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怨都是自找的

红苓读书 2025-03-16 11:19:55

《庄子》中有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故事。

喂猴子的人给猴子喂食,说:

“早上三个,晚上四个。”

猴子们都不高兴。

喂猴子的人又说:

“那咱们改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

猴子们都高兴起来了。

这是成语“朝三暮四”的由来,现在一般用来形容人的用心不专。

其实,“朝三暮四”里面,有我们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一旦事情发展的方向或结果与自己所期望的不一致,就会心生怨气。

就像“朝三暮四”一样,怨气都是自找的。

假想的怨

一位职场朋友说他们公司的小前台,闷闷不乐了一下午,原因是自找气受。

每周五中午,他们公司有个集体行动的大扫除。

那天中午,小前台出去吃饭了,大家值日的时候她没有参与,也没有人说她逃避劳动。

在大家说说笑笑中把值日做完了。

结果前台回来以后,发现她的座位下面还有一些没有地方没有扫干净,就想着大家是故意针对她的。

我这位职场朋友刚好去前台拿东西,看到前台在扫地,还听她说:

“你们谁也不给我扫,也不给我拖地。”

朋友给我说,这次大扫除是扫地的中间换了一次人,两个人都以为对方扫了前台的地面,就忽略过去了。

小前台只是用自己假想的结果去猜测别人,结果别人是分毫未伤到,她兀自在气自己。

泰戈尔:

“抱怨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当你在气、在怨时,你就使自己成为一个受害者。

别让受害者思维伤害自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心,别太高估了自己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多心的怨

一位职场管理精英mike写了一次他的亲身经历。

刚入职场不久的他,联系的一个客户,因为受不了他的一再催促,删除了他的微信。

他知道这个客户需要自己公司的产品,且对价格等各方面比较满意。

他让同事以新的业务身份联系客户,这样第一客户不流失,第二想证实这个客户确实是准客户。

同事联系上这位客户后,三言两语成交了。

知道结果的领导过来说:

“你看你联系不成的客户,别人怎么就能成交,你该找找自身的问题了。”

mike当时气急了,想:

“我为了不给公司造成损失,才主动把业绩让了出去,你不表扬我把握客户意向的能力和大度,反而还让我找自己的问题,什么无脑领导……”

多年过去后,mike满是歉意:

“领导批评的对,我要是没有问题,客户怎么会不理我,我当时太多心了,认为领导看不惯我,我真的让那件事错上加错。”

悦,生于少事。怨,起于多心。

感觉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时,跳出来,用局外人的眼光再重新审视自己:

“如果我是局外人,我感觉他/她冤枉吗?”

入局做事,出局判事,减少多心多疑。

约瑟夫*康拉德:

“抱怨是人类最无意义的消息,因为抱怨不会使事情变得更好。”

期盼的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盼。

有人喜欢吃饭前先来杯可乐,如果家人阻止喝碳酸饮料,就会不高兴;

有人希望自己做出来的甜点受到赞许,如果有人说了一点点不好,就会心生怨气;

有人希望孩子名列前茅,如果孩子一次没考好,就会抱怨孩子不努力;

……

杨绛说:

“生活中若没有抱怨,说明你在浪费生命,生活中若只有抱怨,说明你不懂生活。”

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适当的抱怨可以理解,适当的发泄可以被允许,但,千万别让抱怨占了上风,做了主人。

写在结尾的话

拉罗什夫科说,人人都抱怨缺乏记忆力,但没有一个人抱怨缺乏健全的思想。

《华严经》里,一个和尚把一位皇帝带到挂满镜子的屋子里。

对皇帝说:

“无论是你动,还是你旋转镜子,镜子里的样子都是你,角度不同的你。”

镜子永远都是镜子,变化的是你怎么看镜子,从哪个角度看镜子。

所有的怨都是自找的,做到无怨,或许很简单,只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