通的船夫。

在包容万千的河水中,他领悟到悲与喜,苦难与幸运,都只不过是一段会消逝的经历。

从此他不再追问命运,不再为难自己,而是怀着一颗敬畏心,包容眼前不完美的一切。

自此,悉达多终于悟道,蜕变出了一个全新而强大的自我。

《悉达多》出版以后,影响了无数人,也包括《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罗·柯艾略,他曾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但被黑塞的《悉达多》治愈了。

他回忆道,我第一次接触到《悉达多》是在1967年,我那年二十岁,被父母送进了一家精神病院。我并不知晓,在我房间窗户的铁栏之外这本书正点燃一代人的激情。

那时候的保罗·柯艾略,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就获得了精神的平静,没多久就从精神病院出来了。

美国作家亨利·米勒,称《悉达多》为“比圣经新约更有效的一剂良药”。

无数人视其为精神归宿,因为悉达多那苦苦追寻的一生,实在像极了你我。

最后,用《悉达多》中的一句话送给迷雾中的你:我不再将这个世界与我所期待的,塑造的圆满世界比照,而是接受这个世界,爱它,属于它。

如果你痛苦,彷徨,愤怒,绝望,感到与世界格格不入,找不到出路,那就读读黑塞的《悉达多》吧!

0 阅读:47
评论列表
  • 2024-11-10 04:29

    应该是学悉达多,看人不顺眼,就直接杀之

楚然谈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