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于血脉历来都是极其在意的,在传宗接代的事情上,谁都不想当那个不劳而获的便宜爸爸。尤其是皇室,因为家大业大,传宗接代牵涉到的利益关联极其巨大,更是在这种事情不敢有半点含糊,“为谁辛苦为谁忙,最后做了嫁衣裳”的窝囊且耻辱的事情太伤脸面了。但即便如此,在中国历史上,还是有两位皇帝的身世颇具争议,一个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个曹魏明帝曹叡。
秦始皇的身世之谜,咱之前已经分析过,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讲,吕不韦与赵姬暗结胎珠然后再李代桃僵的可能性都不大。但是,魏明帝曹叡的身世,却让人越分析越直冒冷汗。
虽然很多人觉得曹操、曹丕会不允许这种关系重大的漏洞出现的,但是就事论事,曹叡的身世确实有很多让人感觉难以逻辑自洽的地方,话不多说,咱们来详细看看相当的情况和分析吧。
曹叡的身世有何谜点?曹叡的生母是汉末著名大美女甄宓,也就是被无数吃瓜群众YY出引起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争风吃醋的那位女神。
甄宓家是冀州中山有名的大族,袁绍为了巩固他在冀州的统治,跟他们家搞了政治联姻,甄宓因此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
后来,袁绍历经波折终于搞定了公孙瓒,把幽州地盘揽入囊中。秉承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职场规则,袁绍派了自己的儿子袁熙去当了幽州刺史,算是把幽州分公司交给袁熙去打理了。
袁熙去了幽州,却为了尽孝,把娇妻甄宓留在了邺城照顾母亲。
官渡之战,曹操击败了一生之敌袁绍袁大哥,立马有了一种脱掉紧箍咒的感觉。但是,由于袁绍的余威尚在,曹操一直等到袁绍病逝才开始进攻河北,并在建安九年八月,曹军攻克邺城。
(建安)九年……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邺定。(三国志·武帝纪)
曹丕当时也随军作战了,在闯进他袁伯伯家时,只因为在人群之中多看了甄宓一眼,便衍生了强烈的“要替他袁熙兄弟照顾老婆”的想法,便强行娶了甄宓做老婆。果然是亲生父子,曹丕用实际行动向他那个爱敲寡妇门的爹爹致敬了。
婚后,甄宓先后为曹丕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东乡公主。
曹叡从小相貌俊美,超凡脱俗,又年幼聪慧,博闻强识,过目不忘。简而言之,就是长得很正太,然后又聪明伶俐。
爷爷跟孙子本来就很容易产生隔代亲,再加上曹操雄才伟略,特别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所以不自觉地特别喜欢这个大孙子,经常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培养、学习,就连到朝堂上班都喜欢带着曹叡。甚至还公开替曹叡打广告、树形象,说了正是因为有了曹叡,他们老曹家的基业传承三代应该是没问题的。
帝生数岁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异之,曰:“我基于尔三世矣。”
从上述的情况来看,曹操无疑是把曹叡当成了好圣孙了。曹操释放出的这点政治信号,在职场中来讲,意义和影响是无比巨大的。
也不知道有没有曹叡加分的因素在里面,反正曹丕最后击败了弟弟曹植,从曹操手里拿到了继承权。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病逝,曹叡之父曹丕继位魏王。同年五月,十五岁的曹叡被封为武德侯。
明皇帝讳睿,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三国志·明帝纪)
上述一切都让人看不出任何端倪,曹叡凭借天资出众被爷爷曹操视为好圣孙,然后在父亲曹丕登基后,被封为一个武德侯,这有啥毛病?
毛病出就出在曹丕继位以后,他对儿子曹叡的态度简直就不像一个正常的亲生父亲会有的态度。这就让人不禁纳闷了,作为自己父亲曹操的心头肉,甚至曹操都公开暗示曹叡就是曹家的第三代接班人了,曹丕为何就不待见他呢?他怎么你了?
曹丕在继位的第二年,也就是黄初二年(221年),便逼死了曹叡的生母——皇后甄宓。理由竟然是甄宓后宫争宠,喜欢发牢骚。关键是,曹丕处死甄宓的方式异常冷血,满满的都是明目张胆的怨恨,披发覆面、以糠塞嘴,用意就是要让甄宓到了阴间都没脸见人、无法开口说话。还违背祖制用了“卒”定义了甄宓之死,而不是皇后改用的“崩”。
曹叡先是被母亲牵连,被贬为了平原侯。随后,又被曹丕过继给了没有亲生儿子的新任皇后郭女王,并被立为平原王。但曹叡因为母亲之死,心里有点意难平,所以一开始不太搭理郭女王,后面才慢慢转变思想,跟郭女王相处得母慈子孝的。
文帝以郭后无子,诏使子养帝。帝以母不以道终,意甚不平。后不获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长御问起居,郭后亦自以无子,遂加慈爱。
处理完甄宓之后,曹丕其实对曹叡也是一直有抵触和戒备的。刚开始,想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因此久不立太子,故意把曹叡晾在一边,给曹礼争取时间。
而且,大家仔细去看,终极曹丕一朝,他对自己这个优秀的儿子都是防到骨子里去的。曹叡在曹操时代就跟着爷爷出入宫廷、朝堂,学习政事、结交重臣,但是曹丕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从来不让曹叡有任何参政甚至学习的机会,你就在家好好凉快凉快吧。
后来,直到曹叡一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鹿。曹丕射杀了母鹿,然后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痛苦流涕地说:“陛下已经杀掉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曹丕才因此回心转意,确定了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意。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十六日,曹丕病笃,立曹叡为太子,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然后,第二天,曹丕就驾崩了。也就是说,曹叡这个太子之位居然是他爸临走的前一天才被确定的,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实属罕见吧?
上述曹丕出乎常情的对待曹叡母子的方式,包括后来陈寿在《三国志》中“三年春正月丁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三国志·明帝纪)”的记载,让人不禁会想,曹叡可能真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根据曹叡在景初三年(239年)去世时36岁推测,其生年当在建安九年(204年),即便古人有虚两岁的说法,那曹叡也应该是在205年出生,身世委实值得怀疑。
背后的逻辑辩证在讨论曹叡的身世问题之前,咱先得夸夸《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这位史官是真的业界良心。他在《三国志》中既写了曹丕继位时曹叡15岁,也写了曹叡去世时是36岁,用前者去推断曹叡的身世,没啥毛病,但是用后者去推断曹叡的身世,问题就闹大发了。咱是蜀汉人,很多事情也是道听途说,所以咱不直接下结论,留下两段自相矛盾的材料,大家自己去估摸估摸吧。再说,我这也不属于直接爆领导的黑料,顶多只是作文不严谨,但我该说的、想说的,都留下了线索,聪明的读者都是福尔摩斯,破案去吧。
曹睿身世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已经无处可寻,所有的一切只能是片面的推测。但就事论事,从逻辑的合理性来讲,我更倾向于“曹叡可能真的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这种说法。
首先,陈寿留下前后矛盾的两个说法,我更相信结果数据,而不相信过程数据,给人立传的时候,一般是不可能一个人的最终寿命搞错的。
其次,就曹丕对待曹叡母子的方式和态度来讲,真没法相信曹叡是他亲生的。你爹钦点的接班人,你居然在人家没犯什么原则性错误的情况下,如此极端地对待人家?你处死甄宓,以糠塞嘴,是怕人家到阴间说出什么丢人的秘密吗?你一辈子都防贼地防着曹叡又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当然,说曹叡就是曹丕的亲生儿子,不然曹丕不可能将帝位传给他,也是很有道理的。但实际上并不是不可解释的。
曹丕的继位之路其实一直也不是特别顺利的,甚至可以说,他在与弟弟曹植的竞争中一度并不占优势。因为他身上还背着一桩历史疑案——曹冲之死,弄死曹冲你曹丕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当时有很多证据和舆论都指向你曹丕,你的作案动机和嫌疑都最大。
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中,隔代继承一直都是屡见不鲜的。所以,曹叡从小深受曹操喜爱,对于曹丕与曹植争位是非常加分的。所以,曹丕前期是非常愿意把一顶绿帽子带出很享受的感觉来的。
可是,当曹丕继位之后,给别人养老婆、孩子,且靠别人的孩子上位,还要让别人家的孩子继承自己的家产,所带来的屈辱感让曹丕彻底爆发了。他用极端报复的方式处死了甄宓,然后把曹叡给打压了。
曹丕处死甄宓这事是非常诡异的。要知道,甄宓是皇后,即便牵涉到后宫争宠,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找郭女王她们的麻烦吗?没点尊卑秩序能行吗?哪有什么后宫争宠,一上来就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拿皇后开刀的?还是一撸到底的那一种,还是侮辱性极强的那一种!
但其实当我们真正理解曹丕的权力根基就能恍然大悟了,曹丕不像他爹,他的权柄不是自己披坚执锐打下来的,所以极其依赖于背后的世家大族,他采用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其实就说明他在跟世家大族妥协政治利益。郭女王背后的郭家也是世家大族,和司马懿背后的司马家、陈群背后的颍川陈家、钟繇背后的颍川钟家等等,都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内部利益链条的。后来,郭太后成为了司马家的政治招牌,就很能说明问题。
不弄死甄宓,郭女王就当不了皇后,士族集团的利益就没法最大化。
但是,曹叡是曹操钦点的接班人,也不是你曹丕想废就能废的。朝堂上下还有很多曹操时期的老臣,这些人可不允许你曹丕乱来。曹叡被曹丕打压期间,重臣卫臻等一直去曹叡府中看望他,曹丕旁敲侧击地询问曹叡的情况时,他们只是称赞曹叡明理而有德行,闭口不言其他。言下之意:先主曹操定的人没问题,你看着办。
曹丕把郭女王扶正之后,要是真能跟郭女王弄出个儿子出来,彻底压制曹叡上位还是比较有希望的。但是,一向生殖能力不错的曹丕却再也生不出来儿子了。最后,只能把曹叡过继到郭女王名下。实际产地虽然有瑕疵,但是产权登记还得牢牢把握。
这个时候,也有很多朋友提出了,曹丕称帝后,十个儿子尚有五个儿子存世,为啥不选其他儿子做接班人呢?这个不是曹丕没想过,比如他曾想过要立徐姬所生的京兆王曹礼为嗣。但还是“名不正言不顺”那句话,那些孩子真不一定能坐稳皇位。人家曹叡这个嫡长子在世,还有曹操亲自背书过,你曹丕那些庶出的儿子除非曹丕花很长时间和精力帮他铺好路,然后他自己也有亲政的能力,否则基本上没有希望坐稳皇位。也正因为如此,曹丕一直拖到自己去世前一天才立太子。
促使曹丕真正接受曹叡接班这个无奈事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是自己天不假年和曹叡那次恰到好处的政治表态——也就是不忍心杀子鹿那一次。
大家或许喜欢习惯性地把曹叡不忍心杀掉已成“孤儿”的子鹿单纯地理解为曹叡宅心仁厚,但在权力玩家那里,很多事情都是大有学问的,曹丕难道会纯粹因为觉得曹叡善良就被感动了?曹叡的话外之音其实是在向曹丕承诺:将来不会为了给母亲报仇而迫害曹丕的其他孩子。(我)母亲都死了,再要我杀掉(你)的孩子,我下不去那个手。
总而言之,在我的理解之中,曹丕最后把帝位交给了曹叡,不得已的成分其实是更多的。但这些事情终究是没有明证的事情,大家觉得如何呢?
一点现实思考历史众说纷纭,生活莫衷一是,咱们就借此来聊聊咱们几乎都亲身经历的职场之事吧。
我们几乎从小就幻想着放飞自我,也曾一度认为只要换取了更大的权力、登上更高的平台,就会自由度越来越高,但当我们蹒跚前行到了一定程度时,却会蓦然发现,戴在我们头上的隐形“紧箍咒”从未消失,甚至减少。
遥想当年,大学毕业,初入职场,鲜衣怒马,很是接受不了职场之中那些各种各样的委屈和无奈。对前辈的指点听不进,对领导的管理不理解,对各种规则的约束不以为然,对所谓的秩序嗤之以鼻……都是些啥玩意?老子赚了点白菜钱,凭啥要操卖白粉的心?人人生来平等,凭什么我就要任你们指指点点?不就是因为我现在身在基层吗?谁也别瞧不起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们咋就知道我以后不能干到管理层。
直到若干年后,如愿以偿地走上了管理岗位,可事与愿违的是,当我真正感觉自己可以独立行走的时候,却发现更加严重地失去了独立行走的机会和资格。资源的分配、利益的平衡、目标的分解、战术的制定、行为的纠错、团队的建设、方向的调整、应急的善后、风险的预防……无不让人一时间无所适从。
也许是多年以后,我放弃了固定的工作,重新以自由之身去感知了生活,历经起伏周折、磨砺痛苦,我才真正明白:无论是职场还是生活,约束无处不在,不同的只是多少问题和自己是否承受得住的问题,而一个真正成熟的人也必须是要心甘情愿去接受一些必要的约束的。我们将之称为责任、义务、宿命,都是可以的。
以曹丕为例,他即便当上了高高在上、主宰众生的皇帝,又能如何呢?他能摆脱他背后那双无形的手吗?曹叡是不是他亲生的,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把帝位交给曹叡是他最好的选择。
所以,我们现在很多人动不动就拿“宝宝不开心了”这些毫无分量的话说事,这是相当不成熟的表现。有些人可以公开反抗一些让他不开心的人和事,因为他有这个能力和资格,但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大多数人也不会真正在乎他开心与否的。
有很多网络上的朋友,在网上看到了自己不认可、不理解的言论,按下开喷键,就是一顿猛烈输出,口吐芬芳完了,感觉自己心满意足了,这其实相当没有必要。首先,你真不一定正确;其次,被你喷的人真不一定介意;最后,若是碰到针锋相对的人,回怼你几句,你大抵也是自取其辱。
咱一直在文章中劝大家要有最起码的敬畏心,要懂得对自己加以最基本的行为约束,其实原因就在这。无知者无罪嘛,就像我那个十岁的孩子一样,只要我跟他妈不加以制止和约束、教育和引导,我感觉很少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去触碰的。
为学日增,为道日减,人到了一定阶段,确实是应该给自己做减法的。一些不必要、没啥意义的事情,就尽量不要去做了。无效的社交、看不到希望的坚持、毫无价值的倔强、成本巨大的虚荣等等,不都是如此吗?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当一个人自我修炼到一定程度时,也一定会知道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候是应该妥协和平衡的。这并不是和稀泥,而是减少内耗成本的合理方法。
上述,是我工作近二十年的一点小感悟,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活学活用。这瓜我不敢包甜,但我用了效果真的很好,至少最近几年,我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都是挺好的。
疑点也就是陈寿造成的 他说曹睿206年生的 有说239年死 寿36 而曹操204年8月才破的邺城 曹丕除非翻墙和甄宓私通 否则肯定是有问题
漏算一点,甄宓跟他老公袁熙两地分居,从攻破邺城的时间看,不能排除袁绍扒灰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