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不跟他们讨厌的人学习,这是一位有着40年教龄的教育家Rita Pierson说的。
她在演讲中说起自己教学中的一件事。
她说有一次教比率,在课后翻教师用书时发现自己上课教的全是错的,然后第二天到了班里就去给学生道歉。
结果学生跟她说:“没关系,Pierson老师,当时看你教得那么投入,我们就让你继续了”。
听到这里,我觉得挺好笑的,可是在笑声之外,我感受到的是老师与学生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
Pierson老师还说,自己教过最差的班级,学生素养水平低到让人哭的程度。
可即使如此,当她接手一个最差的班级,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你们进了我的班级,因为我是最好的老师,而你们是最好的学生,他们把我们放在一起,来给其他人做个好榜样”。
有学生问她,这是真的吗?
Pierson老师回答说,当然是真的。
然后,Pierson老师告诉学生们,每当你们走在楼道上的时候要昂首阔步,不能吵闹,他们会看着你的。
除此之外,Pierson老师还给了学生一个口号:
“我是个人物,我来的时候是个人物,我毕业的时候会变成一个更好的人物,我很有力,很强大,我值得在这里受教育,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要让人们记住我,我要去很多地方”。
结果,学生们的热情被点燃,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是的”。
老师的赋能给予了孩子们一份内心力量,虽然他们自己很清楚自己并不好,但因为老师的看见与鼓励,他们愿意去做出改变,这无疑就是关系的力量了。
正如Pierson老师所说,教育的关键是关系,学习就是理解各种关系。
我无比地深以为然。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抑或是社会教育,能够让这些教育产生正向作用,发挥最大功效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关系的建立。
师生关系好,亲子关系好,孩子的教育自然就好。
可当关系不好,甚至破裂时,所有的教育问题就都冒出来了。
就拿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来说吧!
做家庭教育的这几年,我经常会在后台收到家长的私信,大多都是关于青春期孩子的学习问题的。
孩子一到十四五岁就开始叛逆,主要表现在上网、游戏成瘾、学习成绩下降、休学,不与父母沟通等方面。
为此,许多家长感到心烦、焦虑和无奈,同时也倍感绝望。
我也是一位妈妈,在孩子叛逆这件事情上,我真真已历过一次“劫” 现在正处“飞升”阶段。
关于我家孩子是如何叛逆的,我曾在多篇文章中说起过(文末有链接),就不在此细说了。
我主要说下自己对于孩子叛逆的一个自我反思吧!
正如有着40年教龄的Pierson老师的演讲主题一样,教育的关键是关系。孩子不跟他们讨厌的人学习。
这两句话放在家庭教育上,真的恰如其分。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连接断了,孩子再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取而代之的却是为学习着急,甚至吵闹辱骂,亲子关系每况愈下。
每当这时,父母就成了孩子最讨厌的人,学习就成了孩子最讨厌的事。
没有人可以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也没有人会去想听自己讨厌的人说话。
没有情感联结,就没有好的亲子关系,没有好的亲子关系,就不要指望父母的教育会有效。
家长如何与孩子构建起良好的亲子关系?心理学家劳拉·马卡姆提到五点育儿原则:
第一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情绪化养育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最大敌人。
富兰克林曾说:
“处于盛怒之中的人,驾驭的是一匹疯马。当父母情绪不稳定,驾驭了这匹疯马时,受到伤害的,首当其冲就是自己的孩子。”
连自己情绪都管不好的家长,是无法教育好孩子的。
第二点,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
与孩子建立情感连接,因为这是父母唯一可以影响孩子的机会。
情感的连接是无条件的爱,尊重理解孩子,有包容心,并懂得支持和鼓励孩子。
第三点,做孩子的情感教练
做孩子的情感教练,就是要教会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第四点,对孩子要有同理心
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去评判、下定义,甚至是否定孩子。
第五点,不要训斥孩子
孩子只会在被理解的情况下接受父母的建议或引导。
当父母训斥孩子时,孩子听不进父母任何的只言片语,而训斥也不会让孩子变得更好。
孩子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孩子为什么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听父母说话……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究其根源都在于关系。
精神分析有这样一句话,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有关系就有一切,有好的关系,就有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