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文义
文章来自公众号松骨风

从球班到团司令部(十八)
文/杨文义六、团司令部的故事,老团精神发扬
73、师后勤演习保障
我带作训参谋苗青,通信连、特务连工兵排、步兵二连,承担了师后勤演习的保障任务,师后勤部副部长冯寿延负责组织。主要是完成各种演习器材制作,演习场地设置、通信、警戒保障等项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受到师首长表扬。苗青因工作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74、全师《训练100条》、《管理100条》考核评比
这“两个一百条”,是师参谋长张美远对训练和管理规范化的一种创新性安排,至82年末,他升任师长,直接用这两个规范,对全师军事行政工作进行考核。考核评分依据:全年训练、管理指标完成情况,连队总成绩的积累等,占比70%。承担上级赋予的训练、演习任务额外有加分;年终综合考核,占比30%。工作创新、产生典型经验有加分。这“两个一百条”实际是对各团军事行政工作水平的总结性评价。335团在全师六个团加师直、师后八个大单位中,获得了第1名。
75、填平团俱乐部门前大坑
原来,团俱乐部礼堂在通信连西侧,很小,只能容下两个步兵营。这年,新的俱乐部礼堂在团部北侧建成。但前面原本是一条雨裂沟,东边新建道路截住后,形成一个大坑。我让通信股长刘明基测量一下,大约需要2000立方土才能填满。团长把这个任务交给司令部,要求在一周内解决。我和刘明基商量,想出了一个“愚公移山”的奇招。划分了六个区段,各营、团直、团后勤、团机关,各负责一段。全团早操时间一律上山搬石头,填大坑!辅之一台小型推土机在旁边推土填充平整。
我很担心,怕各营会有怨言,毕竟他们都离得很远,大约都距离2公里以上,那可是搬石头啊,绝非易事。没想到大家积极性颇高,一周完成任务。原来的大坑变成了平整的操场。更没想到的是,一营长周传瑶最积极,反复动员,率先垂范,甚至能做到,从七里庄营房来团部办事的零散人员,都能顺便搬块石头,填在自己的任务区。最后评比,一营贡献第一。这让我想起年初班进攻观摩会,吃饭安排那件事,心里觉得很惭愧:人家多有全局观念,多支持司令部的工作啊!那次吃饭没安排好,说不定是自己想多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呀!
76、工作综述
在我担任335团参谋长的两年时间里,是全团各项工作突飞猛进的时期。在冯兆举团长、潘金志政委的带领下,领导班子高度团结,三大机关协调配合,营连高度自律、胸有全局。任务一来,上下齐心协力,没有一项工作是落后的。而司令部的建设和工作,主要承载着全团的军事行政任务,上有汪祯国、刘忠水两位副团长直接把关、指导,下有张焕久、张福铭副参谋长、柳绍华协理员、各位股长及所有参谋人员的支持配合,使我多年从众多恩师的身上继承的素质,在这样的团队氛围下,得到激发和张扬。我总的感觉是,有什么创意,都能得到领导的支持,都能得到司令部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赞同,都能得到政治处、后勤处的配合,都能得到各营连的积极响应。只有自己没有想到的,没有大家不能实现的。
77、深厚的友谊
汪祯国,从我进入作训股我们就在一起工作,他最突出的特点是严格自律,也严格他律,办任何事都一丝不苟。我是接他的班当参谋长的,但他从不在我面前摆架子、耍权威,办事总是商量,很多情况下是做抬桥子工作,处处像个老大哥。
刘忠水,是从副政委的位置转行当副团长,军事素质很过硬,单双杠玩得比我都好,他对我批评很多,但都是私下的,口头语是:“又拉稀了吧?”但在公开场合,处处维护我。他说,维护司令部的威信就是维护团首长的威信,因为司令部是团的指挥机关。在他们两位军事首长的呵护下,工作中我很放得开。我们的友谊一直保持到他们转业后。
张焕久,是从坦克团调来担任副参谋长,他是66年兵,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张福铭,从炮兵股长升为副参谋长,很有才,能独当一面,81年带部队去北京施工,组织得井井有条。现成为著名书画家。我们都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
柳绍华,是在汪祯国当参谋长时就担任协理员。我来以后,一直把他当作司令部的“政委”看,重大决策都首先与他谋划。我不在时,重要工作也是向他交待。我看重的是他兵老,与一众首长有深厚联系,且遇事敢于负责,自荐担任司令部党支部书记,被称为“第二参谋长”。他对我既支持又制约,最敢提不同意见。另外一位协理员齐成欣,他的工作特点是非常认真,特别注重反映各位股长的意见,代表群众的呼声。我们在工作中都建立了特殊的友谊。至今保持密切联系。
赵海滨,作训股长,军事素质过硬,广州军体院毕业,工作极为严谨,偶然一次出差,在沈阳住在他爸爸妈妈家,领略了二老风采。他爸爸赵霄云是抗美援朝时我们团的老政委,和范天恩一起,带着335团打出了飞虎山、松骨峰的声名。那次见面,他对自己的功绩一字未提,只像一个普通的慈祥父亲,喜欢集邮,谈吐乐观。赵海滨最后成长为将军,与良好家风是分不开的。
帖卫平,接赵海滨任作训股长,是从师部下来的,也是将门虎子。当时,因为团里和司令部都想提另一位干部,他来以后,我明确地告诉他,我对他来是有抵触的,但既然组织决定,就必须做好工作,互相支持,我们相互考验。后来证明,他也是非常优秀的军事干部,特别爱学习,英语很好。可惜后来调总参情报部后,得了尿毒症,英年早逝。非常自责,我们在一起时,他经常替我挡酒,怀疑他得的病与此有关。
刘寅安,军务股长。兵员管理有一套,全局观念强,特别善于搞好各方面关系。后来担任过师军务科长、334团团长、师副参谋长。直到他转业到地方,我们在北京也常有聚会。可惜也意外去世。
刘明基,通信股长。乐观,有头脑,把全团通信兵管得很好。经常承担跨界任务的组织工作。如填大坑,就是他一手组织完成的。
李恒瑞,炮兵股长。他是老首长、战斗英雄卢锡勤的女婿。工作勤恳、认真,把我团炮兵带得位居全师第一。
杨景凯,机要股长。工作尽心尽力,注重自身业务建设,全力培养唯一的机要参谋宁清江,双双成为全军机要系统的尖子。
王连德,直政股长。62年入伍老兵,直属队工作掌控严谨,认真负责,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政治工作素质全面,我至今还保留着他留给我的12册剪报。
夏新元,管理股长。工作兢兢业业,对机关的各项保障工作有长期建设安排,各个环节点水不漏。
此外,还有一些参谋人员,如海力斯、吴振海、赵泽云、王羲芝、隗有贤、赵土生、吴力民、胡征、严国群、苗青、王顺龙、王国启、曹群、屠志斌、张恒祯等,都给我以极大的关爱和支持,他们都是那时司令部的精英,后来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建树。另外,当年,司令部的战士,特别是小车班的兵,如杜保田、陈万云、张建功、赵书志、王荣等,都作出过重要贡献,大都断续保持联系。我以此为荣。335团司令部各项工作没有弱项,这与他们的奉献是分不开的。
每当回忆那段朝夕相处的岁月,一张张笑脸就在眼前,一个个故事浮现心田,全是甘之如饴的甜蜜。不由想起了朱熹的那首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们都是那时的源头活水,清澈了司令部的半亩方塘,老团将永远回闪着他们的天光云影,日月同辉。
【结语】
在335团发展的长河中,我曾经是一颗水滴,因为他,幸不干涸,奔向时代的星辰大海。我永远怀念那山,那水,那段峥嵘岁月:
记得老团前面那条山路,青春笑脸年年从哪里走过。
日出日落,天天唱响“一二三四”歌。
记得老团巍峨的营门,五湖四海在那里分合。
梦想从那里起始,奋斗在那里冲绝封锁。
记得团部高耸的红楼,命运与方向在那里选择。
它是铁军性格的象征,“猛冲”的实力从那里腾挪。
记得老团那些宽阔的操场,阳刚与柔丽在那里创作。
钢铁与鲜花共舞,力与美的浪漫在那里交错。
记得老团的射击场,极限的记录在那里打破。
军旅实力的展示的窗口,三九三伏的耕耘在那里结果。
记得老团的家属院,激情燃烧在那里变成人间烟火。
征人温馨的港湾,贪馋的小兵们总有借口在哪里搀和。
记得团部后的西留山,千百官兵把那里染成绿色。
情怀在那里张扬,人在军营心系家国。
记得团部前的两个村落,鱼水之情在那里相濡以沫。
贫穷与高尚在那里汇集,阳光照在自带的小学课桌。
记得易州那片土地,古老与年轻在那里穿梭。
李豹紫狼见证,每一寸土地都有我们的脚印镌刻!
注:李豹紫狼:李家坟、豹泉、紫荆关、狼牙山。
(作于2024年建军节前)

335团老团部一角。
(全文完,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