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农耕社会,杀猪宰羊就成了个别人的技能。将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动物,制服、杀死、肢解,还要直面淋漓的鲜血,需要体力与胆魄,一般人真干不了。
“仗义每多屠狗辈”,是古代人们对屠夫行业佼佼者们的高度赞扬。一些业务精湛的屠夫们,武力爆表、胆魄惊人,若再能重承诺、讲义气,就成为仗义之士,常常能干出一些大事情。
屠夫,从来都是作刺客的一把好手
春秋时期,吴国有个王室贵族,人称公子光。这个公子光,可不是个一般的贵族。他是吴王僚的堂兄弟。公子光的父亲本来是吴王,因为想把王位传给德才兼备的小弟弟,就没立自己的儿子作太子,而采取了兄终弟及的王位传递方式,打算依次传给二弟、三弟,再到小弟。可没想到,三弟死了之后,小弟却不肯继位,跑了。于是,三弟之子,也就吴王僚继承了王位。于是,公子光觉得不平衡了。他认为,既然小叔叔不肯作王上,就应该把王位再还回他们家,也就是还给他。
从楚国逃难来的伍子胥看出了公子光的心思,推荐了刺杀吴王僚的不二人选,屠夫专诸。
据说,伍子胥见识过专诸打架斗殴时的场景,被他凶狠的气势所折服。公子光对专诸礼仪周全,给钱、给物,很是尊重。身为屠夫,能被一国权贵如此看重,专诸感激涕零。他决定以命相许,答应公子光去刺杀王僚。
公子光精心策划了方案,并做足了准备工作,为刺杀准备了一把淬毒的利刃,名曰“鱼肠剑”。
专诸办事干脆利落。他假扮厨师,将鱼肠剑藏在烤鱼腹内。利用上菜的机会,他成功靠近吴王僚,一下就解决了战斗。
刺客,刺杀的都是大人物。大人物没有单枪匹马的,都是保卫众多。刺杀行动之后,刺客难以逃出生天。所以,刺客的宿命就是杀身成仁。专诸,虽然也死了,但却因刺杀的英勇作为,名留青史。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刺杀成功的关键,在于快。专诸够快,可战国时期,同样出身于屠夫的聂政,比他还快。
聂政,一介屠夫,避居齐国,素以侠义闻名。韩国大夫严仲子得罪了韩相侠累,一直寻求报仇,慕名找到了聂政。他对聂政恭敬万分,为聂政的母亲祝寿,并以重金相赠。聂政不为金钱所动,但却被严仲子的情义所感动。他没要钱,也没有给承诺。因为,他是孝子,还要留取生命奉养老母。不过,他始终将严仲子的情义记在心头。
后来,聂政的老母去世了。服丧期满后,他决定回报严仲子的情义,去刺杀侠累。场面波澜壮阔,武侠小说里都写不出这样的情节。聂政不要任何帮手,也不做任何方案,单枪匹马地就直奔侠累的相府。他直冲而入,见到侠累,就一剑毙其性命。为了不连累严仲子与自己的姐姐,杀了侠累后,聂政就自挖双目,并自毁容貌,自杀而死。
上下五千年,刺客怎么着也有千八百个,但少有能望聂政项背者。嵇康弹奏的《广陵散》,就是纪念聂政的。
专诸、聂政,都是屠夫行里出来的刺客,都是厉害角色。荆轲刺秦王之所以不成功,可能就是缺个屠夫。
屠夫,也是窃符救赵的关键人物
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从官方到民间,既不崇尚专家、也不关注明星,而仰慕君子。战国时,有著名的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就是有名的君子。他们有文化、有抱负,贤名远播,影响力巨大。四君每个人都一件或几件代表性事件,而信陵君的代表性事件就是窃符救赵。
战国末年,秦赵两国频繁摩擦起火。那一年,秦国攻打赵国。秦国,是虎狼之国,瞅谁一眼,谁都浑身发抖。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平原君夫人代表赵国向魏王与信陵君求救,魏王派出大将晋鄙率军救赵。可秦王又放出风声,说“谁敢救赵国,我打完赵国,就立马打他”。魏王害怕了,就让晋鄙按兵不动,一旁观望。平原君眼看指望不上魏王,就对信陵君发起了人身攻击,说他见死不救、不顾姐姐死活啥的。信陵君名满天下,不想让自己的名声就这样被破坏掉。在请求魏王无果的情况下,他决定带着手下的门客,去与秦军决一死战。他这无异于去送死,幸好被一民间高士——侯生拦下了。
这侯生,曾受信陵君礼遇,决定要在此危难之际,作出回报。在他的谋划下,信陵君偷到了魏王的兵符。对,就是偷的,要不怎么叫“窃”符救赵呢。虽然兵符到手,虽然见符交兵权是通则,但侯生想到,如果晋鄙谨慎,要求再跟魏王确认,不就露馅了嘛。于是,他建议信陵君带上朱亥一块去。
朱亥,屠夫一枚。在别人眼里,他杀猪宰羊是把好手,但在侯生眼里,他德才兼备,是个人才。很早的时候,侯生就把他引荐给了信陵君。信陵君也曾多次拜访朱亥,可面对王公贵族,这个屠夫却爱答不理。但这一次,这个屠夫却很愿意跟信陵君一块去救赵。朱亥说,以前公子多次屈尊拜访,就很是感动,之所以没有表示,是因为觉得礼节都是虚的。现在公子有危难了,这才是他贡献力量的时候。
到了晋鄙军中,晋鄙果然持怀疑态度,不肯交出军队。朱亥二话不说,拿着40斤重的大铁锤就锤杀了晋鄙。信陵君顺利拿到了兵权,指挥千军万马救赵国于危难。经此一战,信陵君名声大震,成为战国四君中的佼佼者。
回顾整个事件,朱亥的作用很关键。没有他,兵符就白白窃取了,拿不到兵权的信陵君,不但救不了赵,还将里外不是人。
屠夫,还是掩护刘邦逃出鸿门宴的人
鸿门宴,中国著名的“王的盛宴”。来龙去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只说,在宴席之上,范增见项羽迟迟不动手杀刘邦,就急了,把项庄叫了进来。然后,就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跟刘邦一块来的张良,一见项庄这舞舞扎扎,害怕不一定哪一下会要了刘邦的命,就把樊哙叫进了大帐。
樊哙,本业是个屠夫,跟着刘邦闹起了“革命”。樊哙一手拿剑、一手拿盾牌,就进了大帐。见他一头乱发、瞪着眼睛,一副不修边幅的豪迈模样,项羽不由得心生喜欢,当即赐他一樽酒与一条生猪腿。樊哙喝了酒,就把生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剑割着,就吃开了生肉。他一边吃着,一边还替刘邦辩解,说他对项羽的忠心耿耿。
樊哙的一阵横冲乱撞与大吃二喝,打乱了项羽原本的思路,让他一时陷入了迷茫。而利用项羽懵逼的功夫,刘邦叫樊哙一块出来,打算尿遁,但还怕不辞而别,遭项羽怪罪。可樊哙却比他明白,认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都压在脖子上了,还讲什么礼仪周全,抓到机会就赶紧跑呀。于是,刘邦把收尾的事情托付给张良,带着樊哙等人逃回了自己的大营。
都说刘邦鸿门宴能脱身,全靠张良,但没有樊哙见机行事、临机决断也是不行的。屠夫的智慧,不可小觑呀。
屠夫,更是三国鼎立的推动者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的情义比金坚,但这三人是异性兄弟,原本就不认识。怎么走到一块的呢,让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
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府荒淫多年,没实力镇压,就发出告示,向社会面征集军事力量。
大街上,刘备看着告示,长叹不已。突然,出来一个壮汉,粗声大气地斥责了他,说他不思报国、只会叹气,挺没用啥的。这个壮汉就是猛张飞。面对这个一看就不好惹的人,刘备作出了解释:自己是皇室宗亲,一直有报国的志向,但却没钱,没能力招兵买马。张飞一听,立马表示:这不叫个事,自己是屠夫,很有些钱财。于是,俩人就找个酒馆,坐下来商议具体事宜。
就在商议的过程中,一个长相就很有威慑力的大汉走了进来,嚷嚷着要去投军。刘备、张飞就过去攀谈。也不知道都哪来的信任,这个人也开门见山地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在家乡杀了人,逃了出来,在外漂泊几年,如今要去从军。这个人,就是关羽。听了关羽的经历,刘张二人兴致高昂,立马表示要邀他“共议大事”。张飞提议结为异性兄弟,并提供自己的桃园作为结义仪式举办场所。
这才有了桃园三结义。而三结义之后,由屠夫弟弟张飞出资,三人团伙招兵买马,拉起了“革命”队伍,开始三国演义的伟大征程。
三个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第一次见面,就问一下姓名、籍贯、兴趣、爱好,就能结成生死同盟。刘欢老师唱过《这一拜》。其实,“这一拜”是由“这一见”决定的。“这一见”可能是见出了一见如故,见出了“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感觉。不过,小说总有夸大。我相信,真实的历史要比这复杂得多。
话不扯远了,还是说“屠夫”。桃园结义是三国鼎立的基础。从出资人的角度说,张飞,这个桃园结义的促成者,也可算得上是三国鼎立的推动者吧。少了张屠户,可能还真得吃连毛猪。而且,张屠户高风亮节,虽是出资人,却甘做小弟。屠户的胸怀,竟如此广大,怪不得会成为“五虎上将”呢。
其实,直到今天,屠夫也不是个一般职业。北京大学,中国第一学府,不是就有毕业生干起了屠夫嘛a,且干得风生水起。听说,什么科、什么为的……一些堪称中国之光的企业,也打算要养猪。虽然,还未磨刀霍霍,但距杀猪也只差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