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现在孔子和黑格尔肩膀上的时候,我们是为了前进还是争吵?

文化虚而待物者 2024-03-29 12:30:38

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很幸运的就是能同时看到前人们探索世界的结果,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起步已经在巨人的肩膀上了,是走的更远还是弯腰停下来争吵,完全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权抱怨前人给我们留下来的果实不合我们口味。

网图侵删

水土气候不同,水果的品种口味不一样,热带人笑话北方水果少,并不能代表吃不到或者少吃水果的北方人就不如热带人健康,长寿,事实上有时候会相反。同样的有条件接触世界各流派哲学和先进技术的民族并不见发展的更好——民族优越论(极端的趋势是纳粹)给人类带来的未必进步,英国法国社会到底比不丹老挝这些闭塞国家更适合人类,还有待进一步论证。远的不讲,我们说中国人看世界,是学会了西洋哲学的好还是传统守旧好,拟或是学贯中西好?这个争论一直都存在。有争论不是坏事,只要我们能争出东西,而不是仅仅争出声音,更不是因为声音不同动拿刀的心思。

东西方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恐怕就是孔子和黑格尔。人们选择他们两个做代表是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影响力太大,但是真正注意到他们不是一类人,才算是有意去看清他们,而不是大声表现自己。

孔子被后世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至圣先师,在胡适以前很少有人明白的指出,孔子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家,而不是闭门造车的哲学家;黑格尔至少没有从事学术之外的职业,或者说学术就是他的职业,这是孔子和黑格尔职业的区别,也许这种区别就是他们思维方式的区别:孔子是为了生活去看清社会,他看清楚社会是为了生活,即:设卦观象(出自《周易》)是为了修德进业,所以一切认识社会的方法就是为了服务于成就事业(加诸于民谓之事业《周易》),他判断学问好坏的标准是在社会上能不能行得通;而黑格尔是超越社会的,即他在提炼观察认识方法,他的《法哲学原理》、《历史的哲学》始终如一的判断比较社会方法哪一种更“先进”,或者说哪一样“取得了社会进步”,黑格尔是老师批改别人的作业,而标准答案是他的“进步”,虽然跟他商榷“进步”是不是真的进步机会并不是很多:德国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就是他们的思想超出了当时社会——他们都要建立德国人设想的并不存在的社会——另一种意义上的“乌托邦”?

换句话说,孔子把自己职业生涯的经验上升为学问,他教别人是次要的,他自己实行他的学说,然后他50岁做到了鲁国国相,即孔子发现一个道理后马上会拿来运用到现实治理,行得通,就教给弟子,行不通则给后人以警示;德国近代的哲学家更多的是学院派,他们给社会“画大饼”,“画好饼”,自己没心情没兴趣去实践,但不妨碍他们把政治家批判的一无是处。

所以现在有些人觉得孔子的学问——还不如说是经验——缺乏推理,推不出——是世故,这怨不得孔子,孔子不知道后人想整理他的话,成为学问:孔子为易经做《十翼》,重点是告诉大家这样行的通,如果非要问从阴阳互动、刚柔相济导致出一个公式来,孔子会不知所措:他从来没这么想过。

0 阅读:0

文化虚而待物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