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怎么学《论语》十二章?深度阅读探索

宁拙说 2024-09-15 16:22:49

这是高中选择性必修上的课文,我主要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深度阅读训练

1 翻译时的深度理解

a先让学生逐字逐句翻译,标出不会译的地方。然后,学生询问疑难,教师引导学生,从语境中找出相关信息,请学生分析已知信息,准确推断疑难词句的翻译。略举例说明。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乐”是什么含义?

“乐”与什么呼应?与“礼”呼应。“礼”指人伦规矩,比如,孝悌之道。乐与礼的关系弄清即可。乐指音乐,是教礼的重要途径,以音乐唱歌的方式教化百姓,受到礼的熏陶,学会礼。

“朝闻道,夕死可矣。”“朝”和“闻”的含义是什么?

“朝”与什么相对应?与“夕”对应,也就译为早上。“闻”一般译为听到,但这里不准确。怎么理解呢?就从后句“夕死可矣”来推断,就应译为知道懂得较好。道指人生道理,文化真理,包括礼的认知。

由此可知,用对应的已知推断未知,是解决疑难的常见方法。

b 理清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准确翻译古文后,引导学生发现语句间衔接不起来的问题,从而深刻理解文本含义,向读自我发展。略举例说明。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两句的关系是什么?对比关系,君子与小人对比,义与利对比,在对比中彰显君子对义的追求,对利的抛弃。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与现实中某些人的行为是不是相反?见贤而嫉妒,排斥贤者,学好不易;见不贤而思齐,学坏容易。君子无论遇到贤或不肖者,都能把对方当作自我的明镜,推动自我进步。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与文到底指什么?二者相对,质指质朴,内在的品质;文指表达品质的方式,如言语、举止、态度、表情等。彬彬指二者相得益彰,内外和谐。

“仁者不忧”,为什么仁者就无忧?仁者无私,追求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快乐,忧指患得患失,是利己者的忧患,所以仁者无忧,坦荡磊落。

由此可知,语句间往往形成对比关系,准确梳理其间的逻辑。

2 写作

从以下两题中选择一题写作

a选择论语中的一章,针对现实什么人什么问题,提炼出论点,写篇议论文,800字。

b 选择论语中的一章,写篇阅读评论,500字。

这是学生最不乐意做的,却是最有意义的读写实践。还有什么比用笔读更深刻的呢?这十二章是做人的精华,很有现实针对性,很容易读出自我,悟出人生真谛。略举例说明。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未成一篑,止,吾止也”,与“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形成对比,告诫我们,行事做人主动性的重要,以及坚持下去的意义。

针对现实中不少懦弱者“止”的问题,行事总是半途而废,缺失定力,最终一事无成。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针对现实中不少无知者见不贤就指责他人,却对自我同样的问题一无所知。比如,自私者对他人自私很第三,并严厉批评,却对自我的自私浑然不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针对现实中不少刻薄者自己做不到却道德绑架他人的问题等,以自我的行为准则要求他人,才是平等待人。

0 阅读:5

宁拙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