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池史——浙江青田篇

吴钩斩古今 2024-04-24 20:54:51

“栝治万山之中而青田实位其委,上应少微之精,下当瓯海之卫,广袤二三百里重山复水,高深险阻。平原旷野,林麓薮泽之饶,民生其间者梯山为田,窖薯为粮,终岁勤苦而不得一饱,何其艰也!然其清淑之气閒钟,于人则能通达古今,究天人之际;出则运筹帷幄,削平僭乱,隐然为天下所倚。”

清初 青田县

让我们把目光放回侏罗纪时代,当时的青田周围分布有大量的火山(九龙湾、鼎湖峰等),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叶腊石矿,也就是中国文人俗称的“青田石”。而在传说中,它则是女娲补天所遗之石。

光绪年间青田县古城图

大唐景云二年(711年),栝州刺史孔琮(孔子三十四代孙)奏请分栝苍县建立青田县,县名取自境内青田山(太鹤山)。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青田县城

青田县明清古城范围示意

由于青田县地逼山海间,于瓯栝历经唐、五代、宋、元至明代,山寇频发,屡剿屡遁。明朝设谈洋巡检司驻防弓兵三十名,另有民兵三百负责守卫青田县治。

1935年由青田城北眺望城内及南岸山景

明中期以来,值倭寇肆虐。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倭寇抵青田界,击退官兵,是年冬数百倭寇再至青田,先杀官兵领兵百户,民兵溃退溺死者二千人,倭寇由此北上攻仙居。

1941年浙江省青田县乡镇区域详图(图上盖有民国时期“青田县政府印”)

当时是,浙江省府檄文各县筑城设防,但彼时明朝财政空虚,根本无力负担地方筑城所需。处州府下属十县中,仅丽水县附郭于府城,其余九县均无城,全部筑城完全不现实,不如退而求其次,以青田、庆元两县为处州全境的东、西门口,扼守要道,只要这两个县设防便可阻敌于外,保全全境。

1947年青田县乡镇区域调整图

筑城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六月开工,逾十月工毕。城池“因势制宜、因地取材”,底基为长条及方块花岗岩,上部为特制大块泥砖。

此图为1980年台北市青田同乡会照1947年图重新刊印

城设四门:东门龙津、西门锦屏、南门清溪、北门丹山,后又开西北赵山(后改捣米门);水门亦设四座:行春门、石柱门、中坊门、大埠门。青田县城呈三角形,因古人筑城多为方正,而三角为方形的一半,故称为“半条城”。

此图为上图之附图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自永嘉突袭至青田城下,急攻东、北二门无果,围城数日劫掠城外而去。此战之后,知县丁一中以东、北山高于城不利于防守,先前倭寇围城时,便是由此居高临下攻打城门,于是改筑龙津、丹山二门,移丹山门至龟山之麓,增筑龙津门于学宫之北。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青田县周边地形

之后二百余年间,屡有大水冲毁城墙,但都修复如故。南侧城墙在洪水毁坏和屡次修复下逐渐在形式上成为防洪坝,于城墙规制渐行渐远。

百度街景地图中能看见的城墙遗存

百度街景地图中能看见的城墙遗存

民国元年(1912年),锦屏门和一段城墙被洪水冲毁,次年即民国二年(1913年)重修时,并未修复锦屏门,而是于大埠头之西新开辟水门一座,名为登瀛门。解放后,因城市建设需要城墙大部被拆除,但南侧城墙因防洪功能被保留。

0 阅读:3

吴钩斩古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