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家孩子,父母都不用操心,而你教出来的孩子却问题多多

书研聊育儿 2021-10-30 21:30:29

周五,我心血来潮去接孩子放学。

在校门口,遇见了许久不见的以前的邻居慧玲。然后,我们就交谈起了孩子学习方面的事情。

其中,她说到我们都认识的另一位妈妈兰芝,大概意思就是兰芝的女儿学习成绩特别好,常常稳居年级第一,并且还多才多艺,更关键的是她家女儿从来不用父母操心,都是自己自觉去学习。

最后,她还无比羡慕地感叹道:“真是越优秀的越自觉,越努力,要是我家孩子有兰芝女儿一半好就好了”。

可羡慕归羡慕,终究也不是自己的。

兰芝之所以有一个爱学习又自律的孩子,是因为兰芝本身就很不简单。

当别的妈妈在麻将桌上酣战的时候,她在陪伴孩子读书画画;当别的妈妈常常埋怨指责孩子没有好好学习时,她早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当别的妈妈从不在乎孩子的不良情绪时,她正及时地回应着孩子的感受。

在兰芝的心里,任何的外在都没有孩子的内在重要。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就是这么炼成的。

为什么你教出来的孩子问题多多?

首先,因为家长等不及。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好比种子在春天种下,到了秋天才能收获一样,它有个生长周期。

可是,家长们往往等不及,无论是一个习惯,一个行为,还是一种观念的培养,都巴不得教了孩子,他立马就得学会。

孩子如果一时半会没学会、做不好,家长就开始着急、焦虑。一着急、焦虑,家长情绪便会失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担心和恐惧。害怕孩子落后于人,担心孩子没有好的未来,恐惧孩子像自己一样会吃生活的苦。

于是,搞军备赛,行揠苗助长。

其次,家长的心不定

对于自己的孩子,家长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有着怎样的品质与德行,没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方向。

当大家在比拼孩子的学习成绩考大学时,你也跟着;当大家要说给孩子快乐童年时,你也同意。

换句话说就是,家长的心是随波逐流的,一会想要这样,一会想要那样,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不清楚什么东西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只是无意识的跟着走。

最后,家长不重视与孩子的情感联结。

养育孩子,本质上来说是养育孩子的情感和心灵。

在一个重视孩子情感和心灵富养的家庭里,父母最在乎的从来不是那些外在形式上的输赢,他们真正在意的是孩子的生命状态。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的是快乐、积极和专注的状态,还是焦躁、消极与烦闷的状态,孩子的生命力给你的感觉是消沉,还是阳光,这些都一一对应着父母的养育方式。

有句话说,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家是讲感情的,道理要是多了,感情也就淡了。可如果没有感情,任何的教育就都是无效的。因为,人只会因情而动,因爱而爱。

李玫瑾教授为什么总着重强调父母对一个孩子早年心理抚养的重要性?

就是因为在孩子最需要情感抚养的时期,父母如果错过了,或者忽视了,将对孩子产生难以弥补的伤害,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家庭的灾难。

归根结底,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几乎都是由于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虽然说这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家长,但想要做一个好点的家长还是可以的。

将4个“坏孩子”送进名牌大学的黑幼龙,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很容易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差就没希望了,其实如果做到慢养,这样的孩子将来可能更优秀,不要现在就替孩子的一生下结论。孩子的教养要慢慢来,多给他们一些空间,让他们慢慢描绘自己的人生蓝图”。

父母懂得遵循孩子的成长节奏,并努力地修炼自己,能够成为孩子背后的支持者、鼓励者与赞赏者,那么,静待花开的日子一定不会太远。

0 阅读:398
评论列表
  • 2021-11-27 20:26

    这纯粹是放屁! 一个家庭里的孩子有天壤之别,这也是家庭影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