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园一带远古时为汪洋大海,宋代时飞云江两岸平原逐渐向东淤涨,遂有先民来此开垦。至明初时,此地名为榆木浦。
清初沙园所城
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改筑为千户所城,因其地到处都是纯净的沙土而得名沙园。城池周长约六百三十一丈,设陆城门四座:东门宁海、西门留晖、南门漾凤、北门拱拯,另设水门一座名为敷泽门。东门外为教场,乃平时练兵之所。
1932年国民政府陆军部测绘沙园所城
沙园所有千户等官十三员,旗军一千二百五十员。弘治十四年重筑,万历十六年重修。清顺治三年废沙园所改为沙园寨,驻防士兵百名,与东山巡检司隔飞云江相对最为紧要,隶属平阳防守。三藩之乱时为耿精忠闽军毁城内营房,康熙十六年县令邱启元重建。
沙园所城范围示意
1937年末,随着日军登陆杭州湾,浙江沿海地区常遭1940年日寇袭侵时,时任瑞安县长吕律下命令,将沙园城砖石拆走填海。失去砖石的庇护,城墙内的夯土因海潮雨水冲刷而逐渐坍塌,至今无存,但古城轮廓仍依稀可辨。
二战末美军航空测绘沙园所城附近(彼时城墙已经被拆除,但仍习惯称沙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