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2025年首起“锂电泄密案”宣判。
天赐材料2月5日晚间公告了一则刑事案件的相关情况。
公告显示,天赐材料子公司前员工李胜等人因将公司工艺技术资料等商业秘密向外部公司透露,违法获利数百万元,一审被判决有期徒刑,并被追缴违法所得和处罚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a304838c7baaa40af4f8600d8648e409.jpg)
01 涉及两大核心产品
这起案件涉及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拥有的液体双氟磺酰亚胺锂和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工业化技术。
2021年5月20日,李胜从九江天赐离职,为了获取非法利益,后将其掌握的上述工艺技术资料披露给两家涉案公司。
2024年7月19日,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人民检察院向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李胜、郑飞龙犯侵犯商业秘密罪。
2025年2月5日,九江天赐收到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人民法院出具的《刑事判决书》,李胜及郑飞龙因犯侵犯商业秘密罪,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四个月和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
天赐材料表示,本次判决仅为两名涉案人员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一审判决,案涉公司等将另案处理。案件最终判决及后续执行结果尚存在不确定性,对公司本期利润和期后利润的影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双氟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亚胺锂是一种新型的电解质锂盐,和六氟磷酸锂相比具有电导率较高、热稳定性高、在低温性能好等优势,近年来正逐渐成为锂电池电解液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核心产品工艺提升及成本持续降低的背景下,含双氟磺酰亚胺锂的电解液配方产品及解决方案成为天赐材料推进的重点,部分核心磷酸铁锂电池客户已批量引入使用。
天赐材料预计,随着快充、4680大圆柱电池的上量,双氟磺酰亚胺锂的添加比例及使用量将实现稳步、快速提升。到2025年,行业整体LiFSI添加比例将提高至2%以上,为企业营收增长打开更大空间。
六氟磷酸锂:六氟磷酸锂是是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最重要、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溶质。相较于固态六氟磷酸锂,液态省去了部分工艺步骤,单位产能的投资以及生产成本更低,并能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与排放,是当下各电解液企业重点攻坚方向之一。
据了解,天赐材料的六氟磷酸锂生产采用的是液态为主、固态为辅的方法,是国内首家采用液态技术的企业。旗下九江天赐规划建设有20万吨/年溶剂液体六氟磷酸锂项目,包含中间产品五氟化磷生产线3条和产品溶剂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线4条。
此外,池州天赐、湖北天赐及美国德州天赐也有液体六氟磷酸锂项目规划。
02 不止一起技术纠纷
天赐材料此前还出现了两起类似的技术纠纷。
2016年7月,天赐材料因前员工利用其“卡波”产品研发负责人的身份非法获取了公司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资料,并泄露给安徽纽曼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非法使用,向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并索赔1.5亿。
随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判定安徽纽曼存在恶意侵权、情节极其严重的基础上,顶格5倍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金额达3000余万元。
2023年8月,天赐材料及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就陈某财、金石资源及其旗下江山金石新材料科技侵犯公司商业秘密提起诉讼。
天赐材料称被告生产六氟磷酸锂的技术方案与己方相同,并表示被告方专利的申请人曾在天赐材料任职多年,负责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指导工作。目前,案件已经移送至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
从上述几次经历可以看出,天赐材料对于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维护企业自身权益方面十分重视。
近年来,随着市场争夺战的持续升级,作为创新技术“保护伞”的专利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锂电企业的重视与青睐,一场场源自专利领域的攻防战正在上演。
仅在1月,国内市占率排名前两名的锂电企业——宁德时代与中创新航便3次“交火”,起诉累计索赔金额已超过2.6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专利诉讼是企业竞争的手段之一。
回顾此前国际专利池对中国企业的“围剿”,在国内锂电企业大举进军海外市场的情况下,未来将面临更多来自海外企业的专利诉讼。锂电企业只有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等,才能提升自己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