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因听力障碍而陷入习得性无助,他是如何重塑信念,变快乐的?

书研聊育儿 2021-12-09 20:05:08

近几天,“习得性无助”这个词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旋,时不时地就会跳出来。

关于习得性无助,一直都知道这么个概念,也知道它的来源,但从来没有想过,习得性无助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行为方式 ,更精准一点说,是人人所固有的一种消极信念模式。

为什么说习得性无助是一种消极信念模式?

这还得从一位朋友的成长经历说起。

朋友华伟小时候因感冒发烧打针而导致耳聋,双耳只有左耳能听到些,右耳只听得到那种汽车的轰鸣声。

由于双耳听不见、听不清外部声音,导致他不能如正常人一般读书学习,也不能很好地和别人相处交往,以及不能愉悦顺畅的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的胆怯、封闭和无助,久而久之,他就会觉得自己没法解决自身的许多问题,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然后陷入了一种负循环的人生无助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习得性无助模式,也是一种消极信念模式。

陷入习得性无助模式的他,或许是太痛苦了,又或许已到而立之年,面临种种人生问题,总之就是到了必须要改变的时候了。

自认识他以来,他一直都在不停地读书、学习、思考、听课、看直播,深度链接他人,想要找到改变自身问题的密码,发展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华伟终于找到了自身问题的根源。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听力障碍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自己习得性无助模式。

看到华伟对自己问题的认清,真为他高兴,同时,对于习得性无助,我也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

原来,每个人都有习得性无助模式,或多或少,或强或弱。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常有的一个自动模式就是,当一件或者许多件不好的事情袭来,

当我那么努力,事情却依旧不如我期望中的改变时,我内心就会出现想要放弃的想法。

我就会觉得泄气,心情瞬间跌落谷底,然后就是不可控的使性子,闹脾气,然后再进入到一个循环里,如此周而复始。

这样的一种负向循环模式,让我一直不相信自己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以至于遇事就容易妥协,不能坚持。

这种容易妥协和不能坚持,常常让我感到很无力,失去了对自我与外界的掌控感,觉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

突然想起一句俗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不就是说的习得性无助么?

因为一件事而长期受困,自己又无法解决,导致陷入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就如一个“魔咒”,如果不能从内看清它,从外打破它,它就会一直占据着你的思维和心智,影响你的行为,让你活在无意识的“监牢”里永无翻身之日。

如何看清和打破这个“魔咒”?

▲重塑信念

信念是一个人的精气神。

信念有积极信念与消极信念之分,就好比人的两种能量,正能量和负能量。

拥有积极信念的人,遇挫折不会退缩放弃,而是坚定地相信自己。

拥有消极信念的人却恰恰与之相反,一点点的不如意就可能轻易放弃,全盘否定自己。

以前的我就常常这样,不相信自己,遇事就想问别人意见,总是希望身边有个无所不能的“军师”。

可我越是这样的想法,越指望别人,自己就越无能,越没有自信。

还好我走上了自我觉醒的个人成长之路,经过多年的读书、学习与探索,现在的我已然从内而外地焕然一新了。

最主要的感觉在于内心力量的增强,信念的重塑,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育儿,夫妻关系,抑或是人际交往,都在向好发展。

仔细回想成长之路,在重塑信念的过程中,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从觉得自己不行到认为自己可以,这是一大步。

美国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曾说:

“不论你认为自己行,还是认为自己不行,你都是对的”。

认为自己行或不行,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信念。

然后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真正实践那些自己一直以来都认为不行的事情,再慢慢地建立起自信,增强对自我的一种掌控感。

最后是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认知,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懂得爱自己,同时也笃定地相信自己。

▲ 活出乐观

悲观不是天生的,乐观也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乐观和无助一样,也是可以习得的。

继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发现习得性无助后,在后来他又重做实验,教会那些无助的小狗学会控制电击开关,躲避电击。

实验结果证明,通过教小狗躲避电击,控制电击开关,那些小狗们不再屈服于无助,而是又重新活跃快乐了起来。

这个发现让塞利格曼认识到,人的快乐也是可以习得的。

他在《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一书中明确指出,乐观的作用是无法衡量的,只要你怀揣着对未来的积极信念,你一定可以过得更幸福。

看到了吗?“积极信念”。

习得性无助是消极信念,而习得性乐观是积极信念,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信念,都是一个人精气神的外在表现。

正如我的朋友华伟,他从对自己学习、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悲观无助,到如今焕发出新的生机,对未来充满希望,活出积极乐观的生命状态来,这一切都源于他信念的改变。

活出乐观,要先看到自己的想法,与自己的内在对话,挖掘出自身的习得性无助模式。

然后,重塑信念。

这种方式也可以用在教育孩子,帮助没有自信的孩子重建自信上。

《教练型父母》一书里有语:

“我们爱孩子,就要在信念上,从我们的内心深处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是无条件的,永远不会变,更跟他的表现无关”。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就是从信念上相信自己我能行,我可以,看向的是积极,充盈的是正能量。

结语:

习得性无助,人人都有,包括孩子。

但比习得性无助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无助模式,然后打破它、粉碎它,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来。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